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职班级管理策略

2018-03-18 01:34李天莉潘雨俏覃伟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李天莉 潘雨俏 覃伟

【摘 要】本文论述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提出塑造教师积极人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修订、管理模式多样化、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升其幸福体验力等措施,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优化班级管理,进一步构建中职班主任德育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积极心理学  班级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77-02

在中职阶段,中职学生的性格特征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并开始接受规则和道德的约束。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班级管理过程中,结合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展现一种新的管理视角。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入也使得学生的潜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中职学生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中职学生得到积极的关注

中职学生大多在初中时期学习成绩不够好,得不得老师的积极关注,容易产生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而以往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更关注于人们的病态心理,对人们积极正常的一面缺乏关注,使得外界对心理学的认识停留在研究病态人格上。积极心理学正是基于人类积极的心态去研究问题,关注人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病态的方面,使得人本主义思想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中职班级管理的中级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参加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班级管理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不谋而合,都是让学生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积极地去体验获取主观的感受,最终促进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职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可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提升,而且可以促使中职学生获得更积极的关注,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

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促进学生人格得到积极的发展,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体验。而中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又是处在校园中,相比高中生,他们要面对更多的就业压力。中职学生期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能顺利,使他们人生的价值得到最佳的体现,这就需要通过积极心理学有效地引导他们发展和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幸福感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要想学生的人格得到积极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加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中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他们不需要面对高考的压力,但是处在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他们,同样也有学习进步、工作顺心的美好期望。因此,为了让他们能够体现最佳的生命价值,中职的班级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学生乐观品质的塑造。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管理活动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隐藏的积极幸福感,并试图让他们去体验到这种幸福感,增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心理学的引入,更方便学生体会到身边的幸福,并且能够形成有效的朋辈效应,缓解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及焦虑,更有助于中职学生积极人格的提升。

二、积极心理学促进中职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班主任的积极人格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能提升和完善班主任的专业素质,还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问题,促使班主任将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中职班主任自身具备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认识和应用,才能有效转变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倦怠感,班主任的职业压力才可以轉化成为其职业发展的动力。因此,班主任首先应构建积极人格,有效转变中职班级管理低效的现状。学生在班主任身上体会到了积极人格的魅力,就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和学习班主任的优秀品质,进而与班主任一起改变班级管理的现状。要塑造班主任的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在每次班主任培训会的时候,邀请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同时开展一些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如此,对于新班主任来说,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焦虑感;对于老班主任来说,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促使他们构建自身的积极人格。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修订

学生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班主任不能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应恰当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管理制度细化,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每个阶段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此达到“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目的。例如,现阶段中职学生出现较严重的手机依赖性,班主任不应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强制性的管理,以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应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手机管理制度的制定,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自我控制和互相监督,有效提升手机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同时也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

(三)管理模式多样化

现今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要充分掌握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结合中职学生的日常规范和学校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制订班级活动计划,积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品质,对每一项全班性的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及时鼓励中职学生,激发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兴趣。组织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部分,以往班主任组织活动往往都是靠催促强迫学生去参加,活动结束后也没有特别的奖励。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参加每一项活动之后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避免枯燥的分数呈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提升学生对幸福的感知力

积极心理学将人类的需求归结为三种类型:对能力、归属和自主的需要。因此,学生对幸福的感知力也和他们自身的需要息息相关,他们内心的积极体验同时受到对外在事物喜好程度的影响。中职学生也存在着这种价值感体现、幸福感认可、新鲜感获得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是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动力,更是学生对班级管理活动认可的源泉。中职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积极心理学及相关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理念,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关注学生外在的生活需求和内在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创设一种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管理情境,促进学生提升在班级活动方面的幸福感知力。只有在满足中职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班级,接受班级的管理约束,体会在团体中教育的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地改善自己对积极情感的体验力。例如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开展游戏活动,给学生设定符合学生特征的人物属性,增强学生对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参照游戏类型设定不同的班级任务卡,学生内心对游戏的喜爱会形成内驱力更容易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积极心理体验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中职班主任需要引入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管理活动中,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他们对积极情感的体验,进而缓解中职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心理,提升中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 萍.中职班级管理中的情绪管理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7(6)

[2]冯 磊,黄 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职班级管理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7(26)

[3]靖永乔.激励理念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5)

[4]刘秀花.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的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6(5)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德育工作浅谈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