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琳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工作是我军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外卫勤工作交流的特色和亮点。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普遍编配中医师或卫生士官,以便开展中医药工作。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参加了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执行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united nations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d stabilization mission in mali,MINUSMA, 简称为 “联马团”)二级医院的医疗保障任务。针对维和人员在执行任务期间常见的关节炎、晕动病、不寐、感冒等疾病和其他内科杂病,笔者灵活运用各种中医药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马里地处撒哈拉沙漠,由于政局动荡,恐怖袭击频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维和人员生活环境极度恶劣、工作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由于管理模式封闭、卫生资源缺乏、沙漠气候酷暑炎热,致使传染病多发流行,维和人员出现身体和心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需要就诊治疗。联马团中国二级医院设中医诊室1间,专职人员2名(中医师1名、卫生士官1名),药房备有中成药,配备针灸针、拔罐、艾灸条、耳穴贴等器材,可以开展拔罐、艾灸、针刺、推拿、耳穴贴压等中医疗法。
笔者从“天人相应”理论在肩关节炎治疗方面,“治未病”理论在晕动病治疗方面,“三因致宜”理论在传染病治疗方面等领域进行了实践。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了解了中医药文化,学习了养生知识。
2.1 “天人相应”理论指导肩关节炎治疗的优势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强调整体性,不仅强调自身的整体性,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人类依赖自然界的天之气、地之物才能生存,同时人类也受着天地间阴阳消长、四时更迭规律的支配。当气候出现反常变化,或人体不能随季节更替做出相应调整时,则会产生不适,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是典型的大陆性炎热干燥的国家。营区板房内空调常年处于制冷状态,寒邪易侵入人体;马里北临撒哈拉沙漠,风沙肆虐,存在外感风邪;雨季高温多雨,湿邪易侵入人体。认为该地存在风寒湿等邪气入侵人体的病因病机。
笔者仔细分析任务区环境特点,而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漏肩风”的范畴,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在维和任务区该病发病率较高,在治疗上以通经活络、祛风镇痛为主。选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穴位,予艾灸治疗[1]。由于艾叶的药性为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温通经络、行气镇痛。同时,笔者调查发现,90%的患者房间空调温度低于20℃。故要求患者肩关节疼痛减缓、肿胀消失后,在医师指导下练习中医养生气功“八段锦”,加强功能锻炼,注意肩部保暖,将空调温度调至25℃以上。30例肩关节炎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消失22例,减轻5例,仅3例无效。
2.2 “治未病”理论指导晕动病治疗的优势晕动病是汽车、轮船、飞机或其他交通工具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维和人员执行任务要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里程长,频次高,时间久,易发生晕动病。中医学将晕动病归于“眩晕”范畴。耳与经络和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2]。 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参考这些现象来诊断疾病,并通过耳穴贴压刺激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陈叙波等研究发现运用耳穴治疗晕动症,总有效率达95.25%[3]。在联马团二级医院,笔者选取32例患者在乘飞机、汽车前30 min进行治疗,取穴以枕、交感、神门、胃、心为主穴,予耳穴贴压,显效 25例(78.13%),有效 5例(15.62%),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达93.75%(疗效标准:经防治后,晕车、晕船症状未出现为显效;经防治后,晕车、晕船症状减轻为有效;经防治后,仍有晕车、晕船症状发作,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3 “三因致宜”理论指导传染病治疗的优势中医理论中的 “三因制宜”,是指治疗疾病应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包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在治疗学上的体现。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方法;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的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4],属于中医学“瘟疫”的范畴[5]。 根据马里气候和流感流行特点,笔者将其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卫、热毒袭肺、气营两燔、气阴两虚、胃肠失和六大类型。笔者对30例流感患者,根据证型采用中成药辨证论治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如肺炎等)。
3.1 在伴随保障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医疗分队紧随其他分队执行后勤和装备技术保障,要求保障及时、快捷、高效。中医药伴随保障参与度较少,只有外敷药膏极受维和军人青睐,但随着中药剂型的进一步改善,加大应急救治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中药口服剂型、注射剂型、外敷药、喷雾药等剂型的研发,将有助于中医药在伴随保障中发挥更大作用[6]。
3.2 在中医药治疗方面,需要有标准化的诊疗手册
国外患者虽然对中医治疗的疗效比较认可,但是目前医院的病历系统里,缺乏中医诊疗方面的标准化的诊疗手册,给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软件系统,增加相关项目。同时,一些中成药只有中文说明书,缺乏英文说明书,不便于医患交流,需要补充英文说明书。因此,制定中医药工作标准化的诊疗手册迫在眉睫。
3.3 在人文关怀方面,要有尊重宗教信仰的人文意识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存在种族肤色差异、宗教信仰不同、语言环境多样的特点,医护人员要有充分认识。马里维和任务区内许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由于宗教信仰原因,男性医师接诊女性患者,一定要提前沟通好,如果同意接受针灸等诊疗服务,女护士一定要在场,否则会给诊疗带来不便。医护人员既要熟悉英语,又需要掌握法语,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注重人文关怀,保持医疗团队的和谐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