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立医院(451162)薛洪斌
本研究取93例(135眼),其中男52例(55.9%),女41例(44.1%)。年龄3月~74岁,住院7~36天。治愈82例,好转2例。浅前房的判断标准。将浅前房分为3度: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度:除瞳孔区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接触外,整个虹膜均与角膜内皮相内贴;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与角膜接触。
2.1 浅前房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研究共发现浅前房68眼,发生率为50.37%。11眼首次眼压记录不详,其余病例测眼压均<10mmHg。其中43眼房水检查显示滤过过强,9眼合并有脉络膜睫状体脱离,14眼合并有结膜漏,发现脉络膜上腔出血2眼。
2.2 浅前房发生时间及类型 术后3天共39眼(57.35%);3~6天27眼(39.71%)。6天后2眼(2.94%)。类型:Ⅰ度37眼(54.41%),Ⅱ度23眼(33.82%),Ⅲ度8眼(11.76%)。
3.1 密切观察眼压及前房情况 每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眼压升高导致头痛、眼睛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异常随时监测眼压。每日用日产Topcon CT60型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1~2次,在裂隙灯下查前房及眼底。若发现前房浅、眼压低,可进行荧光素、B超等检查,以及早对症处理。
3.2 心理护理 科室专门成立宣教小组,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目的和方法、药物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使其正确认识青光眼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3.3 浅前房处理方法 对伴有低眼压的Ⅰ度浅前房加强病情观察,浅前房可自行加深,恢复正常前房。对Ⅱ度浅前房并伴有低眼压的,首选药物保守治疗:房水滤过过强者予1%阿托品眼液散瞳,每日4次,局部加压包扎。合并结膜切口漏:临床上在结膜囊内用2%荧光素点,钴蓝光下裂隙灯下检查如有小切口漏给予加压包扎,大切口漏则手术缝合[1]。予扩瞳药滴眼,甘露醇静滴200ml/次,1次/d。如病情无好转,则需行后巩膜切开术,引流出巩膜下积液,同时行前房成形术;处理后浅前房可自行加深,恢复正常。对于伴有低眼压的Ⅲ度浅前房,应及早行前房成形术治疗。伴有高眼压的Ⅲ度浅前房,常见于睫状体阻滞性青光眼,应立即行晶状体摘除加玻璃体切割术,以形成前房。
3.4 严格掌握给药时间 1%阿托品滴眼液的作用为散瞳,使用时要注意按时滴眼以减少副作用。
3.5 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20%甘露醇注射液可用来降低青光眼眼压,但因其利尿脱水作用过强可导致多重危害,故患者输液须由专人监护输液速度以及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甘露醇最好应用中心静脉输注,注意防止药液漏于血管外。
3.6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副反应 按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若有疼痛则区分疼痛引起原因,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若发现浅前房及时报告医师,并作相应处理。对病人耐心解释并使其理解术后浅前房的常见性,缓解其不良心理。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禁服辛辣及油腻食品。合并有胃肠道不适的患者,尤其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为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并指导不同身体素质的患者注意保暖并进行适合自身的运动,避免增加头部静脉压[2]。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青光眼术前须严格控制眼压在30mmHg以下,能够平稳3d以上方考虑手术治疗,最大程度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临床上可见多种原因及因素同时参与浅前房的发生,如房水滤过过强、结膜漏、脉络膜睫状体脱离、睫状体阻滞、虹膜周切不全致瞳孔阻滞、脉络膜上腔出血等。术者手术的熟练性、手术器械、手术方式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均相关,青光眼术后护理在减轻浅前房中起关键作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后护理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术前充分健康宣教;术前每日静滴甘露醇1次,每日检测眼压至平稳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前房稍浅是常见现象,充分的术前准备可降低其发生率,且其一般术后5~7d会逐渐趋于稳定。术后每日换药时检查术后前房成形情况,发现浅前房需报告主管医生积极治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
照护青光眼患者的工作长期繁琐,需护理人员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耐心。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人员认真观察眼内压和眼底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精准检测药物浓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能极大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