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维和二级医院批量战伤的救护体会

2018-03-17 15:43:00安艳新李燕宁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红区任务区战伤

张 颖,安艳新,唐 静,李燕宁,吴 静

马里维和任务区处于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极端恐怖组织对峙的中间地带,被联合国称为最危险的任务区。近几年来马里任务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汽车炸弹、曲射火器、路边简易爆炸装置和武装袭击等恐怖事件频发。2017年5月—11月,马里维和任务区共发生4起针对东部加奥战区维和部队的袭击事件,我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积极救治批量战伤伤员,受到联马团高度赞扬,现将救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11月,联马团孟加拉、多哥、尼日尔、柬埔寨等多国维和部队遇袭,中国二级医院先后接收救治4批战伤共计24例伤员,分别为运油车遇袭致爆炸伤5例 (重伤),车辆遇袭致伤5例(重伤4例,轻伤1例),警卫车队遭遇多重袭击致伤2例(重伤),营地遭遇恐怖分子猛烈攻击致伤12例(重伤5例,轻伤7例),24例伤员均为男性,年龄22~48 岁,平均(34.3±5.3)岁。 主要致伤原因为自制简易爆炸装置、枪弹伤、烧伤、曲射火器伤。24例伤员诊断分别为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1例)、创伤性湿肺(2 例),血气胸(2 例)、腰椎爆裂性骨折(2 例),骨盆骨折(2 例)、四肢骨折(7 例)、肩肘关节脱位(3 例)、头面部挫伤(3 例)、烧伤(3 例),贯通伤(2 例),多发弹片伤(12 例)。

2 救护流程与结果

2.1 抢救分区 根据伤情将医疗区分为红、黄、绿区,危重伤员放置ICU病房和复苏室(红区);骨折、较重伤员放置1号病房(黄区),轻伤员放置2号病房(绿区),从集结点转运的死亡人员放置冷柜集装箱(黑区)。

2.2 救护人员及物品职能分组 医疗区编制的10名护士和医师进行分区分组。根据前接信息报告,初步确定伤员放置及人员安排。红区危重伤员由2名ICU岗位护士和专科医师进行专项救治;黄区伤员由4名护士和医师分床分组救治;2名手术岗位护士根据伤情预先做好手术准备;1名护士机动调配;1名导医护士负责前台办理伤员ID卡信息挂号、住院手续及秩序维持。医护分组除固定搭配危重伤员抢救外,其余根据伤员人数和伤情按应急预案加配调整。

根据二级医院设备,对红区抢救床位标准化配置,放置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吸氧装置、吸痰器等,由ICU岗位护士专人负责,保持24小时完好备用状态。配备个性化操作急救箱,如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箱、紧急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包、闭式引流包、止血急救箱、骨折固定急救箱等。同时,对急救护理材料实行模块打包,如输液包、吸痰包等,固定放置,便于寻找,提高抢救速度。在黄区、绿区同样固定放置急救材料模块包,便于救治。

2.3 团队职能化救护 伤员到达医院后,由一名医师、护士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快速的二次检伤分类,将危重伤员迅速送入红区。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紧急治疗原则和“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早期治疗原则[1],在短时间内对所有伤员采取不同层次的紧急救治和妥善安置,重点集中力量为抢救重伤员和开展紧急手术创造条件。运油车遇袭爆炸伤5名伤员中,其中1例诊断为创伤性休克,接诊后直接送入红区抢救,伤员呈昏迷状态,血压73/3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136 次/min,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双静脉通道,留置导尿,快速检测血型、凝血后进行输血,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激素等,经抢救伤员病情稳定后,给予损伤控制手术。在车辆遇袭致伤中,有4名重伤员,其中1例双侧创伤性湿肺、失血性休克、下颌部挫裂伤,接诊时血压 86/55 mmHg,心率 132次/min,SpO285%,立即给予监护抗休克治疗,同时在局麻下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血性液体约600 ml,伤员病情平稳后安全向后方转运。营地遭遇恐怖袭击中,12名伤员分2批依次送入笔者所在院,均为多发弹片伤。接诊后立即给予X线、B超等检查进行定位,其中最大弹片约3 cm×2 cm,位于腹部,最小的呈片屑状,最多的1例达一百多处,大弹片给予切开取出术,小弹片如不影响功能,可分批处置或暂不处理。

2.4 结果 24例伤员中,因伤情过重死亡1例,治愈出院3例,另外20例伤员经救治病情稳定后安全转运至2+级医院,全部伤员住院时间<7 d。

3 体会

联合国将维和定义为非军事行动,但在马里战乱区,维和仍处于非军事性行动的战争状态,战伤的批量救治为医疗队提供了实战训练机会,经过批量救治,对战创伤救护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体会如下。

3.1 全程严密监测,警惕隐匿伤情变化 炸弹和路边简易爆炸装置是马里东北部恐怖袭击最主要的方式[2],4批战伤中除一次为恐怖分子直接攻击营地外,其余3批均为爆炸伤。爆炸伤伤情复杂,往往合并多发伤、复合伤,伤情进展迅速,且易出现隐匿伤、迟发伤。外轻内重,是冲击伤单独超压致伤的一大特点[3]。护理中应全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尿量及意识等变化,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此外,爆炸伤往往造成空腔脏器的冲击伤累及含气器官,其中以肺损伤最为明显[3],护理中应特别注意伤员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观察痰液的色、量,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3.2 根据伤情,进行限制性补液 超压冲击伤导致整个机体损伤,组织液渗出、水肿、出血及功能下降[4]。在大量输血、输液抗休克的同时又会给急性损伤的心肺带来新的负担,诱发衰竭。因此,输血原则上少输、慢输,抢救中休克一经纠正,便严格限制静脉输液量。尽量避免输入大量晶体液,以减少外渗。同时护理中严密监测伤员血压、尿量和血气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将血压控制在90/60 mmHg左右,在有效灌注的情况下,尽量减轻心肺负担。

3.3 爆炸伤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名伤员因爆炸冲击伤导致创伤性湿肺、血气胸,急诊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中采用半卧位,鼓励清醒伤员咳嗽、深呼吸,便于彻底引流;对于昏迷伤员,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伤员面色及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做好记录,一次放液不能超过1000 ml,以免纵隔摆动;若每 2 h 超过 100~150 ml,应怀疑活动性出血,立即通知医师,进一步诊治。

3.4 并发症的预防 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冲击伤的五大并发症[5],抢救早期就要有针对性防治的措施。由于抢救时使用的侵入性操作多,如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静脉留置导管、导尿等,易发生院内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大出血伤员极易出现一种以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死亡三联征”[6],预后凶险,因此,应采用保温毯、液体加温装置等保暖措施对休克、大出血的伤员进行保温。

3.5 加强心理沟通 战争、恐怖袭击等创伤性事件,不仅重创受害者的身体,还可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7],引发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心理冲击影响大的伤员,医疗队心理医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中及时主动与伤员沟通,安抚伤员。但由于各国习俗、文化差异大,沟通困难时,可通过图片和肢体语言来沟通,防止因语言障碍出现的漏诊及误诊。另外注意尊重不同国家伤员的宗教习俗,以免引发纠纷。

综上所述,经过近期批量伤员的救治,显著提高了马里二级医院对战创伤的救治和护理水平,为其他任务区战创伤高效救治提供了经验依据。

[1]魏新建,王锦波,刘晓斌,等.联合国维和二级医院伤病员医疗后送的实践与启示[J]. 人民军医,2013,56(3):267-268,274.

[2]董玉书,高阳,刘阳阳,等.西非马里战乱地区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神经创伤救治转运的实践[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8):552-554.

[3]刘萌秋,王正国,马玉媛.创伤弹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28-166

[4] KUAMAN M,TOMIE B,STERVANOVIC R,et al.Fatalities in the war in Croatia,1991 and 1992.Underlying and external canse of death[J].JAMA,1993,270(5):626.

[5]刘震,李兵仓,周金生.爆炸性武器致胸部损伤的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1):44-46.

[6] GERECHT R.The lethal triad.Hypothermia,acidosis & coagulop athy create a deadly cycle for trauma patients[J].JEMS,2014,39(4):56-60.

[7]王正国,华积德,李主一.战伤救治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

猜你喜欢
红区任务区战伤
关键零件没敲定,台自制潜艇硬要开工
环球时报(2020-11-24)2020-11-24 10:08:16
“红区”里的白衣战士:在生与死的火线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基于清华大学“红区”与“白区”历史沿革的景观评价对比分析
设计(2018年17期)2018-11-27 08:12:22
护理士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效果及建议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44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一种改进CSA算法的UAV多任务区侦察决策问题研究
电光与控制(2018年5期)2018-05-18 00:52:26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
武警医学(2017年10期)2017-03-09 18:15:12
不确定环境下无人机多任务区侦察决策研究
冰上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