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心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8-03-16 20:44姚雁莫琼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姚雁 莫琼琼

〔摘要〕在选择性课改背景下,如何促使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密切融合,使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更显针对性,中职心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高中心理教师的能力构成入手,积极探究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内涵,提出了提升中职心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心理;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中图分类号〕B-84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7-0067-05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已日益清晰,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終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大维度、六大领域、十八个要点。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领域中,究其内涵,我们发现有众多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的因素。如学会学习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本质与特点,根据自我特质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健康生活需要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角度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创新需要学生掌握创新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在日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特别是心理课的校本化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塑造有效充分地融合进去。

一、高中心理教师的能力结构要求

当前,高中学校已普遍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设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也对中小学心理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能力要求。我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心理教师掌握四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一是设计、开发、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能力。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性心理辅导所体现的主要形式与载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能力从横向而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环节的把握、主题单元的确立、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活动课堂的评价。从纵向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辅导目标的设定技巧、暖身活动的设计技巧、主题互动的设计技巧、总结部分的处理原则;从微观而言还包括:课堂的追问技巧、氛围的营造能力等。

二是心理咨询(个别辅导)的能力。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防治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一般而言,心理咨询(个别辅导)的能力主要包括:场景架构(建立关系)、会谈技术(尊重、热情、真诚、同理、共情、具体化、积极关注、情感反应等)、咨询方法、鉴别诊断等。

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活动化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的主要方式与渠道。在学校里,通常会通过心理小报、心理游戏、心理电影、心理征文、校园心理剧表演、团体辅导等方式开展活动。

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能力,这是从科研视角审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自我提升的良好手段。

在这些能力结构中心理课程的开发能力是基础,也是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所在。课程开发是指确立课程的过程及其所依据的各种理论。它不应是仅仅针对各学科专业的研究,而应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将学习者的经验综合起来,从整体上进行改善。它强调平衡教育课程中的各个角色,并团结学校教师团体的专业力量,是对现有课程进行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是对应于浙江省新一轮选择性课改而产生的对于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的新要求。

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心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简述

中职学校的学生既具有高中生的共性特点,又具有中职生所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方面,由于初中阶段缺少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教师的正面支持,使得中职生的学习信心不足,缺少自我价值感,自尊心极强与自卑感极强并存,同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特点,要求中职生一入学就要对自我的职业未来做合理的规划,但是较多中职生的目标不明确,缺少对于自身未来的思考,选择能力偏弱。

根据这一特点,浙江省教育厅通过反复调研、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对于中职生的核心素养的阐述,提出我省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身心健康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和宗旨,使学生具备了解自我和改善自我、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合理使用工具的综合素养,成为“品德优良、文技兼备、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此进一步阐述了中职核心素养的本质是促使学生幸福、快乐地生活,也就是“积极心理”。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以积极心理学为内容的心理校本课程,从而也就产生了对中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要求。

(一)具备积极心理学的意识与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使个人和社区繁盛的力量和美德”。它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作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具有必要的积极心理学意识,这是开发心理校本课程的前提与基础。

(二)掌握制定课程目标的能力

课程目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涉及的课程目标是狭义目标,即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也称“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是我们对于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中职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既有对于学生认知、技能要求的共性目标,又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的情感体验性目标,充分凸显心理课程的“活动性”。

(三)形成确定课程内容的能力

课程内容是指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具体到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内容的逻辑化处理便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

(四)具有实施课程的能力

实施课程,即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课堂教学的过程,实施课程的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基本能力。心理课程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具有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富有特定内涵的心理活动,并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与思考的能力。

(五)掌握评估课程效果的能力

课程评价是评估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它是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课程因其内容、特性、目标的不一致,最终对于课程效果评价的方法、形式和对结果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

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心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途径

在当前中职选择性课改逐渐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开发适合中職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校本课程已迫在眉睫,这也就需要中职心理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掌握必要的课程开发方法,寻求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途径。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单位、浙江省首批中职选择性课改试点学校。在两年之前,学校就在探索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积极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达成教师培训合作事宜,开展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研训班,至今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为此,笔者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方式,提出了中职心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建立职业学校心理教师“积极心理学”专题学习机制

探究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梳理其内容,设置若干学习专题,结合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组织中职心理教师通过理论研读、沙龙研讨、团体实践、观点阐述等形式定期开展互动式学习(见表1)。

通过专题学习,使中职心理教师有效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内涵,了解中职生核心素养与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的关联程度,使得通过心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更加清晰化。

(二)邀请课程专家就课程及其相关要素做系统性讲座

邀请高校、研究机构等课程专家通过主题讲座与互动式分享引导中职心理教师深入认识课程、教学、教材、评价等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帮助教师正确运用这些概念,科学有效地开发与建设课程。

在具体开展讲座的过程中,专家应充分阐明心理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展现心理学科的特色。

(三)构建职业学校心理教师“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培训机制

教学大纲是课程开发之前的准备,它涵盖了教师信息、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课程修读要求、学习评价内容、课程资源等要素。我们通过构建心理教师“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培训机制,定期邀请专家和心理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大纲撰写方法的研讨,通过主题讲座、案例研讨、设计实践、汇报展示等多种方式,提高心理教师对校本课程纲要的认识,帮助心理教师掌握校本课程的编制方法,提升心理教师规范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

(四)构建职业学校心理教师“校本课程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研训机制

通过案例研讨与专家会诊等多种方式,建立中职积极心理校本课程教材的统一体例,提升积极心理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性,助推系列积极心理类校本课程教材的推广实施。

在具体的积极心理校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必须要创设符合中职生特点的情境,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提供师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要考虑知识前后版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努力确保知识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体验规律。

如:在笔者学校开发的一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课程“人际交往十八招”,它的课程目标是:了解人际沟通如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中存在的普遍矛盾;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如有效倾听、肢体语言、团队合作等,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处理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升与人交往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种正向培养品质的思维,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它从两个维度予以解读。一是从交往的技巧中,梳理出有效交往的元素:沟通、倾听、肢体语言等。二是在交往的情境中,解读出不同对象的交往: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异性交往、师生交往。这两个维度之间是知识体系的递进关系,必须要先正确掌握交往的个别技巧,才能运用这些技巧,去应对不同的交往情境;在维度内部则具有知识逻辑的并列关系。为此,最终将该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成如下内容(见表2)。

(五)构建职业学校心理教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设计与运用”实践机制

定期邀请专家通过合作开发、互动研讨、一线操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心理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与方案,并运用评价方案实施心理校本课程评价,提高心理教师的课程反思与评价能力。

在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心理类课程体验性强、互动性强及理论知识隐藏在背后的特点。如在“人际交往十八招”这一课程实施两年后,学校对其开展了课程效果评价。在实施评价之前,首先根据课程特点,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课程满意度三个维度编制了效果评价问卷。随后随机抽取了学习该门课程的236名学生进行课程效果评价。最后根据评价数据,对课程的满意度做了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见表3)。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总体的课程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都显著高于中间值3,说明学生对于参与的课程还是倾向于满意的。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教师的满意度得分高于自我满意度得分,为比较教师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之间的差异,采用单样本t检验,与自我满意度的得分3.58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教师满意度显著高于自我满意度(t=5.51,p<0.001)

在选择性课改的背景下,中职心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已经上升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构建有效的培训机制,建立顺畅的培养途径,使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迅速提升,对于未来心理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嘉兴,314200)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