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取决于职业教育体系格局完善。目前分割式的、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尽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管理的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的浪费、生源的盲目抢夺及就业环节的无序竞争,都引发我们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协作办学有意探索。然而在两者衔接的实践中因政府的缺失产生诸多问题,政府必须从职业教育体系格局完善角度,发挥其在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方向把握、协调促进和保障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中高职;衔接
我国近年来大规模兴起的职业教育,以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标准的一致性,以其追求所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与职业岗位的直接对接性,使教育的意义得到了宣扬和提高。但是面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不可逆转的科技发展趋势,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等概念不断导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选择,作为职业教育,培养顺应科技创新、劳动组织形式变革、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又面临新的挑战。从战略角度思考,职教层级的配合和衔接不失为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中高职协调发展”提法在十多前就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近二十年时间,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大多以中高职衔模式实践中高职协调发展方针,虽然收效不同,但实践证明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如何沿着正确的方向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有必要深刻领会中高职衔接对现代职教体系完善的意义,充分认识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问题,最有效地发挥中高职衔接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及完善中的作用。
一、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内在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层次划分包括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甚至到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就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的直接性而言,职业教育体系涵盖的面可以收窄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因两类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相似之处,皆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重点培养,尽管他们以独立运作模式承担着各自的教育主体之责,但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遭遇的瓶颈却有共同点,无论从职教体系的完善还是从更充分体现各层次的教育能力,都有协调合作的必要。
1.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管理资源整合的要求。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发,使中高职一体化、中高职衔接等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成为全国各地尝试中高职衔模式的政策指导方针。从国家的政策导向到职业教育机构的热衷讨论且付诸实践,都是基于中高职教育管理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因为中高职衔接是以学校为载体的,合作的中高職两类院校首先要进行组织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层的沟通,双方在设计合作规划中要将管理要素有机衔接起来,各取对方的管理经验之所长,应用到双方的合作办学中,实现了先进管理资源共享。
2.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要求。中、高职教育虽然同是为提供职业基础岗位技能型人才,但教学资源方面的差异较大,各有自身的优劣。相比而言,中职学校由技工类学校和职高类转型而来的居多,其专业技能教学方面占一定优势,但是师资和专业基础设施相对弱;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专科院校和实力较强的中专院校转制而来,其师资资源、教学基础设施、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料等方面比较完善,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略处劣势。中高职衔接利于双方借助对方的优势力量补全各自的短板,共同提高职业办学的质量。
3.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生源资源整合的要求。生源整合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初始生源的整合。二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生源整合。中高职衔接有利中高职在初始招生方面的生源分配。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其生源来自于升入高等教育无望又不具备就业资格的群体,基于家庭的愿望,希望借助中职教育的平台向更高的平台迈进,中高职衔接为其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中高职衔接为其面临的严峻的普通高校的生源争夺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学生职业教育过程中的生源整合体现在高职阶段结束后的毕业生分流,其对学生选择的引导和激励,预留了日后生源紧张的空间,扩大了学生数量日趋下降的源头。
4.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资源整合的要求。中职业和高职教育都尤为重视实践环节。在各自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都离不开行业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岗位,或者自我建立实训基地。双方实践环节的对外依赖会形成因开发行业企业实践基地的双份成本,而自我解决同样会造成校内实训室的重复建设,二者的衔接是节约整合实践资源的最有效方式。
5.中高职衔接是职业学生就业资源整合的要求。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的提升,是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更高设计,衔接后的中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适用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它会缓解低端技能人才盲目就业造成的就业压力,引导中职学生通过中高职衔接的规范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高,为其就业的稳定和持续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1.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政府引导作用缺失。全国各职业院校的中高职衔接主要取决于教育主体,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选择和哪所学校、哪些专业衔接,基本上是各自主观意识决定,所以中高职衔接的目的并非出于人才成长的长远考虑,而是出于学校本身持续招生和扩大生源的考虑,重教育、轻职业的中高职合作最终还是破解不了就业难题。如果强求职业院校站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设计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缺乏客观性,再者,很容易与政府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冲突。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是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先,而我国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弱化的。
2.中高职衔接无法扭转社会对基础职业教育的片面性认识。在我国就业问题是困扰每个家庭的大问题,无论哪个层次的教育,家庭和学生都关心学业完成后的就业环节。我国教育的层次已经明显地制约着就业能力和质量。中高职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困境普遍大于受普通本科以上教育的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常常面临学无所用、学不能用的尴尬局面。中职与高职的独立发展还是合作发展对学生就业的作用区别不大。提高社会大众对中高职教育的认同感,消除全社会对中高职层次教育的片面认识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3.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错位。从目前实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中高职的衔接存在形式化倾向:首先,贯通的五年制模式只是学制延长,中高职衔接的界线不明确;3+X分段模式(即中职三年、高职2或3年)则只是中高职叠加式教育,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提升不明显;其次,贯通的五年制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与三年制高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仅是在公共基础类课程增加了学时,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课没有层次安排;3+X模式则体现在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与中职课程内容脱节,表现为内容重复多,内容相关度差。第三,中高职衔接中的管理模式没有区分,无论哪种衔接模式,都没有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上有所区分和侧重。分段式中高职衔接至少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由中职转入高职后的环境变化的新鲜感,贯通的五年制模式学生基本体会不到与高职学生的不同。
上述的问题不乏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问题,但根源当归结于政府功能的弱化。政府引导不利是政府失职,社会之所以对职业教育认识有片面性,政府也有摆脱不掉的责任。首先政府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不够;其次,政府实质性支持政策不够,如在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方面、对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支持政策方面、在中高职銜接院校的资金鼓励政策方面等都不到位。至于中高职衔接中教学与教学管理的错位,表面上看是中高职院校自身的问题,但不能排除政府监督不利,社会反映机制不灵敏,政府负有管理失职的责任。
三、政府在中高职衔接中的推动作用
1.政府在中高职衔接前的把握方向作用。中高职衔接既然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有效途径,就不能单纯靠中职、高职的自由合作和协调,必须根据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关于现代产业发展战略,由政府教育主管机构结合地域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为中高职的衔接指明大的方向,以避免盲目合作中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2.政府在中高职衔接时的协调促进作用。中职与高职的有机衔接即是两类教育互利共赢的举措,也是建立立体互交式的职业人才提升通道的需要,所以政府要提供中高职衔接模式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学校、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平台。各地教育行政主管机构应直接对教育主体之间协调合作是否顺畅负责。中高职衔接中所涉及到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协调问题并非教育行政主管机构所能解决的,需要其他政府权力部门的配合,如人力社保部门、各行业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只有在政府的作用下,才能建立起中职、高职、行业用人联通的合作机制。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职业培训框架,成立代表政府的社会合作机构,推行政府的技能培训计划和就业计划,英国的成功经验证明政府平台的促进作用很重要。
3.政府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保障作用。政府从制度和经济两个方面提供保障。制度保障的有效做法是:(1)根据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设计中高职衔接的整体框架,并出台符合地区经济特色的学校衔接、专业对接战略策略,以制度形式保证中高职衔接中的行业配合。(2)对于大众关心的就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调控劳动力市场秩序,实现规范的竞争。必须由政府在推进中高职衔模式完善的同时,同步进行就业环节的宏观调控,从政策层面理顺专业分工,使职业教育的初级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都能人尽其用,以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认同。中高职衔接欲实现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离不开政府和实体企业的资金支持,所以经济保障必不可少。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中高职衔接是工程的具体项目,有政府应该在财政预算上保证中高职衔接过程经费所需。
四、结束语
人才成长是家庭的追求、企业的期盼和国家的希望。中高职教育承载着不同主体的梦想。中高职衔接是实现梦想的通道。但因其位于职业教育的末流,容易被大家当作是不得以的选择,使中高职教育失去了吸引力,而中高职的衔接在某种程度上是职业教育在不同层次间的互补与强化,是系统和全面培养技能人才有效之举,是重塑社会对技能人才评价的实证过程。仅凭借教育机构自下而上的合作,很难发挥中高职衔接模式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政府是中高职衔接中不可缺失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朱轩,周汉清.基于“职业任务衔接”的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 2016(35)
[2]张宇,徐国庆.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15(6)
[3]陈玉峰.适应现代职教趋势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4]齐守泉.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政策诉求[J]. 教育与职业,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