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2018-03-16 21:48陈国庆
江苏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与学经历建构

陈国庆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首次提出并界定“有意义学习”,其后罗杰斯和迪·芬克在此基础上,扩大“意义”的内涵,开始讨论将知识学习与儿童的经验、情感、价值观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将教与学从认知领域的知识学习拓展到对学习过程本身的意义建构,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教与学具有了“为儿童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学意义。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就是学生能够对正在经历的学习活动做出积极的价值判断和意义领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发现知识与经验、生活的联结,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样的教学理念必将引起课堂教学文化的深刻变化:从追求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到追求生活化的知识意义,从强调课堂效率到强调课堂魅力。这种变化正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悄然发生。纵观我国课堂教学文化改革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倡导主体性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三是21世纪初期,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塑造知识人向培养生活人转变的改革与研究。

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第一,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信念。学习经历的意义建构,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意识的唤醒。當杜威用“经验”置换“知识”,教育的范式转变就已经发生,个体经验建构成为教学根本的价值诉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信念逐渐成为普遍的共识。

第二,创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文化。这就是要让学生有意愿、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各个环节体现学习的自主与自觉,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赋权行为是自由民主课堂最显性的文化特征,学生在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展开知识学习的历程,驰骋想象、激发创造。

第三,让知识学习关涉个体生活世界。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意义深藏在生活世界和生活实践中,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需要对逻辑化的知识学习开展生活化改造,让学习过程嵌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探索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知识应用的价值,体验知识学习对生活价值的提升。

(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教与学经历建构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画与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