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及肌层受侵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2018-03-15 06:37
关键词:肌层盆腔影像学

李 状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多见于老年绝经后妇女(70%),高发年龄58~61岁[1]。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亦与手术方法及范围你的选择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标准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对于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癌,其手术范围也不同。因此,在术前就能够准确评估患者分期对指导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重大意义。CT对不同密度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但其对肌层浸润情况敏感性降低[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对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的判断,优于超声CT及MRI平扫[3]。本研究对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术前影像学(CT及MRI)检查,将其结果与手术后大标本病理结果进行比对,从而评价影像学(CT及MRI)检查对于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肌层受侵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1月01日~2016年01月01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69岁,平均53.3岁,术前常规行分段诊刮术,术前1周内均行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检查及盆腔增强MRI检查。100例均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1.2 方法

CT及MRI对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影像学诊断结果是由我院2名影像学医师独立进行分析,当其结论不一致时,由2名医师共同协商,最终以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诊断结果决定。考虑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为短径超过10 mm。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及MRI术前评估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结果对比

CT鉴别无或浅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6%、72.73%、82%、48%及62.96%、76.92%、85%、50%;MRI鉴别无或浅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44%、73.68%、85%、42%及59.18%、75.47%、87%、40%。见表1、表2。

表1 CT及MRI检查对浅肌层的术前评估(%)

表2 CT及MRI检查对深肌层的术前评估(%)

2.2 CT及MRI术前评估与区域(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结果对比

CT及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100%、100%、95%及91.59%、97.85%、98%、91%。见表3。

表3 CT及MRI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

3 讨 论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形态学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术前即能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了解转移部位及范围对指导手术方式及范围非常重要,淋巴结转移提示已是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需行放化疗,根据受体情况加用内分泌药物,对预后及辅助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虽然目前通过CT、MRI、B超、PET/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术前即可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但是手术切除病理明确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状态仍然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马[4]等研究结果表明CT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诊断准确性不好,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也显示其一致性较差。然而对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CT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也较高。Ryo等[5]研究提示CT 检测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并且其受淋巴结直径截断值的影响比较大。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NCCN指南强调应行全面分期手术,并根据手术病理分期确定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对于早期患者是否需要常规行淋巴结切除术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规范的淋巴结切除术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具有治疗意义,可减少术后盆腔复发;也有学者认为,对Ⅰ期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不能带来任何生存获益,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若能术前明确评估的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进而为选择手术方式、指导预后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表明MRI检查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能力优于CT检查。CT对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不大,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牛剑峰,薛晶文,万向娜,等.ST13/HIP和Hsp7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62-63.

[2] 张窅竹.子宫内膜.癌的M R I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4,29(1):97-99.

[3] 任 翠,薛华丹,李 烁,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5):455-460.

猜你喜欢
肌层盆腔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