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扬,朱冬承,韦秀芳,罗辉耀
(泗洪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泗洪 223900)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腰椎管狭窄症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切除了腰椎后柱结构,容易引发脊柱不稳、瘢痕填充椎管压迫神经、腰背痛等并发症[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管成形术中保留腰椎后柱结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2010-01-2014-12收治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53~71岁,平均为(52.3±4.6)岁;狭窄部位:L4-520例、L5-S115例、L3-515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52~72岁,平均为(54.6±5.2)岁;狭窄部位:L4-516例、L5-S119例、L3-5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以及合并损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采用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椎管成形术,具体措施为:全麻,俯卧位。以L4-5节段狭窄患者为例,保留棘上以及棘间韧带,将椎旁肌牵开,保留椎板及双侧小关节突,沿L4-5两侧关节突内缘约45°用刀截下;切断L5节段棘上以及棘间韧带,将截下椎板棘突和韧带向上反转;切除黄韧带后将硬膜囊保留,并用到将椎板增厚骨皮质及增生关节突(小于内侧50%)刮除,然后使用椎板咬骨钳将棘突底部骨质切除,从而扩大椎管的失状径。椎管病变部位处理完毕之后,将截下椎板棘突重新植入,用粗丝线将棘突固定于周围组织上,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合。为了避免重新植入棘突陷入椎管,可将棘突头尾调转。常规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具体方法为:麻醉、体位同观察组。术中将椎板、棘突、棘间韧带、黄韧带和棘上韧带切除,狭窄节段双侧小关节切除必须少于内侧50%,尽可能保留小关节的完整性,神经根管、椎间盘及切口闭合处理同观察组。
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等指标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腰椎管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有效:有轻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腰椎管狭窄与治疗前相比改善超过6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椎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和82.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分)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空间大、减压效果好的优势,但是手术疗效仅为60~70%,这主要是由于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手术疗效[4]。其需要切除较多的骨性组织以及椎旁肌肉,容易引发椎旁肌肉萎缩、腰椎不稳等并发症,还容易引起术后瘢痕增生产生粘连,使得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二次治疗。许多学者认为高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临床疗效,可以通过保留腰椎后柱结构来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5]。因此,本次研究观察中采用了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椎管成形术进行研究观察,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和82.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保留腰椎后柱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的临床疗效。
改良椎管成形术具有腰椎后柱结构的优势,能够保障椎管后壁的完整性,减小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同时能够避免瘢痕填充造成的椎管压迫,能够减小术后疼痛,从而促使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肺不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能够保障减压效果,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改良椎管成形术由于术后并发症少,能够促进患者早日愈合,有助于降低家庭负担。有研究指出,保留腰椎后柱结构能够保障腰椎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率。但是该手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硬膜囊和神经根,棘突患侧骨质切除范围不能太大,避免植骨塌陷等并发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优于观察组(P<0.05),说明改良椎管成形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减小运动障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椎管成形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椎管成形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管狭窄症状以及功能障碍程度,同时有助于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陈良,庞清江,张前法,等.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20(4):410-412.
[2]马维虎,田永山.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16,23(2):128-130.
[3]庞清江,毛宾尧,李宝文,等.棘突“人”字型劈开式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12(5):266-268.
[4]Choi,W.-S.,Oh,C.H.,Ji,G.Y.et c.Spinal canal morpholog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microsurgicalbilateraldecompression via a unilateral approach for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4,23(5):991-998.
[5]Barz,T.,Melloh,M.,Staub,L.P,et al. Increased intraoperative epidural pressure in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4,23(5):98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