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有所提升,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长6.9%,超预期地实现了政府在2017年初设定的目标,并为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后,2017年经济增速达到6.9%,首次呈现阶段性企稳回升态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经济增长阶段性企稳且好于预期。
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意味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速自2011年以来实现首次回升,全年实际GDP增速达到6.9%,按可比价计算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我国经济好于预期主要在于各项改革政策发力的背景下,外贸形势大幅好转、消费升级持续提速和服务业发展较快。受外需向好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不再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对实际GDP的贡献率达到9.1%,消费和服务业继续发挥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对实际GDP贡献率均为58.8%。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发展向好的重要引擎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在30%以上。可见,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不仅让我国人民受益,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加快、质量效益提升,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内需增长已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转向投资和消费共同驱动。受技术改造政策和设备更新需求驱动,制造业投资出现回升,在严厉的环保督察形势下,高耗能制造业投资继续下降,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加速,高质量消费驱动新零售业态快速成长。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其中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0%,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等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等旧产能加快市场出清,工业产能利用率反弹至77%左右,商品房库存水平和工业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减税降费力度不减,企业成本继续走低,生态环保、农田水利和社会民生等发展不充分领域补短板投资保持高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3.7%。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和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在10%以上的较快增速,工业机器人产量比2016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快递业务量保持了近30%的增长。经过各方面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文化、旅游和体育等相关设施更新加快,健康、养老和教育服务有了显著改善,居民感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多。
2017年,物价涨幅重返“1时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比2016年度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的价格下降了0.4%。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通缩态势。
2017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初预期目标。2017年12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8%,继续低于5%,充分就业得到有效体现。
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是提高消费质量的基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较2016年加快1.0个百分点,比经济增速快0.4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从2016年的30.1%降到2017年的29.3%,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
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历史新低,同比增速回落至8.2%,这意味着资金正在脱虚向实。市场利率平稳略降,债市风险逐步削减,股市回归价值投资,外汇市场供求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额稳中有升,2017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近3.14万亿美元,足以应对外围经济波动风险。
从阶段变化看,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过去高速发展阶段积累的问题和风险还不能掉以轻心,既要注重防范“黑天鹅”风险,更要防范“灰犀牛”风险。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着五个方面的重大风险:
相比较来说,2017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十多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高达156%。倘若不能有效控制,企业债务风险就会集中释放,产生较多难以化解的不良资产。
地方政府追求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了大量债务,需要更高速的财政收入给予抵补,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收支预算缺口拉大,不少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呈现回落态势,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和地方主体税种不明确的情况下,地方财政的脆弱性风险持续加大,偿还能力进一步弱化,增加中央政府的兜底负担。
随着房价持续高涨,住房成为投机炒作的重要投资品,扭曲了财富分配机制,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倘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将会引发相关行业连锁反应,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2017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低于整体投资增速,这意味着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并不强烈,特别是投资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倾向减弱,更多地转向金融、地产领域和境外投资,这意味着国内实体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其中持续高企的劳动力成本和相对繁琐的审批制度等因素制约民间投资恢复增长。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美欧等发达国家重点对华实施贸易调查制裁和投资安全审查,特别是针对我国在技术转让、产业并购等领域实施重点调查,将会加剧中外贸易摩擦和纠纷。美欧等引领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可能引发跟风反应,在全球范围掀起贸易投资保护,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
中央已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发展的根本要求,并明确相应重点任务,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努力。为此,未来经济工作将会淡化GDP增速目标,把更多精力放在提质增效上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从景气周期循环看,我国经济处于1997年以来的第7个周期循环的下行阶段,一致合成指数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都将处于下行走势,2017年12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6,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3.4,均较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考虑到受固定资产投资难以有效提升的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有大的好转,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增强形势下,外贸边际提速压力不小,而且进口增速将会快于出口增速。消费仍会保持稳中略降的势头,但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显著。预计经济增速会出现前低后高的季度走势,总体呈现出稳中缓降态势,实际GDP增长6.6%左右。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我国经济将更加凸显消费驱动型增长。在投资和出口拉动趋弱的情形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左右,对GDP的拉动维持在4.5个百分点以上,未来我国经济将更加依赖服务业带动。在PPI同比增速放缓回落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将会走低,对GDP的拉动作用将会走弱。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维持在6.2%左右。新零售、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预计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会稳定在7.5%左右。
钢铁、煤炭等重点领域去产能任务转移到严控新增和推进重组优化,去杠杆还会继续但严监管的冲击边际减弱,去库存接近尾声并进入新的平台期。降成本还会在减税降费上做文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将成为工作重点;补短板将会加快推进,在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将持续深入。
在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的背景下,市场价格信号将进一步体现出来。今年可能因极端天气等原因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前期工业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还会传导至消费品物价上来。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2018年CPI将上涨2.0%左右。PPI翘尾因素影响将会明显减弱,预计今年PPI涨幅将会继续回落至3.5%左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仍将超过1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将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仍有望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201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于此,建议如下:
在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基础上,着重解决消费升级和供给质量问题,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就是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破除无效供给,更彻底地交给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立”就是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培育新动能,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益;“降”就是努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实体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 酣游水中 董年龙/摄
进一步把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和取消在政府采购、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和参与政府战略、计划等方面的差别化对待;进一步破除行政垄断,放宽电力电网、石油天然气和铁路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赋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准入权利,放宽金融、汽车、医疗、信息技术和服务等领域的外资股权比例;尽快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加快“外资三法”的修订工作,出台一批外国人出入境、定居和工作的便利化措施,提供更多居民开展国际化资产配置的投资渠道;切实保证国家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振民营投资者的信心。
在全国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金支持放到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上来。密切关注美欧等国家税改动向,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出台普遍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措施,加快推进地方和中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启动房产税立法和扩大试点。
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就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在保持货币流动性适度充裕的情况下,维持利率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做好重点防范,同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化解就是要加快处置一批风险点,重点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消费金融和虚拟货币等领域做好风险化解,实施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标准。积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协调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政策,引导信贷资金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和补短板需要。
牢固树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意识,以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为方向,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的住房建设市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提供多主体供应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充分发展住房长期租赁市场,推进“租售同权”,多措并举培育、引导、激励租赁需求,增加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支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构化的住房租赁企业。
外围经济虽有好转但保护主义在增强,对此应做好预案和制定补救措施,谨防主要国家政策变动、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带来的负面冲击。特别是针对美国在贸易投资和人民币汇率上对我国采取的制裁措施,应制定反制预案策略,密切关注美联储缩表、加息和政府减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高度关注朝鲜半岛、中东地区以及委内瑞拉等局势演变,谨防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国内日益开放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