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十三五正式引航中国梦,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课堂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发挥,为了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教学
十三五正式引航中国梦,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应时而动,不断深化。这也要求历史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新课标积极倡导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目标,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培养的现状
国家已经实施了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老教师仍然保持着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老师的讲授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思考,并没有发挥出其主体作用。一方面,高中课演变成为教师的“报告课”,只是方便老师们展示渊博的知识和文学技巧,缺乏科学性,学生成为课堂的听众甚至是旁听者,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只是单向传递的过程,让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难以汲取营养,;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存在着教学单调、模式化现象,强制学生按照老师的硬性规定开展学习活动,不允许他们过多涉略课外知识,学生只能是以必须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展开学习活动,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进入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怪圈。此外,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足,为了将有限的时间最优化利用,很多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选择死记硬背,而不会主动与别人进行思维碰撞,学习情绪难以调动起来,思路也得不到拓展,不利于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
(一)教师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摒弃过去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摒弃以往呆板、无趣刻板的课堂环境,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二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他们的求知欲望,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三是强调学生的中心作用,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尊重他们的体验,进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淡化教材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探索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先决条件。教师有必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課堂环境,引导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思索,积极发言,汲取知识养分。在完成课堂安排的任务内容后,可以组织体验交流活动、主题阅读会等,让学生主动讲、专心听、认真记,不仅可以增减学生的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倾听,共同进步,学会与他们互动与合作。例如,在课前十分钟,可以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针对某一个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自行安排。当前的高中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积极发言的习惯在逐渐被破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每个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准备一个“三分钟演讲”,在“三分钟演讲”活动中,其他中学生看到站在讲台上的同学热情洋溢的发言时,无形中可以带动那些不善于独立发言的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具有传承性,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带动他们的积极性极为重要。一方面,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展开教学,自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得教材内容得以拓展,推荐与高中生相适应的课外资料,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广度,不只是局限于历史性读物,还可以是还原历史时间的电影、话剧等等,实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事件,例如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哪个更好、李鸿章是爱国还是卖国、武则天的功与过、北洋军阀统治是黎明还是黑暗等可以开展辩论赛,学生为了在争辩过程中取得有利条件,会全身心的投入,收集各类资料,在整理资料的同时也会增进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发现历史中的乐趣所在,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历史、用历史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建议历史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让教学得到拓展与延伸。比如,在 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再现、梳理与反思,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归纳出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总之,历史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潜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婷.历史课堂中突显学生主体的途径探讨[J].科教文汇,2018(20):126-127.
[2]汪加龙.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运用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7(1):98.
[3]李焕明.试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