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与神圣性
——太行山说书人的民俗认同研究

2018-03-13 07:05卫才华
民俗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说书人艺人仪式

卫才华

在长期曲艺传承中,说书研究得到很大的关注。民俗学、俗文学、历史学、音乐学、社会学等各学科,都围绕着民间讲唱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很有意义的成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从文学史层面,以讲唱文学为焦点,探讨说书与俗文学的生成机制。这些研究关注唐宋至元明清话本小说,特别是话本与历史演义小说、公案侠义小说之间的文体生成关系,也涉及鼓词、扬州评话、苏州弹词、敦煌变文、民间宝卷等不同俗文学体裁的研究。*如陈汝衡:《说书史话》,作家出版社,1958年;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海出版社,1953;纪德君:《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孙鸿亮:《陕北说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李雪梅等:《中国鼓词文学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还有探讨说唱与戏曲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沿街说唱、说家书、户外搭台演出到化妆演出的“说书剧”,逐步向戏曲转变。见张艳琴:《说唱向戏曲转化的几个递进演出阶段——以长子说书为例》,《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第74-77页。(二)从曲艺艺术层面,着力于对说唱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唱腔唱词等资料的搜集和记录。这些研究充分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音乐、曲谱和唱词,较少梳理艺人与民俗生活的关系。*相关研究如倪钟之:《曲艺民俗与民俗曲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上、下册)》,中国ISBN中心,1993年;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上、下册)》,中国ISBN中心,2004年;《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上、下册)》,中国ISBN中心,1997年;《中国曲艺志山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山西卷》,中国ISBN中心,2011年。还有一些曲艺普查的县卷本资料,如赵喜胜主编:《陵川曲艺志》,内部资料,2003年;史小军主编:《泽州曲艺》,内部资料,2007年;柴粉香主编:《沁水鼓儿词志》,内部资料,2010年;高平政协文史委员会:《高平鼓书与九莲灯》,内部资料,2013年。(三)从社会史、文化史层面,将说书作为特殊的文艺活动,剖析说书背后宏大的历史特征和社会文化意义。*相关文章如董晓萍:《华北说唱经卷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张炼红:《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艺人改造的国家体制化》,《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孙晓忠:《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乡村文化的当代意义》,《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王笛:《国家控制与社会主义娱乐的形成:1950年代前期对成都茶馆中的曲艺和曲艺艺人的改造和处理》,《中国当代史研究》2009年第1期。研究专著如岳永逸:《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杨旭东:《当代北京评书书场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美]洪长泰(Chang-tai Hung):《改造盲书匠:韩起祥与中国共产党的说书运动》,见洪长泰(Chang-tai Hung):《新文化史与中国政治》,一方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第151-177页;[日]井口淳子:《中国北方农村的口传文化——说唱的书、文本、表演》,林琦译,朱家俊校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民间说唱曲艺等进行调查,更加重视对音乐人与社会史关系的探究。*相关研究专著有董晓萍、[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间互动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韩晓莉:《被改造的民间戏曲:以20世纪山西秧歌小戏为中心的社会史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黄旭涛:《民间小戏表演传统的田野考察——以祁太秧歌为个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相关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如项阳:《山西乐户研究》,文物出版社,2001年;乔健、刘贯文、李天生:《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考察与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吴凡:《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张振涛:《吹破平静: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Stephen Jones,Folk Music--Living Instrumental Tradit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Stephen Jones,Ritual and Music of North China:Shawm Bands in Shanxi.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England,2007.如对河南马街书会、山东胡集书会的调研也引起很多学者的兴趣。*王加华:《当下民间说书艺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应对策略——以胡集书会参会艺人为中心的探讨》,《文化遗产》2012年第4期;马志飞:《马街书会民间曲艺活动的社会机制研究(1979-2007)》,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黄纬华、雷桂华主编:《中国节日志—马街书会》,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

综合来看,这些研究深度探析了说唱曲艺丰富的人文内涵,但总体上忽视了对当下说书人仪式参与、信仰传说等生活特征的关注。另外,现在对说书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陕北、河南、山东等地。*相关研究如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陕北说书音乐构成模式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2011年;孙鸿亮:《陕北说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冯丽娜:《盲人说书的调查与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社会媒体的调研类著作有:刘红庆:《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亚妮:《没眼人》,中信出版社,2016年。太行山一带丰富活泼的说唱传统和艺人群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里的太行山说书人以晋东南泽州、阳城、沁水、陵川、高平等地为主要范围,这些说书人以盲艺人居多,常年在一些以说书艺人为骨干的小型说唱团、歌舞团、八音乐团活动演出。具体调研中,我们不单以鼓书、钢板书、三弦书、四弦书、道情、琴书等曲种门类作区别,而是以说书人为核心,因为他们往往精通多种说唱艺术,很难用艺术类别来区分,所以这里用“说书人”为主要概念。说书人是一个以说唱谋生的、师承谱系非常清晰的艺人群体。在太行山区村庄里,说书人大都是男性盲艺人,为了谋生,多从事曲艺说唱,常常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说书人有时被尊称为“说书先生”,有时候叫“瞎子说书”,他们自称为“说书的”,其他乐器伴奏艺人被称为“弦师”“琴师”“弹弦的”。这里统称为“说书人”,既包括明眼人,也包括盲艺人。

这里的“艺术性”是指说书人说唱曲艺的艺术特点,比如“神书”“口愿书”等特殊的文艺形式,既具有艺术表现特质,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神圣性”源于宗教学、哲学的分析范畴,涉及信仰神圣与世俗的精神追求问题,借用此概念,这里特指说书人区别于一般艺术所突出的文化感和仪式感,这种精神特质的延续,增强了说书人群体传承的意义和价值。

德国哲学家、现代哲学人类学创始人之一舍勒说:“在神身上,人描述了自己。”因为,“人的生成与神的生成从一开始就是互为依存的”。*刘小枫选编:《舍勒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361页。艺术或文化中所陈述的神圣性这一事实表明,神性之于人性乃是一种生存价值论的设定或象征。这一设定或象征标识出人之存在的全部可能性和丰富性。*宋一苇:《诗性、神圣性与人的无限敞开性——关于艺术与宗教的文化哲学研究》,《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第134页。艺术与宗教的文化哲学启发我们,人需要神圣性与艺术性的语境,来思考一种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的生存哲理。这里集中讨论太行山说书人曲艺讲唱中“神圣性”的构建,思考这一传统如何为说书人这样一个充满苦难的艺人群体,找到文化传承的依据和意义。正是这种千百年的传唱,让这样的曲艺人扎根太行,并在政府公共文化建设和乡村民俗生活中,找到合理传承的路径。这种充满智慧的传承经验,是值得尊重和反思的。其中讲述的“神圣性”,让人们愿意以民俗的态度沿袭自己生活的过去和当下,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传统,因此神圣性使得说书人涉及更为广泛的礼俗生活,极富生命力,它与仪式的“生活审美”相连,与日常生活中“非常”意义的价值表述,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认真辨析说书人何以具有“神圣性”讲述传统,它通过哪些具体的仪式细节、历史讲述,根植于民众生活中,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一部分。

一、说书源起的神圣性:妙庄王、三皇会与东方朔

说书源起的神圣性,讨论说书从何而来,为什么会讲?这种追溯反映了历史进程中说书人话语的深刻变迁。太行山区泽州四弦书的起源据说和妙庄王有关。妙庄王,也叫苗庄王,从戏文《三皇姑出家》看,苗庄王应该指的是妙庄王,和观音信仰相关。泽州四弦书艺人认为祖辈传下的敬书主要是敬庄王爷。据老艺人讲,妙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书清是位盲人,庄王会拉弦,不仅教女儿拉弦还给女儿做腿板。所以,说书人供的是书清娘娘,由于她是庄王的三女儿,所以也叫书清皇姑。通过故事情节看,“书清皇姑”的三女儿形象应该就是戏文中的“三皇姑”。

民间传说都有大香山三皇姑出家的故事,三皇姑就是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后来成为民间崇祀的观音。三皇姑出家和前面泽州四弦书艺人所讲的书清皇姑的故事,情节相似。说明了庄王和妙善传说以及鼓书说唱的内在关联。三皇姑就是观音,相关的故事在各类剧种中都有,有的叫《观音得道》《观音》,豫剧中又称为《大香山》。《搜神记》中视观音为神。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卷三《搜神记》,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45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536页。此记表明,当时的中原人士已把观音神化,而且有头有尾的编成故事广传民间。

唐宋佛教变文流行,普明禅师创作了《香山宝卷》,记录观音香山成道的故事。到明清时期,众多的观音戏中,影响较大的是陕西人罗茂登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撰写的《香山记》传奇。戏文中故事情节与《搜神记》的记载十分相似。*邓同德:《谈豫剧三皇姑出家》,《佛教文化》1999年第4期,第41-43页。泽州四弦书所讲的三皇姑源自于观音妙善的相关传说。说书人将其改编传唱,巧妙地加入三皇姑的盲人形象和庄王制下四弦、腿板的情节,并作为行业神供祀,其核心是观音信仰的俗讲。调查看,鼓书书源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供的是妙庄王,北派敬的是三皇爷。由此看,同处晋东南太行山区,泽州四弦书艺人继承的是南派说书传统,与妙庄王相关,泽州鼓书艺人则属于北派传统,供祀三皇爷,相比而言,泽州四弦书的戏剧味道更浓。那么三皇姑和庄王究竟是谁呢?民俗学者发现:

在华北,有千年流传的女神三皇姑传说盛行不衰。这位女神的身份,以隋文帝女妙阳公主、隋炀帝女南阳公主、千手千眼佛三说最具代表。在碑志等地方文献中,隋文帝女和南阳公主说居于主流;在民众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千手佛的传说流传更广。地方正史中以南阳公主说最为普遍。根据历史记载,南阳公主因国破家亡、儿子被杀等一系列变故,遂有出家之念。南阳公主之所以能够列入《列女传》,也是因为她刚烈节义。这一出家过程虽符合正统的儒家思想,但并不是民间最为流传的说法。在口头传统中,三皇姑是千手千眼菩萨的说法广为传布。华北信众一般认为千手千眼菩萨原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而妙庄王所处的时代,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不可考,有的说春秋时期,有的说是北周,有的认为就是隋朝。由此可知,庄王所指代的国君形象可能是南阳公主的父亲隋炀帝,抑或就是佛教中一个虚拟的帝王身份。*赵倩、岳永逸:《华北三皇姑的传说体系与层累生成》,《民俗研究》2014年第6期,第108-111页。

照片1:霍州三弦书艺人使用的坐猴形醒木

无论是正史中的君王,还是佛教中虚拟的菩萨,三皇姑形象的寻检,对于说书人历史传承的把握非常有意义。还有故事认为鼓书源起与三皇、孔子、庄王有关。据说孔夫子周游列国,孔子把三皇所授的三弦拿给周庄王看,认为三皇乐器可以奏唱歌曲教化民众。庄王深受感动,舍弃王位,自制三弦唱大鼓说教,遂成为南派三弦祖师爷。此外,1987年上海采录的民间故事《说书人的祖师爷》,讲到李庄王传下“锣鼓书”,通过说故事教育人们,成为“大书”。皇后娘娘也讲故事,不用锣鼓也不唱,后来称“娘娘书”或“小书”,就是评话书。这不仅说明南派三弦以庄王为祖师爷,而且以故事化的方式再次表现了“君王与百姓之间的教化关系”*马锦梅主编:《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长宁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第116页。南派三弦比北派要短,不够三尺三,最长不过三尺,因为这不是三皇亲自所授的,所以要短三寸多。有的在三弦上还刻有“教化四方”的字样。不论是南派北派对弹弦的师傅来说都非常尊敬,称为“先生”。因为这个三弦是孔夫子传下的,所以到今天南派传下来的鼓书老段子还有周庄王的这段故事,过去老艺人都说周庄王击鼓化民,还有人讲苗庄王击鼓化民,究竟是周庄王还是苗庄王说法不一。据说醒木就是周庄王传下的,醒木醒人耳目,艺人说:“此木周祖留,文武分龙虎,我辈上场用,其名曰醒木”。*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8c3e50100a842.html(2014年12月5日阅览),常人春:《旧艺人的传说》,根据FM107.3“茶余饭后话北京”整理。霍州三弦书艺人使用的醒木为枣木雕成的坐猴形状。据艺人讲,镇物是师傅传下来的,坐猴的造型喻意为“齐天大圣”,能够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在家户请书还愿时,都会先把它放到书桌前,才开始演唱(参见照片1)。*访谈人:卫才华、高雅珍、张晓雯;访谈对象:乔国平,男,1956年生,霍州市李曹镇张家楼村人,霍州三弦书盲艺人;访谈时间:2016年4月11日;访谈地点:霍州市退沙街道办王庄村乔姓家户内。

沁州三弦书中有《妙庄访贤》的书词,叙述的更为详细:

昔日里有个妙庄王,他生下三个女娥皇。大姐妙音天生俊,二姐妙玉也俊装。小三妙善人才好,如同仙女降下凡。大姐在朝阁招驸马,二姐许配状元郎。就数三姐人才好,修行学好入山岗。妙善主修行在香山寺,家撇下庄王不安康。一日想起三女子,一心访贤出朝纲。正行走在中途路,又遇见孔圣人周游列国转回乡。庄王曰:“先敬有礼拜孔子”,孔子曰:“后敬依礼拜庄王”。庄王曰:动问孔子你往何处?孔子曰:周游列国转回乡。庄王曰:你周游列国凭何艺?孔子曰:凭的道德和文章。庄王曰:你书留可有行多少?什么人家当头行。孔子曰:书留七十单二行,务农受苦当头行。庄王曰:有目人士农工商都能干,无目人该留在哪一行?孔子曰:虽然瞽者目不能识,他也能怀抱三弦串四方。一架三弦赐予他,四圪垯快板磨个光。一来叫顾身和口,二来叫讲述今古劝善良。庄王曰:三弦上边几个字?几个阴来几个阳?孔子曰:三弦上边是九个字,四个阴,五个阳。若问此字怎样翻?五六凡工尺乙合四上。妙庄王听了孔子训,不访贤女回朝纲,把三弦快板都置下,惊堂木磨了个光又光。三六九日王登殿,满朝文武站两厢。朝纲有事他不理,弹动三弦开了腔。王今日不谈别的事,为书者传艺走四方。让他们带着三弦走天下,讲说今古劝善良。说的是仁义礼智信,道的是三纲并五常。说书人本是庄王他留下,传于弟子串八方。这本是庄王访贤遇孔子,以理教化传世上。这本是庄王访贤一古段,流芳世上万古扬。*马留堂、田兆文编著:《沁州三弦书》,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46-247页。

山西武乡瞽儿腔老艺人有从祖辈传下来《孔子分行》的传统小段:“庄王问:“三皇济世万物昌,你给百家分行当,七十二行安排遍,无目之人分哪厢。”孔子答:“无目之人最恓惶,可背三弦走四方。赏给书板整四块,再赏一块做惊堂。”“三弦上边几个字”“九个字里分阴阳”“谁为盲瞽老师祖?”“盲瞽祖师苗庄王。”庄王听了孔子话,回宫开设盲人堂。从此盲人有活法,四海之内为书场。*武乡县文联编:《武乡三弦书、琴书音乐》,内部资料,1990年。一般认为,“苗庄王是本地的一个君王”这一说法,与梨花大鼓流传始祖为“庄王”的说法基本一致,都是指“周庄王”而言。盲艺人的这类故事,表明在很久以前,这个群体就考虑过自己的生存方式,依靠自己的口和手,背上乐器奔走四方说唱。*李雪梅等:《中国鼓词文学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3页。

在太行山说书艺人中也有三弦书的历史。据说古时人皇有一个儿子是盲人,非常担忧。天皇建议每人给盲人一根弦,用来弹唱生活,于是天皇给了一根老弦,地皇给了一根二弦,人皇给了一根子弦,于是制成了三弦,供盲艺人弹唱。还有关于“甩板来历的传说”,说书人绑在左小腿上说唱时打击节奏的甩板,也称阴阳板。沁州三弦书老艺人相传,此板是“三皇爷”所赐。传说三皇爷最爱说书、唱戏、玩灯、打秋千。他有七块阴阳板,将四块分给说书人,其余三块分给唱戏的和板鼓相配,称为“挂板”。*《中国曲艺志山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山西卷》,中国ISBN中心,2011年,第502-503页。

至于说书人和孔子儒家思想融汇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理解的是三弦书重要的人文意义是“讲说今古劝善良”。这种道德劝化,应该是“三皇”与孔子传说相结合的重要动因。盲人说书的民间曲艺发展史表明,到元明时期,圣恩堂(清代叫“养济院”)收容流浪艺人、乞丐、盲人,传唱道情、莲花落等故事,一些算卦的盲艺人,精通乐器和风水知识,也通过说书演唱谋生,逐步将当地小调和戏曲结合,演变为一些板腔体的说书形式,并逐步定型。清黄士珣《北隅掌录》卷上“养济院”记载:“院中瞽者,悉皆为三弦,唱南词(弹词)沿街觅食,谓之排门儿。按《西湖志余》: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汴京遗俗也。”*(清)黄士珣:《北隅掌录》卷上《养济院》,孙忠焕主编:《杭州运河文献集成(第2册)》,杭州出版社,2009年,第307页。清《陕州志》卷二“病旅寓·瞽目堂”载:“乾隆七年十月间奉……政书中收养病旅教育瞽童诸事,堪可效法今捐银五十两,……善良名人贾质等董理,收养病旅,扶病而来医痊而去,所费药资饭食按季分发。又设立瞽目堂于城隍庙东,延请瞽师一名,每月给工银二两,撰成劝世良言数十篇,令瞽师在堂教习瞽童歌词,兼授星卜。*超星地方志资源库藏:《陕州志》卷二《病旅寓、瞽目堂》,清乾隆二十年(1755)第,415-416页。可见历史时期官府就组织管理盲艺人,令其传播教化,说书劝世。那么宣扬孔孟的道德教育,很可能是盲艺人说书重要的文化依据。据关意宁的研究发现,陕北说书的艺人将自己的身份期望为出身地位崇高,或有别于常人,但意外遭难才成为说书艺人,这显示出艺人对自己身份定位上的矛盾,即出身高贵、地位低下。艺人为百姓尊重,但生活水平却相对较低,在旧时艺人大多是以半乞讨的方式谋生的,说书艺人认为自己跟神鬼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具有举行信仰性仪式的能力。因而在传说中,多数艺人乐于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皇子,或文曲星下凡的状元。*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陕北说书音乐构成模式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2011年,第22页。由此,三皇、庄王、孔子、盲艺人融合在一起的故事情节是有共通的文化渊源的,盲艺人或许有意建构孔子、三皇与艺人群体的独特关系,营造讲唱艺术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强化盲艺人说唱是一种潜在的帝王宣教传统,讲述艺人生活的不平凡,通过神秘的鼓书说唱和仪式参与,展现出艺人群体独特的民俗互动能力。

俗话讲唱戏的供的是高郎爷,说书人供的是妙庄王。*唐玄宗李隆基被历代戏曲艺人尊为开山之祖,为“老郎爷”。旧时晋东南的上党地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戏曲班社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唱戏酬神,传说这一天是唐玄宗的生日。从太行山说书人调研情况看,泽州四弦书属于南派书词,以妙庄王为祖师爷,太行山区大部分鼓书艺人则属于北派,所供的行业神俗称“三皇爷”,也有的叫“三皇圣母”,因此还形成了广泛的说书艺人的行会组织“三皇会”。关于三皇,各地不同,基本上都分为天皇、地皇、人皇,一般是指“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高平鼓书艺人则称三皇为“轩辕上帝、神农炎帝、伏羲皇帝”。潞安三皇会中的三皇是指“天皇玉皇大帝、地皇武帝老阎君、人皇三教佛祖爷”。沁水县三皇会供奉的是天皇玉皇大帝、地皇地下阎罗君王、人皇是当朝天子。一般来讲以“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为盲人说书行业神的比较多。

旧时晋东南太行山沿线几乎各县都有“三皇会”,会期为每年的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沁县、武乡、沁源三县因为同属沁州管辖,同为三弦伴奏,所唱曲调相同,所以把三县的三皇会统称为“老州会”。据说老州会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沁县志》,中华书局,1999年,第548页。,老州会的三皇会日期在五月端午。*关于三皇信仰与三皇会组织的历史追溯与讨论,参见冯丽娜:《盲人说书的调查与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第190-197页。

三皇会按地域和艺人活动范围划分,旧时武乡县有东西皇会,沁县有南北皇会,襄垣有东、南、西、北小北诸皇会。据老艺人回忆:清乾隆三年,潞安府的路占元(以说唱鼓书驰名上党)、董祥五(以算卦闻名太行)二人召集上党八县,即襄垣、壶关、屯留、长子、平顺、黎城、长治、潞城四十七个皇会的133个盲人成立盲人队,后易名为三皇总会,举吴、董为正副会首,下选八县四十七个皇会负责人为分会会长。之前说唱技艺高强的盲艺人,常年有邀请者,特别是家户要请书的“神书”,车接车送,赠米赠面,生活有保障,而艺低的盲艺人,有的只会吹吹打打,经常挨饿受冻,这些穷艺人每到一村,常到财主家户门前强行演唱,藉以解决吃饭和住宿困难。据说在道光年间,武乡县有一组盲艺人,在端午节这天,赶到寨坪村一家姓张的财主门前说唱,结束后张家并不招待茶饭,盲人们与他争吵起来,张财主令手下人强撵盲人离村,被欺辱的盲艺人上告于三皇会。会首查明事实后,发出鸡毛信,召集盲艺人设坛抽签,抽到红签者生,抽到黑签者死,然后约定日期,齐集于张财主家,砸门拆炕,摔盆打碗,最后抽到黑签者在张家大门上投环自尽。百十名盲艺人群集县衙告状,经乡绅说情,县官公断,出抚恤费赔偿盲艺人的误工损失,并招待闹事的全体盲艺人好吃好喝,才算了事。

三皇会诸分会,传统为一年一次大集中。会址不定,凡在会者轮流接会,接会者家住哪里,就在哪里开会。开会日期各分会不一。但各皇会会期历年固定。如襄垣是农历五月初五,武乡县是三月初三。皇会期到,所有在会盲人自带行李,粮食(米麦各五升),在头年指定的地址集拢。皇会期间,会首或掌教是由上年公众推选的,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在新的掌教未选出前,一年一度的皇会仍由原选出的掌教和副官主持。老百姓称“瞎官”,大都由有威望的师傅担任,另有掌教指定的两名礼生,一个总管,负责后勤事务和六个头目,衙役头目只管站堂,掌刑襄助其事。会期一般为三天,要办三件大事,即审案、考试、说书。十大行规宣读完毕,人员到齐,诵冠文“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安民”云云,接着唱十大会规:一不可扰行乱利,二不可行恨行人,三不可错行偏路,四不可仗瞽行凶,五不可私传流星,六不可盗物藏身,七不可爱财见小,八不可背师忘情,九不可不走正路,十不可无浅无深。违者,奉命重责四十不容。正副掌教入场后,全体肃立,向三皇爷行香,行香毕,入座。

然后掌教升堂,头戴七品顶戴,公案后设太师椅,掌教坐稳后,礼生先站左右,肩下排站六名头目,其余与会盲人肩挨肩排齐,手持燃香,静听掌教审理公案。一是问有无违反行规,是否将算命的诀窍告知外人。二是有无外界欺辱,然后决定如何斗争。第二件大事是考试,主要由师傅考核徒弟的算卦本领,按成绩排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并分别给徒弟带脐儿的挂锣、平面锣、挂板,以区别等级。还有一项就是比赛说唱技巧,这是皇会期间最红火热闹的活动,期间说唱一概免费。最后师傅领本门弟子拜见各门师长,以求同行们的照应,皇会临终推选下年度皇会的掌教,确定下届接会者等有关事项。*王怀德:《上党鼓曲界的三皇会》,山西省长治市政协文史处编:《长治文史资料》1988年第5辑,第144-146页。当时的三皇会有严格的行业规矩,管理说书艺人群体。如:

武乡县引路人李老汉,状告会员李四孩在沁源县行书入户吃饭开风门时,误撞李四孩,四孩不容分辩将老汉推下台阶碰伤。“三皇会”会评断认为:李四孩不问青红皂白,仗势行凶,违犯了会规,应罚李四孩大洋三元,或打三百小板,任其选择。李四孩认罚出洋元了事。

再如有人告会中人陈光宇在乡间偷了户家一条裤子,陈光宇承认确有此事,但那是三年前办的。“三皇会”会评断认为:不管时间多长,凡入会以后办的坏事,只要有人揭发,就必须依照会规论处。陈犯盗物藏身之规,应罚大洋两元或打小板二百个。陈因没钱,甘愿挨打,以遵会规。*马留堂、田兆文编著:《沁州三弦书》,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每逢会期,盲人聚在一起祭祀“三皇”。翼城县的三皇会清嘉庆年间在泰山庙成立,祭祀时要把三弦琴(每根弦代表一皇)置放在供桌上,以示敬三皇。*见《中国曲艺志山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山西卷》,中国ISBN中心,2011年,第486页。关于三皇会与盲艺人的关系,大多是口传历史。近些年在山东文登发现的清代民间文献《三皇遗训》,为我们考察三皇会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线索。

正文第一行题曰“三皇遗训”。其内容第一部分,先简述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治历纪、构巢居、食草木等开拓事迹;次讲述三皇即伏羲、黄帝、神农掌天地,以及五帝即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画八卦以辨阴阳、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尝百草、植五谷教民稼穑、造舟楫以济不通、盖房舍以御风雨、造冠冕而制衣裳等历史功绩;次讲述文王作《周易》六十四卦、周公作彖辞、孔子演《文言》、老氏论旨意等文化贡献。

自“亘古三代”至“习礼仪之文”为第二部分。依次讲述“卖卜为生”之瞽者,有“天资惟善、心地忠诚”者,但也有“性禀愚顽、故违圣教者”。为防后者“积恶大,无由而治”,所以应遵从“汉子房公”所立规矩,集合瞽者,讲述三皇,温习历史;分齿序位,上行下效;道德超众者立为社官,违反会律者依规责罚;从而组成“庶同一家”的瞽者会社,以图改变瞽者的社会地位。

自“每年三月三”至“凡丧亡事父母整赠重有丧者半之”为第三部分,讲社规、社法。其主要内容有二;其一,讲社官并职役人员的任职条件,主要侧重于道德和能力建设;其二,讲社规会律内容与处罚规则。

本文以下自“唐贞观三年清渎收执”至结尾,记《三皇遗训》原持有人姓名及历次抄录时间和主持抄录人的姓名。*郑杰文:《新发现的〈三皇遗训〉与唐代瞽者会社》,《文献》2009年第3期,第42-43页。

文章认为自上古至中古,瞽者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由持琴瑟陪王者祭祀的社会上层,降为持琴行乞的社会下层。瞽者的经济来源随春秋后期“礼崩乐坏”而失去保障,于是沦落为靠讲唱谋生的底层人群。《三皇遗训》记载从“汉子房公”起,就曾“奏准汉高圣上”,使“皇帝救诏颁行天下府州县诸司衙门”,让天下“诸术艺人供养三皇,聚集会社,谈论阴阳之机、吉凶消长之理”,让天下瞽者遵守会律。*郑杰文:《新发现的〈三皇遗训〉与唐代瞽者会社》,《文献》2009年第3期,第47页。这从民间传承的角度反映了汉时就已有瞽者讲述三皇的规矩,至唐代仍然有明确的瞽者会社的传统,并且有详细的结社规约和内容,其中的“十件”与三皇会的十条规矩很相似,从这点来看,我们能够看出太行盲艺人三皇会组织的历史,或许与这种汉唐以来就有的瞽者会社有重要的内在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盲艺人不仅敬三皇,而且还和东方朔有关。山西高平鼓书艺人巩元儿讲了一则东方朔传盲人算卦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地方的人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要放火烧这个城市。东方朔算出来这个城市要失火,为了破火灾,让老百姓正月十五都挂上灯,玉皇大帝在当天派太白金星视察,从天上看那个城市一片火海,以为失火了,事后才知道是东方朔出招解救。玉皇大帝很生气,派一只大鸟,去啄他的眼,东方朔也算出来了,就叫来个盲人,让盲人帮着看卦摊,鸟过来看见盲人已经是没有眼了,就走了,东方朔为了感谢盲人,就把算卦的本领传给他了,后来东方朔就成了算卦的祖师爷了。*访谈人:张小丁、郑月、苗贤君;访谈对象:巩元儿,男,1945年生,高平市东城办事处店上村人;访谈时间:2014年12月28日下午;访谈地点:高平市东城办事处店上村巩元儿家。

现在山西很少见到盲艺人和东方朔信仰的历史遗迹,在新绛县三皇会盲艺人除了供奉三皇,还尊东方朔为师祖,设牌位祭奉。山东一些地区现在仍然还留有东方朔庙宇,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有盲艺人占卜聚会,举行祭祀。传说山东胶东大鼓书的祖师爷就是东方朔。他足智多谋,精通打卦占卜,皇帝让他教四个盲人学算命,大徒弟很用心,成了算命先生,二徒弟较差,学得不太好,东方朔便教他说大鼓书,三徒弟更差,东方朔说,你去学推磨吧,四徒弟最差,什么也不会,东方朔便说给你两把刀你去“叫街”吧。*林新忠、林炳义:《胶东大鼓战火中重生》,《烟台晚报》2013年12月23日。东方朔也成为盲人崇拜的行业神,“最为人们熟悉的传说是‘东方朔是算命瞎子的祖师爷’。”*张蓓:《论东方朔传说丛的建构、传承与呈现方式》,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东方朔传给盲艺人独特算卦手艺,让残疾人有生存的技艺,所以被称作“算卦人”的祖师爷。而三皇会和盲艺人的联系则突出三弦乐器与鼓书说唱的由来。

二、讲述的神圣性:太行说书人的神书与口愿书

讲述的神圣性是讨论说书人讲什么?无论是庄王、三皇姑,还是三皇爷、孔子、东方朔,说书人与上古圣贤的联系构建了一个具有文化渊源的历史,让盲艺人的讲唱更有来处,说明说书人在历史上曾经拥有显要的文化位置。然而传承性、延续性不仅仅停留在对说书业起源的信仰认同上,还必须时刻与实际需求相联系,创造一种更为现实感的、深入生活的讲唱形式,于是神书、口愿书就融入了这种讲述神圣性的社会互动需求。

神书就是这样外化的礼仪与艺术。神书,也称为“口愿书”“神戏”“神棚书”等,广义上讲,主要以“酬神”为目的说书就是神书,一般来讲主要针对家户个人,具体指家户围绕许愿而形成的请神送神的仪式书活动,也是主家私密的酬神和谢神仪式的一部分。

所谓神书,由于酬谢的对象不同,神书类别也不同,分别有“牛王书”“马王书”“蚕姑书”“五谷神”等多种。还有一种是应家户生老病疾、婚姻子嗣、仕途顺达的祈愿请书,称作“愿书”。“神书”主要给神灵祭祀还愿时讲唱,因为俗语常将供奉的神灵称作“老爷”,所以也叫“老爷书”。有的“老爷书”是在庙会期间、神灵生日或者神庙开光时,由村庄或者个人集资说书讲唱,作为庙会祭祀中的重要仪式活动。可以说神书是当前礼俗社会中非常有活力的说书活动,因此衡量一个说书人合格不合格,主要看是否会说神书。很多鼓书学徒只有在出师前,师傅才会口传心授其“神书”书目。

神书是将说唱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唱诵结合在一起,主要包括设坛、打八仙、还口愿、说吉利话、诵神经、说神书、谢神经等几部分。

阳城、泽州一带常见的神书形式叫“打八仙”。开始唱诵请神词(经)请神,内容由师傅传授,既不能公开也不能外传,主要是请天地人三界十方万灵一切众神。神书讲究“黑笔上账,红笔勾”,用红笔勾掉意味着还口愿的仪式结束。一般神书都在上午说唱,至迟不能超过十二点。祭祀用品有斗、谷子、尺秤、镜子、秆草,还要剪一个纸人贴在秆草上,然后插到斗里。“打八仙”说神书,当地也叫“打坛”,其实就是举行请神还愿的仪式。一般在家户院落中置一张方桌,神坛的布置在方桌上要放坛斗,斗后有神位,之前放置香炉,坛斗内盛米谷或麸皮,插二十五面十五厘米高的谷子秆彩色纸旗。

说书人先上香磕头,户主再跟着上香磕头。说书人要敬三炷香,各家户不等。有的家户信仰佛教,燃十二炷香。有的信仰道教的,烧满炉香。主家办事设坛。打坛必须写神灵牌位,呈长条形,顶部三角形,下面是长条形黄纸条,写有“奉请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一切诸神在位”。这就是请神。艺人右手拿鼓棰,左手拿铜器,还有小镲,边敲打边口中唱诵请神词。念一遍口诀,打一通音乐,请一洞神仙。请神仪式结束后要说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鼓书段子。如《天官赐福》《于爱香求子》《五猪孝母》等。*秦瑞苗:《朱弦鼓简上的歌》,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50页。打八仙仪式大概需要四十分钟时间,说书人通过讲唱把各路神仙请到坛前,全部八仙分为上中下三八二十四洞神仙。一般简单仪式就只请常见的八仙,复杂的打坛仪式就要请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共二十四位神仙。“上八洞”神仙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彭祖老寿星、骊山老母等;“中八洞”即汉钟离、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仙;“下八洞”即刘伶、王乔、焦风子、刘海蟾等。阳城鼓书艺人岳海东回忆了《打八仙》的具体唱词:

黄花遍地满山开,个个道童下山来。金鼓不做连声响,八仙蟠桃赴会来。青牛老主化单蝉,四大明山任吾游,年年此地来吉庆,同到西池给早修,屋内青牛老主,屋内南极宫老人,屋内西池王母娘娘众大仙请了。今是佛门弟子刹下香烟大会,发起善心还起口愿,怎不见朝阳古洞大乐神仙出洞来也。眼观南天门上云雾变了,香烟四起,炮竹连声,想是大仙出洞来也。众位大仙站在云桥,唱此奉曲等候八仙。如此一月,迎接上来请了。云雾漫漫从地起,南天门上化单蝉。打开南天门一座,请出朝阳大乐仙。头洞仙来了汉钟离,满络胡须打胸前。久在东土传流世,人笑吾仙世界贤。要知吾等修仙号,头洞仙来了汉钟离。二洞来了吕洞宾,岳阳楼上醉汹汹。喝过东海无名酒,醉倒童儿柳树精。要知吾等修仙号,二洞来了吕洞宾。三洞仙来了张果老,骑黑驴压折赵州桥。若不是鲁班来等到,四大明山难过桥。要知吾等修仙号,三洞来了张果老。四洞来了铁李拐,当初大闹东阳海。先姓郑后姓李,借尸还魂又回来。要知吾等修仙号,四洞仙来乐铁李拐。五洞仙来了曹国舅,蟒袍玉带全不收。金殿闪了宋王虎头牌,一心终南把仙修。要知吾等修仙号,五洞仙来了曹国舅。六洞仙来了蓝采和,人笑采和是风波。说吾当疯吾不疯,风波上来笑呵呵。要知吾等修仙号,六洞仙来了蓝采和。七洞仙来了何仙姑,人笑仙姑有丈夫。说吾仙有来吾却无,未知有来未知无。要知吾等修仙号,七洞仙来了何仙姑。八洞仙来了韩湘子,手提百宝花篮子。种麻子来打胡子,等到来年秋结子,要知吾等修仙号,八洞仙来了韩湘子。众大仙来在宝坛前,三拜九叩把王母贺。朝拜王母分班站,各带其宝献坛前。汉钟离手捧仙桃往上献,洞宾主又献丹九仙,张果老剥梨献凤老,李拐爷随心献龙丹。曹国舅献上灵芝草,蓝采和又献千叶莲。何仙姑献来长生酒,韩湘子又献不老丹。咱不说大仙把宝献,随后又来了几洞仙,刘晨阮肇宝坛坐,后跟着刘海戏金蟾,刘海爷口中上上献,金蟾口内吐金钱。把金钱吐在宝坛上,能保佑荣华富贵万万年。杜康爷献上好美酒,后跟刘伶醉酒仙。张公爷金弓银弹打天狗,天仙娘麒麟贵子送凡间。王禅王敖双跨虎,李伯阳到坛前。寇官爷怀抱朝王笏,一杯美酒到坛前,背后又来了老南仙,又来了献茶麻姑仙。孙悟空手拿金箍棒,二郎爷背挎哮天犬。正然是大仙把宝献,随后边又来了天官爷,天官爷赐福把凡下,落在了凡门弟子中宫园。惊动惊动哪一个,惊动了满坛众八仙。诸位神灵来接驾,把天官让在福坛前,天官爷来到宝坛上,三拜九叩把王母贺。贺罢王母中间坐,赐福布儿抱胸前,刷拉拉打开赐福布,字字行行读一遍。一赐福父母双全人丁旺,二赐福夫妇恩爱至百年,三赐福后辈连把三元中,四赐福四季八节多安然,五赐福一门五福生贵子,六赐福罗马牛羊岁岁增,七赐福存粮万担金银座,八赐福富有百顷水旱田,九赐福久常多富贵,十赐福才华富贵万万年。天官赐福福满门,百丈金银放豪光。为长开宣□□道,魁星爷手提红笔状元,白(说白的意思)一点状元、二点占元、三点本元,连点三元。屋内西池王母娘娘,屋内南极宫老人,屋内青牛老祖,屋内赐福天官,众大仙赴罢香烟大会,赐罢福禄宝寿,红笔上账黑笔勾,还明口愿再不究,寿酒寿花寿石石,寿出千秋亲贤,福禄寿自双全,今是凡门弟子还了口愿,众大仙各归各洞走走,一通请了。南极公老人当空走,归往终南去修仙,青牛老祖归南天。西池王母西池去,天官爷步儿起上天,咱不说大仙都去了,再名坛前众八仙。汉钟离手拿芭蕉扇,宝扇能煽妖和邪,一煽二煽人也好,三煽四煽得安然,宝扇煽在宝坛上,能保佑四季八节都平安。赴罢王母蟠桃会,悠悠荡荡回终南。咱不说汉钟离头前走,吕洞宾只在随后边。洞宾主背挎龙泉剑,宝剑能斩妖魔邪,把宝剑献在宝坛上,能保佑荣华富贵万万年。赴罢王母蟠桃会,悠悠荡荡归南天。咱不说洞宾前头走,张果老只在随后边,张果老怀中抱鱼鼓,年长日久把道情玩,鱼鼓见板叮咚响,能保佑四季八节都安然。赴罢王母蟠桃会,悠悠荡荡归终南。咱不说果老头里走,随后又走李拐仙,铁李拐背挎火圪芦,圪芦里边是百宝还阳丹,八卦炉中长长炼,能保佑荣华富贵万万年。赴罢王母蟠桃会,归往终南炼仙丹。不说李拐头前走,后面跟着国舅爷,曹国舅手打阴阳板,阴阳宝板能杀雾翻。阴阳板打的呯啪响,能保四季得平安,赴罢王母蟠桃会,悠悠荡荡归终南。不说国舅爷头里走,采和仙只在随后边,蓝采和吹起小玉箫,灵灵咙咙入耳边。玉箫吹的灵咙响,能保四季得安然。赴罢王母蟠桃会,归经终南去修仙。不说采和仙头里走,后面跟着仙姑爷。何仙姑背夸竹笊篱,笊篱能把海水添,挖去沙水露沙石,能保四季得安然。赴罢王母蟠桃会,悠悠荡荡归终南,不说仙姑头前走,湘子只在随后边,韩湘子手提小花篮,花篮里一年四季开牡丹,有事人看了当下好,无事人观了得安然。照着空中拍三把,能保男女老少春夏秋冬都平安。照着地划个双十字,云雾危危往上翻,上来朵红云红似火,上来黑云墨一般。上来蓝云蓝如翠,上来黄云黄似连,上来白云白似雪,五色祥云当空显,韩湘子切缺口念咒坐定云头回南天。一展云头三千里,三展云头九千三,不说大仙都去了,再明坛前众神仙。刘晨软肇架空走,刘海金蟾往回返。杜康刘伶离宝坛,张弓爷金弓银弹回了天。天仙娘麒麟送子回天去,一洞一洞回南天。王强王武当空去,李伯阳归了天,走了一洞老南仙,又走了献茶麻姑仙。孙悟空二郎爷,一洞一洞归南天。上八洞归往天堂路,中八洞回往终南山。下八洞回往古洞去,都回到朝阳古洞炼仙丹。要得大仙重相会,单等来年三月三。一来与王母娘娘把寿上,二来到凡门弟子受香烟,众神灵听了八仙段,能保全家得安然。这是一段八仙段,一炉金香把神安。*访谈人:卫才华;访谈对象:岳海东,男,1973年生,山西省阳城县鼓书艺人,阳城县凤城镇王坪村人;访谈时间:2014年8月2日;访谈地点:阳城县城南岳海东盲人按摩店。

照片2:家户说神书 照片3:请神书中供桌祭祀

有的说神书艺人在诵请神经前,要先报“轩辕上帝、神农炎帝、伏羲皇帝”,以示对三皇的敬意。有的还要在肩膀上披一块主家给的红布,取通神敬神之意。主家要拿红布绕香炉左右分别转三圈,然后给说书人披在身上,披上红布代表给神家说书。神书书目有:《八仙请寿》《哪咤闹海》《唐僧取经》《杨二郎降妖》《龙三姐拜寿》等。一般是说一段神仙书,之后便可以说一些传统书目,比如《刘公案》等大本头书目。时间较长的比如《八仙请寿》(一贯书)、《天官赐福》(一贯书)、《劈山救母》(一贯书);时间较短的有《牛郎织女天河配》(一二十分钟)、《大二王子修仙》(一二十分钟)。神书书目一旦开始,不论时间多长,都必须说完,不能中间停止。

其实有的地方请神书时比较简单,以说唱仙道类的鼓书为主要内容,敬神仪式由主家来操办,尤其是盲艺人说书时大多如此。明眼艺人还要主持相应的仪式过程,会唱诵请神经、安神经、送神经等。请神时口诵的有规律的祭祀祷词,属于请神送神仪式的一部分,叫做“请神经”,送神时唱诵的,叫“送神经”。各地请神书仪式不同,繁简不一,唱诵内容也有别。不过大致过程如下:

第一步,请神仪式。请神是整个说神书活动的第一步,意在将要酬谢的各路神仙请到主家设的神坛以享香火。请神仪式一般都在上午举行,主家一早要在正房内烧香,并书写“老爷神灵”的牌位。说书艺人进正房之后,洗手净面正衣冠,手拿铜器,跪倒在牌位前,有节奏地打铜器。开始吟唱请神经,请神时的顺序按照神仙大小顺序。如泽州县鼓书艺人吟唱的请神经内容为:

香花奉请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玉皇大帝日月二郎尊神。

香花奉请三皇五帝三官大帝三禅圣母尊神。

香花奉请四海龙王南海观音尊神。

香花奉请五方五帝五雷神五谷财神福贵尊神。

香花奉请六丁六甲丁宫水草圈神马牛二王尊神。

香花奉请七星北斗七佛圣祖七佛圣女尊神。

香花奉请八死八佛八难观音菩萨尊神。

香花奉请九天玄女九佛圣祖九耀星官尊神。

香花奉请十帝阎君十大菩萨尊神。

香花奉请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已士阴阳徐茂公尊神。

香花奉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功曹尊神。

香花奉请青龙白虎黑虎灵官土公土母土子土孙一千二百土孙尊神。*史小军主编:《泽州曲艺》,泽州文化局内部资料,2007年,第156页。

泽州鼓书艺人崔小红将请神词称作“请神经”,内容为:

一炷香请下了天地神灵,二炷香请下了二十八宿。

三炷香又请下三官大帝,四炷香请下了四海龙王。

五炷香请下了五皇五帝,六炷香请下了救苦观音。

七炷香请下了北斗七星。八炷香请下了八宝罗汉。

九炷香请下了九天仙女,十炷香请下了一切全神。

请罢神还要请各庙神灵,拜我佛子拜母救苦观音。*访谈人:卫才华、苗贤君;访谈对象:崔小红,男,1940年生,山西省泽州县梨川镇鼓书艺人;访谈时间:2014年10月21日;访谈地点:泽州县梨川镇崔河村崔小红家。

实际上,这些“请神经”的唱诵和宝卷的宣卷仪式相似,说书艺人的鼓词和民间流传的宝卷、劝善书,在家户仪式书中是交融在一起的。以下阳城鼓书艺人王锁荣手抄记录的详细的《请神》唱词内容(参见照片4):

请神

大炮三声铛铛响,惊动满坛诸神仙,今日今受今炉香,请天请地请三皇。奉请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五帝、十万八千云空过往神,一切诸神请自宝坛受香灯,清静无为一炉香,请天请地请三皇,上请三皇下请五帝,十万八千云空过往,一切诸神受香灯。

一请天上天门开,奉请天主离天台,金童玉女头前走,玉皇天主受香灯。二请地玄地门开,奉请地主离地台、牛头马面头前走,五帝阎罗受香灯。三请神昊广咸阳,一去能消不吉祥,七宝林中朝上帝,无名宫内礼虚皇、老府老君孔子仁,三教归一都一班,老府留下生老病死苦,金木水火土、老君治人留下仁义理智信,世上乾坤不周全,三人刚上西天路,一掉周朝百八年,长城百里有三口,每架青口变十方,至当自信归明理,乱歌凤舞福坛长,西池王母头前去,九天仙女随后跟,四大名山,十大名师,尧舜禹汤,四大名君、老少二臣、请自宝坛受香灯。

一切无量主师护法韦陀,周公、桃花黑虎灵官、东西王母、南北二极、四大部洲、四值功曹、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十六杰将、值年太岁请自宝坛受香灯。清风吹祸去,明月送福来,四时长有庆,八节永无灾,七十五世菩萨,三十六乙娘娘,京城隍省城隍本府城隍本县城隍、本方土地受香灯。

照片4:请神书的手抄本

十炷金香一盏明灯、一炷香请北斗北斗星君,二炷香请关公关公二郎、三炷香请三官三官大帝、四炷香请四爷四爷真人、五炷香请五主五主天齐、六炷香请六禽六畜虫神、七炷香请七仙七仙圣母、八炷香请八罗八罗将军、九炷香请九曜九曜星君、十炷香请十地十地阎君,十方诸神受香灯。

香花奉请风王、虫王、五王、六王、牛马二王、水草圈神、杂草同飞、引水将军、赶山代王、巡山将军、四山大王、五方将军、三蚕圣母、本敬山神受香灯。请东方甲乙木,木大将军受香灯,请南方丙丁火,火大将军受香灯,请西方庚辛金,金大将军受香灯,请北方壬癸水,水大将军受香灯,请中央戊己土,土大将军受香灯,五方五地都请到,再请太白李金星,谁说不是蟠桃会,也是地子发虔心,摘下良辰供吉日,奉请诸位一切神,诸位神灵都请到,各照其位受香灯。左请青龙、右请白虎,前请朱雀、后请玄武,东斗王曲,西斗五曲,南斗六郎,北斗七星,中元三星五斗星君,福得子贤、罗喉星君,日光、月光、太阳、太阴、满天星斗,十二元成,二十八宿、普天星斗一切星君受香灯;终南山上,上八洞神仙、中八洞神仙,下八洞神仙,三八二十四洞大乐神仙同受香灯;高禖娘娘、送子娘娘、汤孙、豆孙催生送生,种痘哥哥,看痘姐姐一堂高禖神受香灯;五神积德,四渠八口,五虫六虫,日游夜游,大郎二郎三郎众神,咽喉四爷同受香灯。天母娘娘、地母娘娘、水星娘娘、火星娘娘、桃花娘娘、九仙娘娘,七仙娘娘,三仙娘娘,林山、泰山、石山,香山娘娘,花果娘娘、柳全娘娘、十鸡娘娘、插花老母、仙姑仙母、仙子、仙孙受香灯。无极老主、太极老主、两□四祥,阴阳八卦、乾坤□□,往生老母、瑶池圣母、地王老母、观音菩萨、大悲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月王菩萨、月生菩萨、眼光菩萨、灯光菩萨、白衣菩萨、五爷财神、真神财神、进宝财神、全官库官、青苗土地、土夫、七十二太岁神、神一千二百众土王众神同受香灯,山前山后大小庙神同受香灯,左山土地右山土地土公土母、土子土孙、山前山后一切土神受香灯,天神龙王、地神龙王、阎罗善鬼龙王、莲花龙王、花园龙王、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北海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井泉龙王、河海黑海龙王、风伯雨师、雷公闪电龙公龙母龙子龙孙、水神夜叉一切龙神受香灯。

东方灶君、西方灶君、南方北方中央灶地,五方五地,五命灶君,广宅灶君爷宅灶君、公皇母皇儿皇孙皇同受香灯,中公太岁门神户发爷六神请自宝坛受香灯。爷宅六神都请到,再请先吾三代洞里门中一切爷,请西方口然大地,三十六步鬼王众神,一切杨柳树神受香灯。天神请出天堂路,地神请出地狱门,仙神请出神宝坛,庙神请出受香灯。天神地神云空神十方万灵三界神,天官地官水火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减灾,火官消灭阳报月报日报时报善报,十字路口五道将军受香灯。上请三千供百万,下请百万供三千,请不尽接不完一切诸神受香灯,请神不知大供分,安神不知那为进,高处来了高处坐,低处来的受香灯,一年十二月,月月保平安,昼夜十二时,时时保安宁,春保平安,夏保吉庆,秋灭三灾,冬降吉祥,诸神进门庭,全家保安宁,三灾全免过,逢凶代吉星,坛前叩头谢神,居爷□福尽心。

第二步,酬神仪式。请神经吟诵完毕之后,便进入酬神阶段。酬神意即酬谢请来的各路神灵,主要是给所请的诸位神仙说神书书目,书目都为大贯书目。在大贯书目开始说唱之前,要先说与神有关的小段书,如《八仙上寿》《天仙送子》等。接着说“四句提纲”,暗示神书说唱即将开始。如“小鼓一声响,诸神下天堂,来受香灯会,请到宝坛上”*访谈人:卫才华、苗贤君;访谈对象:李永庭,男,1954年生,山西省泽州县梨川镇鼓书艺人;访谈时间:2014年10月21日;访谈地点:泽州县城李永庭家。。

神书在正式说唱之前,还要先说“书帽”,是说书人在“正本”说唱前说的小段子,说书艺人通常称之为“帽头”,其作用有三:一是招徕听众,二是引起兴趣;三是为了酝酿情绪。说书人在说正本前,先说一个书帽,可以调整琴弦,酝酿说唱正本的情绪。据老艺人崔小红回忆的神书“帽头”为:

日出东来还转东,多行善来少行凶,

行善之人多好处,作恶之人天不容。

霸王作恶死在乌江河,韩信死在文阳宫。

有一个大户李存孝,临死时五牛分了身。

韩信活到三十二,罗成二十三岁命归阴。

还是行好终有好,作恶之人天不容。*访谈人:卫才华、苗贤君;访谈对象:崔小红,男,1940年生,山西省泽州县梨川镇四弦书艺人;访谈时间:2014年10月21日;访谈地点:泽州县梨川镇崔河村崔小红家。

“四句提纲”与“书帽”说唱完毕之后,便是正式的神书书目。酬谢神灵对象不同书目也不同。如:酬谢五谷神说唱《斧劈华山》,牲畜下驹说《游天台》。

第三步是送神仪式。送神仪式与请神仪式基本相同。由说书艺人净手漱口,主家烧香磕头,艺人开始吟唱送神词,请神词与送神词字数相同,不同的是在“请”与“送”二字上——请神时为“香花奉请”,送神时为“香花奉送”。吟唱送神词时,速度要稍快于请神词。如:

香花奉送梨门绽放开,满坛诸神下莲台。

张三执伞龙凤伞,四大金刚把轿来。

天神送,朝天走,地神送,归庙门。

哪方请来哪方送,送去坛中一切神。

家中六神归本位,还回本位受香灯。

一安门神供库房,二安家族供六神。

家族六神归本位,还回本位受香灯。

一年四季保平安,保佑合家得太平。*史小军主编:《泽州曲艺》,泽州文化局内部资料,2007年,第158页。

吟毕送神词,艺人退场,主家叩头,燃放鞭炮,说神书活动结束。有的送神词也不同,如泽州鼓书艺人崔小红将送神词叫做“送神经”,唱词为:

一句弥陀送祖神,金光闪闪起了身。

二句弥陀送师尊,各灶本位受香灯。

三句弥陀送吾神,千嘱万咐都起身。

天神喊鬼天空去,地神喊鬼掌教门。

龙归大海虎归山,菩萨还归四名山。

经书还回保佑宫,钥匙照旧挂金环。

千嘱万咐都送完,再请再来再会坛。

主家非常重视请送神仪式,一般都要给说书艺人一些小费,保证说书人尽心将神送走,不然对主家不吉利,这也是神书的规矩。

蚕姑书和谢土书也是“神书”的一种具体称呼,特指在蚕茧收获和谢土仪式中着重表演的神书段子。给蚕姑说的书叫蚕姑书,牛马生了小驹,也要请书酬神,叫牛王书、马王书。陕北说书艺人关于牛王书、马王书的来历是:相传黄帝的一个儿子,先天目盲,被遗弃在深山中。王子在山洞中遇到蝎子精,将蝎子精打死后,用蝎子的尸体制成琵琶,开始沿途弹奏表演说书。途中遇到马员外和牛员外,请其说书,这两个员外死后成为牛头马面,因此艺人们说的书经常是给牛马许愿的口愿书。*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陕北说书音乐构成模式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2011年,第20页。牛王书、马王书演出时香火不能断,一般艺人会先唱“牛王爷听了我的书,六畜兴旺有公母。东家许书说三天,祈求牛王造百福……”,之后说唱正本书,然后把神灵牌位烧掉。其实《牛王书》《马王书》一方面是庆贺六畜兴旺,另一方面是给家户祈福驱邪,所以常常要加上一些吉利话,最后一定要有“十赐福”的书词。如:

一赐福父母双全人兴旺,二赐福父母合好二百年。

三赐福家庭生贵子,四赐福家中保平安。

五赐福后人又把三元中,六赐福队队骡马槽后拴。

七赐福存粮万担钱不断,八赐福家有百顷水旱田。

九赐福荣华久长达富贵,十赐福事事如意万事全。

一般在蚕茧丰收后,家户需要酬神还愿,要唱“蚕姑书”。根据主家经济情况有说三天的,也有说一天的,通常是下午两小时,晚上三小时。说书前烧三炷香,上供三小碗面、香米供或者五个馍,在黄裱纸上写神位,奉请三蚕圣母,尊神诸位。如《包公夸桑》就是蚕姑书的主要书段:

太阳出来一盆花,照进东京帝王家。

正宫娘娘生太子,满朝文武戴金花。

唯有包公形体贵,他把桑花帽上插。

宋王一看心不喜,包爱卿做事理上差。

正当得了皇太子,满朝文武戴金花。

满朝文武都把金花戴,你为何把桑花往帽上插。

包公闻声往上跪,尊神我主听我说。

他们戴京花做何用?你听我把桑花来夸一夸。

桑皮做纸文官用,桑木刻弓工匠拿。

蚕吃桑叶吐黄丝,冬做绫罗夏做纱。

正宫娘娘做荷包,我的主你穿的龙袍也是它。

宋王闻听龙心喜,包爱卿做事理不差。

殿前武士一声叫,用三声大炮送回南阳。

“谢土书”是酬谢土地的说唱书段。山西陵川县迁新居动土或者秋收酬神,都要举行谢土仪式,分为“大谢”和“小谢”。“大谢”指家里办大事,如新房竣工等,“小谢”是秋收以后,选择十月初是感谢土地赐予庄稼丰收。谢土也要请先生占卜时间,一般要和户主属相要相符。为什么会有此仪式呢?传说“玉皇爷四个儿子分家,分别管四季,又生了小儿子,所以在四季中每人匀十八天给幼子,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十八天,共七十二天,前十八天土开了就开始要谢土。据说小儿子就是孔夫子。*访谈人:卫才华、郭俊红、岑建如;访谈对象:庞元喜,1937年生,陵川县秦家庄乡秦家庄村人;访谈时间:2015年8月27日下午;访谈地点:陵川县秦家庄乡秦家庄村庞元喜家。农历十月初十是庆祝一年的丰收,民间认为是“十全十美”的吉日,这天子女们须回家过节,包括出嫁的女儿也要和娘家人团聚。谢土书段中主要演唱《姜太公》:

周文王晚上做梦,渭水河前封太公,姓姜名牙,字太公。姜子要坐上金车辇,周文王拉着红绒绳。拉了八百单八步,累的文王两膀疼。周文王头上真龙出了现。姜子要解其中情,反身就把车辇下,尊神我祖万岁听。你可知你把力气用,脚下步儿你可记清。文王说我只知我把力气用,哪有闲心数步步。子牙说你拉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八百零八冬。文王说转身爱卿上车辇,我舍身赔命拉进京。子牙就说不中用,微臣说破就不行,到后来他拉他八百零八步,他保他八百零八冬。八百八载周朝散,十八个王子到临潼。临潼会上把宝斗,英雄还数子胥能。

神书的意义在于“虽然人不可能真正达及或直面神性,但人却可以借助内在的爱感爱心感受体悟神性,同时,人还可以借助外化的礼仪庆典盛邀吁请神性的鉴照。也就是说,人能够借助某种中介来盛邀吁请神的莅临出场。艺术便是人盛邀吁请神性莅临出场的祈祷仪式。”*宋一苇:《诗性、神圣性与人的无限敞开性——关于艺术与宗教的文化哲学研究》,《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第139页。这些神书主要由乡村的一些仪式专家,诸如灵媒、阴阳等信仰群体积极地与说书人密切联系,保留有这类的“神书”形式。神书主要和民间信仰生活融合在一起,有些神书就是民间宝卷宣讲的内容。家户请书为的是达成祈福祛灾的心愿,因此结束时常说‘各位神仙听见我说书的话要保佑某某全家平安’”“一年四季保平安,保佑合家得太平”。*访谈人:卫才华、张小丁;访谈对象:王同生,男,1946年生,泽州县金村镇四弦书艺人;访谈时间:2014年10月20日;访谈地点:泽州县金村镇东六庄王疙瘩村王同生家。神书着力表达“善恶有报”的观念。如《百鸟朝凤·莺歌吊孝》突出劝善行孝的主题。神书《龙三姐拜寿》通过讲述龙王三女儿素贞替父报恩,使公爹延寿二百年的故事,劝诫人们要知恩图报。

当下很少有如旧时三皇会明确的信仰体系,但艺人个体都普遍直接参与地方仪式生活的建构,即包括烧香请供、神灵附体、巫术治疗等情境化的仪式过程。现在庙会说神书的艺人和庙内管事人都是常年联系的熟人,很多靠口头约定和常年的交往联系。说书人经常在各地庙会说书,形成较为稳定的说书圈子。除了还口愿的家户请书外,最多的就是各地乡村中“顶神者”,意为可以通神的人,也可以说是特殊的“居士”或灵媒,他们都熟悉信仰祭祀的各种礼俗程序,是各地重要的仪式专家,家中供奉神灵,通过祭神仪式形成特殊信仰群体。说书人和顶神者都非常熟悉请神送神的仪式过程,往往在一起合作,“顶神人”这类信仰群体是说书人最主要的“神书”市场。家户们坚信只有说书人的讲唱传颂,口愿才能被应验。神书其实在艺术性和表演上要求并不高,关键要熟悉还愿仪式的规矩。但民众似乎非常乐意沿袭这种传统地说书讲唱活动,他们更在乎的是说书作为仪式活动本身和祭神酬神的书词内容。在神书的表演语境中,说书行为的民俗内涵要远远大于唱腔、音乐、表演等艺术因素。

三、仪式生活的神圣性:太行山区的礼俗书

仪式生活的神圣性,讨论说书人在什么样的语境中怎样去讲的过程意义?说书人神圣性的构建不仅在于讲述一个神圣的由来,凸显出“神书”艺术独特的信仰特征,更着眼于植入一种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民俗传统,那就是“礼俗书”。它的重要性在于,将说书与普通家户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礼俗”特指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俗相交、以礼节俗的一种社会状态或文化特质。礼与俗的话语,在国家统治阶层是治国驭民之术,在文人精英群体是安身立命之本,在民众手中则是社会交往的工具,由此形成了一种所谓“礼俗社会”的文化认同,并内化为“局内人”操持生计、理解社会、运作政治的潜在规则。*张士闪:《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民俗研究》2016年第6期,第14、17页。因此“礼俗社会”所依循的乡村逻辑和文化认同,使得说唱具有了文艺与仪式生活的双重特点。尤其是沿袭至今的“礼俗用乐”观念,更使得岁时节庆、人生仪礼、婚丧嫁娶等人生悲欢的重要时段都与说书有了深刻地关联,由此构建出一种以仪式参与为主的、与世俗生活相关的“神圣感”。

所谓礼俗书,是在各种有纪念意义的礼俗过程中而举行的请书活动。说书人通过“礼俗书”参与民俗生活的构建。*说书人通过参与礼俗生活融入地方民俗传统,“礼俗互动”是民间书市发展的重要途径。见卫才华:《太行山说书人的社会互动与文艺实践——以山西陵川盲人曲艺队为例》,《民族艺术》2016年第4期,第74-77页。太行山区比较有特色的礼俗书主要有喜庆类的,如满月礼、成年礼、婚礼、寿诞礼等喜庆书,还有以纪念仪式为主的,如隔七、周年烧纸、丧葬等纪念书。

山西陵川县有“圆十五”的风俗。孩子长到十五虚岁时,家里要为孩子举行庆贺仪式,叫“圆十五”。这种成年礼俗活动中,家户一般都会请书,与口愿书相似。

照片5:陵川西溪二仙庙前圆十五时的戴枷仪式(郭俊红摄)

当地认为到十五岁孩子灵魂才能长全,寓意长大成人。这个仪式中母亲和外祖母是重要角色。在仪式当天,亲朋好友都会祝贺孩子“圆十五的仪式”。孩子、母亲和外祖母要去庙里还愿,有的家户没有在庙里许愿,就只在家中烧香还愿,酬谢神灵保佑孩子的健康成长。陵川西溪二仙庙就是一个重要的还愿地点。还愿时要拿带根和穗儿的谷杆。还要将纸叠成五角形状,外面裹上五色纸,叫“戴枷”,把枷顶到头上,手里拿一把香,跪在二仙庙大殿前,母亲要敬神,烧黄表纸,然后鸣炮。回家后举行仪式,在一个叫“栓驹石”的面塑上要穿红毛线,也是寓意保护孩子成长。“拴驹石”是姥姥用面蒸制而成的,中间有一孔,用红毛线栓,之后套在孩子的脖子上。姥姥用红毛线牵着,再把做满月的锁(一周岁、三周岁时姥姥家会给孩子圆锁),套在孩子脖子上,然后绕八仙桌走一圈。*访谈人:卫才华、郭俊红、岑建如;访谈对象:庞元喜,男,1937年生,陵川县秦家庄乡秦家庄村人;访谈时间:2015年8月27日;访谈地点:陵川县秦家庄乡秦家庄村庞元喜家。外祖母要给外孙买衣服、鞋等,还会特意蒸上24个或者48个包有糖馅的大馍馍,送到闺女家,馍馍比平时吃的要大,上有红点,能够把馍馍蒸开花的,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更是吉利。在“圆十五”仪式中,说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请书不仅仅是图热闹红火,书词中带有大量关于孝道的内容,教育孩子及其家庭成员要懂得孝顺长辈。

以纪念仪式为主的礼俗书,主要包括出殡、隔七、做周年等请书活动。安葬仪式叫“出殡”;人过世之后,每隔七天一祭,叫“隔七”;为了纪念过世的父母或祖父母,子孙要在父母或祖父母逝世的一、二、三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等纪念日举行祭奠仪式,叫“做周年”。这时一般家户都会请书,所以也叫“周年书”。

陵川县一带的“隔七”仪式非常隆重而有特点,家户必请盲人曲艺队说书祭祀。“隔七”是人去世七天后的一种祭祀方式。“隔七”的讲究很多,儿子和女儿是分开隔七的,时间不同。家中有一个女儿的不隔头七,只隔二七、三七;家中有两个闺女的不隔二七,只隔一七、三七;同样家中有一个儿子的不隔一七,隔二七、三七;有两个儿子的不隔二七,隔一七、三七。以此类推,家中有几个子女不隔几七,谁隔七谁出钱请书,表示行孝。当地习俗认为隔七意为“发”的意思,为了后代兴旺。*访谈人:卫才华,岑建如;访谈对象:侯松锁,男,1930年生,陵川曲艺队原队长;访谈时间:2015年8月26日;访谈地点:陵川县曲艺队大院。为什么会“隔七”呢?当地传说与薛仁贵游地狱的鼓书故事有关,三死七还阳,三天死,七天回魂,所以叫隔七。*访谈人:卫才华、郭俊红、岑建如;访谈对象:庞元喜,男,1937年生,陵川县秦家庄乡秦家庄村人;访谈时间:2015年8月27日;访谈地点:陵川县秦家庄乡秦家庄村庞元喜家。在陵川,隔七大部分都会请书,鸣炮祭祀后,说书就可以开始了。

做周年和隔七相似,也是祭祀亡灵的一种仪式,当地人也叫“烧纸”。自逝世之日算起一年为准,叫一周年,还有三年(三周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所以做周年指做一、三、十、二十、三十周年。这些时间段会隆重举办祭祀仪式,也有的在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做周年。做周年都会烧纸,一般三十年之后就不再专门举行做周年仪式了。做周年主要是纪念逝者,表示后继有人,子孙孝顺。一般没有男性子孙就不烧纸了,家中女性只简单烧香祭拜逝者。

陵川做周年情况比较多,有的不到二十年也可以叫二十周年。主家担心在有生之年等不到三十周年,有时候二十五年左右也按三十年办。还有的家户过世的父亲已经三十年了,但是母亲周年还不到,也会一起办周年祭祀活动。*访谈人:卫才华,岑建如;访谈对象:宋学敏,男,盲艺人,1983年生,陵川曲艺队骨干队员;访谈时间:2015年8月27日;访谈地点:陵川县曲艺队大院。通常三年是小烧,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是大烧。有的人家“大烧”的时候还会给逝者烧花圈、铺盖、衣服等,为给逝者重新做衣服和铺盖。“小烧”在家里烧纸,一般没有衣服、铺盖、花圈等。

“大烧”周年时,前一天会搭好红色棚子。当天首先会“接亡”,朝向坟头方向选一个地方,捧些坟头土回来祭祀。然后举行请主仪式,请主先拿牌位,然后烧纸。请的时候先写牌位,然后烧黄表纸。曲艺队跟着吹打伴奏迎供,亲戚朋友要祭奠供品。迎供时有饼干,馍馍、糕点、水果等东西,其中24个馍为半供,48个算大供。家人跟着鼓乐队伍在村庄绕一周,然后回到家里,这个仪式叫“迎供”。然后主家先给说书人一块红布,当地人称之为“利身”,据说因为参加白事对外人多少有点不吉利,主家给说书人红布意为让说书人全身而退,保佑吉利。之后艺人开始说书,时间约两个小时,一般说《包公案》《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二十四孝曲目。下午说《罗成算卦》《抢公爹》《傻瓜卖妈》等。说完书还会唱一段上党梆子戏,如《五福堂》等曲目。仪式结束和迎供仪式相同,把黄表纸写的牌位要烧掉,有的送到村外,有的送到坟地,一般在哪里“请亡”就在同一地点送。

2015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笔者跟随陵川盲人曲艺队,在陵川崇文镇沙上头村,调查杨姓家户给母亲做二十周年情况。

照片6:做周年的烧纸

早8:45,主家开着农用三轮车到陵川盲人曲艺队去接队员做周年祭祀,半路上接上户主的姐姐和两个孩子,买了些凉粉和烟准备去祭祀。户主是独子,排行老二,还有四个姐妹。当天姐妹、外甥、外甥女、媳妇、女婿都早早来到户主家。包括母亲这边的舅舅家、姨妈家的亲属,还有父亲本家的堂亲也都到了,因为做二十周年比较隆重,杨师傅提前通知亲戚七月十五要做周年,所以本家亲戚都来祭祀。一方面是祭祀共同的亲属,另一方面也像个家庭聚会,大家互相问候,聚餐聊天。

这次请书是一周前到陵川盲人曲艺队预定的,七月十五烧纸做周年家户非常多(参见照片6),曲艺队分六个小组给家户说书做周年。其中一个大组约8人左右,价格约950元。其余五个小组,每小组约5人,价格约400元。每组有两三个骨干队员,主要是拉板胡和会唱鼓书的,同时每组还有一两个明眼人帮忙领路招呼,其他队员配合表演。

照片7:十字路口请亡(左)、家户院子四周祭祀的面食“栖”(右)

9:00到主家后,主家请了斋公先生,把供台供品布置好。据说指导安排一次祭祀也需要一百元。斋公安排曲艺队员把响器敲起来,先举行“招亡”仪式。曲艺队三个人一人敲大锣最前面走,后面依次是小锣和镲,斋公拿着八角小鼓和执铛紧随。户主手捧父母亲的牌位,牌位为黄表纸折叠的,顶部为三角形,中间为长方形。走到户外约几十米外的十字路口,斋公示意响器停下来。就在此十字路口进行“招亡”仪式,意为招请逝去的亡灵回家团聚。

9:15斋公开始念经,杨师傅跪地,面朝向东,每念到停顿处斋公音调停顿,鞠躬并且身体前倾,杨师傅便会意磕头。约8分钟鸣炮后,招亡仪式结束。依旧是照原路响器伴奏返回家里。在院门口,主家妻子,跪在院内面向大门迎接,斋公唱念一会,到院子中布置的供台前,杨师傅化纸祭祀,斋公再次念经唱诵。

所有参加的亲属都会拿祭奠的衣物、铺盖、食品依次到招亡处祭祀,然后再回到院中,放置在主供桌旁,然后化纸上香。据斋公介绍供品有八大腕,四种面食,其中有一种面食当地方言叫“栖”,栖是当地油炸的面塑食品,还有四种菜和茶水。*这种方言发音叫“栖”的面食,山西晋城其他地方也叫“盘”,即把面和得如抻面一样,盘成一盘,揪住一个头往油锅里抽,炸熟了,捞出来是一大盘,吃着又香又脆,在当地也作为特色的祭祀供品。最前面摆放着主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不过最中间的两个牌位是刚刚招亡回来,用黄表纸折成的,上写有父母名讳的牌位。所有的亲属供献完之后,儿子再跪拜磕头焚香。斋公在旁边念经,时间稍长,斋公安排妥当后,随即离开,主家相送。院子中央有主供桌,背景是红布,桌子上是祖宗牌位、供品、香炉,下面有一个化纸盆。另外在院子的四周,分别有四个小型简单的祭祀处,每个点大都相同,焚三炷香,前面摆有一个当地面食“栖”(参见照片7)。

照片8:做周年鼓书说唱

9:35女性亲属开始烧供献的衣物,上午烧衣物,下午烧铺盖。男性在院外生火搭锅准备饭菜。由于是二十周年,比较隆重,烧的都是真衣物、真铺盖。期间曲艺队开始表演,先是音乐吹打,接着是上党梆子戏《坐宫》,也叫《四郎探母》。乐器主要有:板胡、唢呐、鼓、锣、镲、电子琴、笙、竹板等,乐队的两位骨干,主要是使用板胡和唢呐。10:25节目结束,乐队休息。其间祭祀处要不断续香,院子外烧完衣物要放炮,几乎每个仪式结束后,主家都要化纸烧香磕头。

10:35曲艺队员先唱了二十分钟的鼓书小段《小两口抬水》,随后是鼓书《王祥卧冰》,乐器加上了演唱者手中的紧板,还有电子琴等乐器。到中午12::00结束,开始和主家一起吃中午饭。随后表演书段《婆婆媳妇孙孙》,到下午2:00结束,主家等铺盖烧完后,撤下供品和祭祀物品,户主再捧上牌位去招亡处送亡。家中布置的祭祀点一直保留,到第二天方可撤去。这样整个做周年仪式就结束了。

期间曲艺队和仪式专家斋公,各司其职,对斋公所念经文,曲艺队员大都年轻,并不清楚唱诵的内容。主家请书的目的主要是给逝者热闹热闹,全家团聚的意思。至于书词内容很少人听。清明、中元节、十月一是陵川家家户户请书最集中的时期,是当地盛行的民俗。也有人家选择在逝者生日或其他时段举行,“做周年烧纸”仪式过程中请书的还是比较多的。这种书市一年当中约有上百场,价格比较低,约400元,价格高的有上千元。近些年家户也较少大操大办,基本上都是几百元请书比较常见。其实在礼俗生活中也有请音乐队的,还有唱戏的,但价钱略高,不像鼓书这么方便便宜。在实际的生活中,说书参与到民间礼俗中,重复着这些礼俗仪式,维护家庭伦理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艺术本身的意义。

太行山晋东南一带白事仪式中也会有说书人的参与,特别是会有传统的书段表演。常年从事这行的,被称为“拱丧棚”的,主要和当地的八音会班社一起搭班演出。阳城、泽州现在白事上表演鼓书的要多一些,收入不等,一人参加演出能赚到二百元左右。白事的时候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表演鼓书。首先是路祭时要唱,献戏的时候再唱,然后暖棚吊孝唱一个小时。节目有《天地好比一张篓》《天为宝盖地为池》。清明时候,当地有做周年的风俗,因此家户请书的非常多,鼓书市场比较红火,有的家户还会请说书人到坟头说书,还有的给逝者立碑的时候说书。

出殡前一天叫“开祭”,一般是户主花钱请书,也有八音会和现代歌舞表演。此时主家会搭棚,但不同于做周年,出殡的棚子是白色的。亲戚们都穿白衣,主家先迎亡,曲艺队跟着吹奏器乐,朝着坟地方向把逝者亡灵接回来,紧接着烘棚,先敲打乐器。晚上举行“转祭”仪式,讲究“三酒三转”,第一次给逝者祭奠酒水,转一圈返回,说书人开始唱鼓书,第二次进酒,转一圈回来,艺人第二次唱;第三次进酒,转一圈回来,艺人再唱。时间大概要8-20分钟。

第二天早7:00开始“起丧”,所有亲戚(尤其是侄女、外甥)在这时都会点戏,而且会额外给“小礼钱”,一场戏10至20元左右。乐队上午“吹小戏”,唱完后起灵,再吹小段,然后说鼓书《节节高》,唱上党梆子戏,如《好人好事》《将军令》。半路会停下来举行“路祭”路祭一般唱半个小时。由女儿付给乐队人员50至100元,约唱半小时左右,亲朋好友也可以给逝者点戏,费用要自己出。有的乐队也去坟地,一般是一个敲小锣的,会给“小礼钱”(10至20元)。下午返回,要举行“安主”仪式,在家里器乐吹打一会。当地礼俗中,逝者的亲朋好友会在仪式中有“点戏”的民俗,意为再单独给逝者加个节目,表示“送行”的意义。一般点戏环节点流行歌的比较便宜,一首10元,如果点古代戏曲,比如《秦雪梅吊孝》,费用要高一点,大概20元。白事仪式中主家会给乐队人员烟和酒(4或6条烟、2瓶酒)。主家还会给乐队成员每人一小块布,称为“利身”,因为是围在鼓周边所用的布,也叫“围鼓布”。乐队成员第一天晚上围鼓布是白色的,第二天早上是黑色的,路祭时则是红色的。现在白事请书的费用大概2000元,乐队请歌手要2500-4000元不等。现在丧礼请书多和乐队合在一起,作为其中一个节目,而做周年、烧纸、隔七单独请书的则非常普遍。

以仪式参与为特点的礼俗书,蕴含的神圣性因素,普遍地融合在日常生活之中。现在仪式书随着曲艺形式的丰富多样,进入各种表演组合环节中,纯粹的鼓书讲唱比较少。礼俗书的民俗内涵与鼓书讲唱的艺术性融汇在一起,家户很少去仔细欣赏鼓书的表演,更多关心的是仪式的“程序感”和“重复感”,如家户所言,“请书就是听个响声,通过这个响声就能传达后辈的心意”,这种听觉的神圣性可能是民俗传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盲艺人而言,听觉的神秘感被凸显,所以戏是用来看的,而书是用来听的。认知语言学者认为听觉互动对社会文化情感结构的构建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王馥芳:《听觉互动之于文化的建构性——基于“图像至上主义”潜在的文化破坏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音乐学者较早发现声音的文化价值与仪式意义,如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还有研究者将“听觉叙事”引入文学叙事学研究领域,如傅修延:《听觉叙事初探》,《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民俗学者也在积极发现“听觉民俗”的重要性,如李牧:《被遗忘的声音:关于听觉民俗学的构想》,2017年中国民俗学年会论文。这些研究表明,对“听觉和音声”的关注,正在呈现出跨学科、整体性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虽然民众一方面需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多样化,另一方面也非常看重遵循传统“听书”的意义。从这个方面讲,说唱传统与现代曲艺表演交融互渗。今天的说书人身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参与仪式的途径变得多元化,通过近乎繁琐的仪式过程的参与,说书人巧妙地通过民众普通的日常生活,凸显出讲唱的神圣性和纪念性,强化了“礼俗”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

四、结 语

神圣性与艺术性是太行说书人保持民俗活力的重要源泉,说书人曾有的信仰记忆、文化认同、身份标识,通过这两个纬度,被有效地编织进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太行说书人能够在曲艺与民俗生活中转换自如。时而适应主流文化的改造与建设,如太行山区作为革命根据地,说书人通过编创新节目宣传抗日斗争,展现出其曲艺艺术的一面;时而将隐匿的传统扎根生活,通过神书、礼俗书等仪式参与感,渗入民俗日常生活,构建讲述传统的神圣性,从而保持了太行山说唱传统的延续性与传承性。

当下太行山区的说书人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演出团体,以曲艺队和歌舞团为主的草台班子比较普遍,演员临时组合,在农村红白喜事、开业庆典等各种仪式场合演出。临时组织八音会演奏、相声、小品、歌舞、鼓书、上党梆子戏等多种节目。这类型团体大都有稳定的核心艺人和节目,有演出活动时再临时搭配一些演员和节目。这些演出团体在当地有广泛的市场,他们有时候代表文化部门参加曲艺演出和比赛,平时活跃在神书和礼俗书场。另一类叫“走家的”说书人,主要是应家户的需求说口愿书、神书。这种传统书词多应民俗生活需求,如当地隔七、做周年、祝寿等家户书场。当然大多说唱艺人既能排演节目组织演出,也能到家户打坛、做仪式,说家书、神书。2000年以后,书市有些波折,有的盲艺人改行从事按摩保健,维持生计。家户举行“圆辫”仪式和迁居时请书的较多。*山西阳城、沁水一带“圆辫仪式”就是十三岁孩子的成年礼,山西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叫“完十二”,有的叫“开锁”。辫子的意思就是男孩蓄发到十三岁,可以结辫庆贺成人了,所以叫圆辫。圆辫的仪式是旧时男孩均蓄发,到13岁时头发长长,可以梳辫子,于是举行庆贺仪式,这个称呼一直流传至今。圆辫仪式是个小型的民俗活动,主要是邀请亲朋好友,孩子的姥姥、舅妈是仪式中的重要角色,不仅礼物重而且要带花馍祝贺。另外,还要用红毛线串十二枚铜钱和一把锁,戴在孩子脖子上,然后进香祭祀祖先。最后由姥姥将锁打开,这种通过仪礼寓意孩子可以健康地长大成人。因为听书人少了,以小书帽为主,很少讲唱大本头书目。一般三天五场书,一场书约一千元左右,可收入四千左右。另外家户养牲畜的较少,牛王书、马王书也已经很难见到了。近些年家户结婚等喜事多请军乐队或者八音会助兴,很多说书艺人都被挤到白事和神书的仪式场合中。

艺术性与神圣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说唱曲艺传承的重要原因。太行山说书人通过一系列神圣性要素的构建,长期保持了说唱行业紧密的内部传承关系,并通过旧时的妙庄王、三皇等信仰,强化了艺人间的身份认同与行业规矩,绵延着盲艺人特有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感受。神书无论是在传统时期还是在当下,都和民间礼俗紧密结合,展现出艺人群体独特的民俗互动能力。太行山说书人丰富、细腻、鲜活的生活关系、信仰关系与仪式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层次了解艺人生活的视角,即说书人群体是如何通过讲唱以及渗透交织的民俗关系,适应时代变迁,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互动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说书人艺人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老艺人的匠心
Max讲故事——说书人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花灯艺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