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瀚梓
[摘 要]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要求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文明素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包含网络使用技能、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以及对网络人际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蓬勃发展的需要。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文明素养的养成方面存在着自控能力不足、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强、使用网络自律意识欠缺、网络规则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新型思政教育平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心协力,共同培育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文明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一、网络文明素养的涵义
网络文明素养是指公民在使用网络时应具备的文明素质,是公民认知网络、使用网络以及参与网络的能力。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要求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文明素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具有网络文明素养的大学生能够对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有充分的认识,主动学习有利知识,不断追踪新媒体的最新动态,合理使用网络;能够准确检索、迅速辨别、合理评价网络信息,正确利用网络信息为个人长远发展服务;能够创造正能量的网络信息,选择合适的新媒体有效传播,能对信息传播负责;能够遵守网络公约和有关法律的要求,自觉抵制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远离网络暴力、网络色情和网络犯罪,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应该承担的责任。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合理融入德育教育之中,探索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使网络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肩负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保证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网络文明健康发展。大学生要完成自身使命,就需要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
(二)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社會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网络空间的晴朗纯净,人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这就需要每一个公民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三、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空前发展,网络已经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共享单车的井喷式发展到各种“网约车”的兴起,从网上购物的琳琅满目到网上点餐的便捷准时,从二手房交易到二手车买卖,网络涵盖了群众的衣食住行。在此背景下,由网络所建立起来的“虚拟社会”已然形成并发展迅速,网络文明素养也成为每个网络参与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讲,由于他们接纳和吸收新鲜事物的兴趣较强,网络带给他们巨大的便利,其影响力更不可小觑。同时,充斥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义利观。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对大学生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层出不穷。一些坑蒙拐骗、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的现象在网络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更加恶劣。客观来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非常自觉地遵守网络秩序,维护网络空间的晴朗,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不足,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一)对网络的认识定位不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其本质是信息传输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应该发挥工具的作用。网络作为工具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公交车等)、生活用具(如螺丝刀、指甲剪等)、通讯工具(如固定电话、手机)等在本质属性上差异性不强。但网络又有其区别与其他工具的独特性。它是一种目前为止较之人类历史上任何信息传输工具,最便捷、最快速、最丰富、容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种传输工具。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可利用的工具来达成我们的目标。因此,对于网络这种工具,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它,发挥它的最大“边际效益”。具体到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看待网络,把它作为学习提高、联系交流、方便生活的工具,在网上查阅资料、编辑文档、学习知识、交流互通等。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对网络的认识定位不准是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对网络这一新事物,由于好奇心使然,他们游离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醉心于低级趣味、有的猎奇恶俗信息、有的浏览色情网站......各种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就是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定位不准,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很容易在网络的惊涛骇浪中随波逐流,甚至迷失自我,走向深渊。
(二)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警惕性不高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急剧膨胀的社会。每个人每天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有时难以辨别真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准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及时剔除不良信息,冷静处理,看清本质,不轻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猎物”。还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冷静客观谨慎的处理信息。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大学生因缺乏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轻则被骗钱财,重则失去生命。这样的信息总是让人不寒而栗。还有一些大学生或受人蛊惑、或被人蒙蔽、或自觉不知,在网络上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制造谣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违法犯罪的边缘[2]。
(三)缺乏网络自律意识,良好的网络秩序难以维护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名网络参与者都具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促进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的基本义务。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其参与者都可以在网络上“伪装”自己,一般情况下,社会和媒体舆论很难对每一名网络参与者都进行有效监督。同时,由于网络个体的隐蔽性和信息传播的极速性,目前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大部分为事后监管,很难做到事前防范和事中干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网络文明素养的养成同样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一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二是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将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改进教学手段,将网络信息技术纳入日常教学中;四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促使学生进一步将课堂涉及的网络文明理论吃透、弄懂、悟通,并能够付诸实践。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诸如“校园网络文明”“校园好网民”等网络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切实提高网络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维护校园网络空间的清朗,传播社会正能量。
(三)构建新型思政教育平台,强化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新媒体相结合,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三位一体成合力,共助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主要依靠学生主体,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学生需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离开了学生主体,那么网络文明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教育,离开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外部因素,网络文明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需要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收到成效[3]。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参加各类课堂、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具备一定的网络常识。在网上一定要谨言慎行,约束自身行为,說话文明,绝不可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杜绝不健康的内容,理性对待各类网络事件,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网络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 04- 19)https://www.liuxue86.com/a/2878639.html
[2]汪贤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2):105- 109.
[3]刘和平,谢开贤.微博微信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萍乡学院学报,2017(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