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娟
[摘 要] 本文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视角阐释地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结合鞍山区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代性定位及其内涵,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化选择分析了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发展规划 鞍山大学 创新创业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一、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视角下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与策略选择,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鞍山,面对社会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更需要创新创业为发展助力。因此,鞍山在区域发展中,将创新创业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与支撑点加以支持,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引领社会创业的动力来源,具有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1]。当前,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大学应用转型、引领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代表的鞍山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它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是鞍山区域创新创业的教育重点。针对于鞍山区域,明确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地方大学创新创业的教育定位与实施策略,就成为创新创业良性发展与服务引领鞍山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于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与策略的研究,应在实证的基础上侧重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判断构建,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选择,其本质是经济发展形态与就业格局的现代变革,现代变革主要受内涵的现代性生成与外延的现代化表达,因此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与策略选择上,具象为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的现代性与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的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视角下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现代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要培育人的自我主体意识,发掘潜在的能力并形成良性的主体关系,进而形成更具解放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运行形态,以促进人的主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2]。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也应从这种现代性出发,结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方针政策与大学自身创新创业教育属性,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使命功能、能力标准与教育环节等进行体系化现代性植入构建,使各创新创业教育素的有序、合理、发展的协同运作。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性定位:人的主体属性
定位从理论层面讲就是某种价值体系的系统化、稳定化与指引性的植入与传导,其主要功能是价值判断的模式性选择,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的核心就是价值选择及其模式化植入构建,从现代社会变革,国家创新创业导向与现代大学教育功能考察,解放人的自觉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培养成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发展方向,其核心内涵就是人的主体性形成,因此教育也不再是简单的教育主客体关系,而是体现主体性的现代主客体关系。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3]。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就应以主体性的培养与育成作为其价值判断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性定位就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并将这种主体性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体系之中。
(二)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培育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
具有主体性的人在实践领域表现是能在适应社会客观活动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必要的劳动技能以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动性地改造客观世界,从而实现自由发展的人,而人的这种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教育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性定位,就是通过教育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具有这种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4]。鞍山区域从整体性的传统社会转为离散化的现代社会,从单位体制的客体化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的主体化社会,从传统标准化制造工业格局演变为个性化创新创业形态,因此结合鞍山区域传统积淀与现代导向,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代表的鞍山区域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培育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将通专素质复合、专业技能应用与创新意识能力融合化作为教育目标,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主动性与创新性。
三、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视角下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选择
当定位明确之后,就是实施策略的选择问题,这是实践性的事实判断,是定位的落实与发展。现代性定位确立之后,就需要物化手段将其通过制度、行为与实务的方式,使现代性稳定植入与传播与人的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之中[5]。就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而言,结合鞍山区域社会行为特定与大学教育资源,创新创业教育的现代化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格局的治理选择
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在于现代性的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格局就成为策略选择的核心,将那些主体纳入,并形成何种主体关系,结合现有教育管理体系,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导向,形成了党委领导,教务负责,教辅协同,学生参与,制度化保障的治理型主体格局。党委主要政治与政策领导主体,教务主体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育活动的管理,教辅协同主要是围绕创新创业的教育主体,以协同主体的方式参与其中,并通过绩效考核等利益机制形成正强化协同参与效应,形成全员参与的行为氛围,学生在之一格局中从教育客体转为参与主体,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课程设计,培育大学生主体性的意识自觉与实践能力,与其他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他主体关系,并且这种主体格局是一种治理型制度化的格局安排,围绕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事务为轴心,发挥各主体的优势与资源,形成共力[6]。如鞍山师范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安排上,形成专业骨架,兼职激活与全员参与的师资储备,成了职创部的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开展相关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實训指导,在此基础上引进一批专业特点明显,创新创业教育关联度高的兼职教师参与到相关课程与实训活动中,并通过常态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项目指导项目开展,以项目参与、绩效考核的方式在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教学培训等方面给予激励,促进全校师生参与其中。
(二)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供给的制度推进
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常态化的选择就是制度化,主要是通过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绩效考核等关键教育教学环节植入创新创业教育子目标要件,形成制度共识与表达,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全员教育教学体系中,如鞍山师范学院在成立职业发展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研部,全面负责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各二级学院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考核中,并成为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
(三)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运行的体系协同
创新创业教育引起复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要求,对于教育要素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充分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体系协同,鞍山师范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化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与职能部门设立的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多元课堂资源;以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额孵化平台为依托项目化运作,激发各教育资源的融合利用,使得鞍山师范学院的专业资源、学生科研资源与鞍山区域的营商资源有效结合,增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复合应用创新性。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本论文是2018年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视角下鞍山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与实施策略研究(as2018309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董同强,马秀峰.创客视角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4):70- 77.
[2]梁华.应用大学转型视角下地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7):218- 219.
[3]梁华.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6):186- 187.
[4]杨体荣,卓泽林.创建新美国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新创业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9):34- 41.
[5]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8):9- 15.
[6]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賽博(杭州)创业工场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3):1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