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利,袁佳
摘 要 从1994年至今,我国网络新闻图像传播可分为Web1.0互联网、Web2.0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三个时期。在三个不同的时期,网络新闻图像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关键词 互联网;新闻图像;传播历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108-02
网络新闻图像是网络新闻信息的组成部分之一。按照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分期,网络新闻图像传播可分为三个时期。
1 Web1.0互联网的新闻图像传播(1994—2004)
网络新闻图像传播最初是通过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和电子论坛进行。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和电子论坛因其所传递的内容含有非常主观、不专业的因素,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图像传播。此后,随着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机构在网络上出现,真正的网络新闻图像传播才随之出现。
世界上第一家上网报纸是1987年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1994年美国上网报纸几十家,全世界接近100家。到1998年,全美有1/3的报纸开办了网络版。这些上网报纸,刊登了不少新闻照片和新闻图示,是早期正规的网络新闻图像传播活动。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神州学人》杂志开办网络版,成为国内第一家上网的纸质媒体。自1997年下半年,传统媒体机构上网呈加速趋势,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纷纷建立网站。到1999年6月,网上报纸达273种,占1998年全国报纸种数的13.2%。1999年底上网报纸近1 000家,上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超过100家。新闻图像传播日益活跃,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1999年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人民网、新华网都刊发了大量的新闻图像。
1999年,党中央关于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第一个指导性文件《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33号文件),正式公布。2000年1月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国内首次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同年3月底,《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正式颁布,制定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决定建立一批重要的新闻网站,充当舆论阵地。这一切,为包括新闻图像在内的网络新闻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传统新闻媒体上网的同时,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办新闻频道,千龙网、东方网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型新闻网站在2000年先后开通,在新闻图像传播中日益引人注目。
Web1.0时代的新闻图像传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原创性内容少,很多都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或“电子版”,真正针对网络传播特点采制并编辑的新闻图像数量很少。
第二,没有体现网络的特点。新闻图像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页面编排上,都缺乏网络特色。
第三,网络新闻图像种类单一,以新闻照片为主,视频新闻、新闻图示因网络带宽等原因所占比例较少。
2 Web2.0互联网的新闻图像传播(2004—2009)
Web2.0互联网带宽增加,信息传输速度更快,在经营运作理念上有许多创新,为新闻图像传播提供了比Web1.0互联网更优越的条件,新闻图像的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2004年我国互联网开始进入Web2.0阶段,各类Web2.0网站风起云涌,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全面开拓了Web2.0应用。Web2.0互联网强调用户创造内容。网民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创造者,还是舆论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年度人物时,当选者是互联网上所有网民。Web2.0互联网上一系列新的应用,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新闻组(RSS)、社会性网络(SNS)等,使用户获得了更多的网络新闻图像传播、分享、交流的权利。
以Web2.0互联网最主要的应用博客为例,据《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到2006年8月底,注册博客数量为3 400万。据CNNIC第22次调查,到2008年6月底,中国博客及个人空间数量已超过1亿。博客作为个人网站,日益凸显其媒体性质,干预现实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同年3月14日藏独暴乱事件后,一些西方媒体进行歪曲或不实报道,青年饶谨于3月20日开通了域名为anti-cnn.com的个人网站,发布并揭露了西方媒体刊载的大量虚假新闻照片,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网络媒体在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发布了大量的包括新闻图像在内的新闻信息,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力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截至2008年5月23日,在汶川“5·12”抗震救灾报道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发布抗震救灾新闻(含图片、文字、音视频)约123 000条;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共计发布新闻(含图片、文字、音视频)约133 000条。
在诸多的新闻图像中,网络视频新闻的影响力日益突出。2006年香港“巴士阿叔事件”“萨达姆绞刑”事件,通过网络视频传播引起了世界性反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央视网为网民开设28个大项直播视频,全程转播3 800多小时的赛事,提供5 000多小时的赛事视频点播。在此阶段发生的哈尔滨六警察致死一青年案、抵制家乐福事件、贵州瓮安及云南孟连等网络群体事件中,网络新闻图像在网络舆论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各种类型的新闻网站以及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在网络新闻传播和网络新闻图像传播方面日益成熟,相互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3 移动互联网的新闻图像传播(2009至今)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動终端,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方式获取服务和业务的新兴业态,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合二为一。
3G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者。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3G时代,也即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主要的信息接收终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贡献内容,具有更清晰的盈利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种类的媒介可以实现内容融合、渠道融合、终端融合、业务融合、产品形态融合,信息也可以通过不同平台进行跨网站地整合运用。
因此,与前两代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在新闻图像传播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它所具有的移动无线接收、带宽更宽、跨平台跨网络传播等特性,为新闻图像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与电脑相比,手机用户数量多,极大地扩大了新闻图像传播的参与者。手机普遍具有拍照摄像功能,用户多随身携带。这既催生了一支庞大的非专业新闻图像制作队伍,又提高了新闻图像传播的時效性。近年来许多突发新闻事件的图像由现场非专业网民拍摄上传就是例子。
此外,手机用户比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更加清晰可辨,其性格、爱好、特点、个人气质等都可由计算机根据用户上网数据推算出来,再针对性地对其“推送”各种新闻图像信息。新闻图像传播于是由“传”变为“推”。
总之,技术是媒介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技术则是网络新闻图像传播的基础。Web1.0互联网时期,网络新闻图像传播存在原创性内容少、无网络传播特点、种类单一等缺陷。Web2.0互联网时期,由于带宽增加、传输速度更快,网络新闻图像传播具备了更为优越的条件,新闻图像的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移动互联网时期,网络新闻图像的种类增加、社会影响力更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图像传播总的趋势是传播平台多元化、传播参与者扩大化、传播时效迅速化、传播日益便捷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R].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栾轶玫.融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匡文波.新媒体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5]闵大洪.中国互联网15年若干脚印[EB/OL].(2009-09-02).http://www.cjr.com.cn.
[6]高钢.中国互联网20周年:一个时代的变迁[J].网络传播,2014(6):19-21.
[7]田智辉,黄楚新.1995-2001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状况研究[J].传媒观察,2002(4):94-98.
作者简介:王文利,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袁 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