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

2018-03-12 08:38孙孝芳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师生互动

孙孝芳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的交还给了学生,思想品德课堂上焕发了生机。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生华。构建新型师生互动模式,创设良好情境。课题研究的成效:1.课题研究给学生带来的转变;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提高了课堂效率;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4.转变了师生之间关系,密切了同学间的友谊。

[关键词]师生互动;认知过程;情感参与;教学反思;学习方式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将“师生互动”引入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并能真正使其行之有效的研究是国内广泛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教育政策中大力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填补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空缺。在近几年内教育科研全面铺开的形势下,随之而派生相关课题的出现,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成果较少。因此,我积极地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活动,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我信心倍增。

二、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转变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味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扭转教师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建构发现、探索、生成知识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建构自身综合素质,让教师真正从“单一讲授”转向学生“通过互动学会学习”,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形成符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体现了师生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相长,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是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探索一种符合农村中学学生的认知的途径、策略、方式、方法及规律,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增进体验和感悟,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教与学的生成。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提升教师的理洼思考能力,而且,增长了教师的实践经验。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构建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研究重点是将如何体现师生互动模式引入传统课堂教学,运用科学的方式,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生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师生互动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再将师生互动模式引入传统课堂教学,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生成,进而形成教师自己独具的教学风格。师生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了自信心,对未来人生充满希望。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课堂、专项讨论等形式直接进行行动研究,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2.比较法:将实验班学生、普通班学生及试验班学生参与前后的学习能力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次对比,取得第一手的对比试验数据,使课题研究更为科学准确。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确立课题,做好资料收集工作,申请专项,制定研究方案并对其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制定计划公开教学研究活动,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综合评价,综合测试等方式,了解体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加以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收集数据,整理论文,案例等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七、研究的结论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的交还给了学生,思想品德课堂上焕发了生机,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生华。互动教学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动”,这种教与学的互动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了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课题研究的成果

参与个人课题研究使我在教育教学中获得了点滴收获。2011年10月28日逊克县教体局全县业务工作会议交流中,我的教学叙事《课前时事演讲进出的火花》获一等奖;与此同时,2011年12月30日《课前时事演讲进出的火花》一课荣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结合上学期教学实践,我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其主要内容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一方面是其本身较抽象;另一方面也同教师观念、方法陈旧落后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改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思品课的学习之中,教师本身必须更新教学模式,不断地从師生互动、认知过程、情感及反思教学等方面人手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成效

(1)课题研究给学生带来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研究表明,同学们有基础,是教学的出发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的起点。教是从学出发的,我们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益友。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课堂沉闷的现状,学生们敢于发言,大胆质疑,我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用演讲的形式锻炼、培养学生发言,效果非常好。大家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渡过了一节课,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过去跟在老师后面,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4)转变了师生之间关系,密切了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课题研究,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是帮助他们的伙伴、朋友、知己。师生间那种在教学中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实。

通过一年来的认真研究,使我受益匪浅,不但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科研成果方面成果显著,我们教研组的科研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确信教育科研领域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我将坚定不移地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将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无限伟大的教育事业之中去。

八、课题研究反思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有了点滴的收获,但仍有不足之处:

1.我在钻研课标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整合教材,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需要上还需要努力。

2.根据课题研究的层层深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还存在着不足。我将结合农村初中现有的实际学情,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一点一滴做起。

3.在互动教学方面我将采取多种方法,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互动创新等方面,要多下工夫。

今后的我将继续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思想品德课上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不断完善其内涵,充实其中的理论素材,搜集、整理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撰学相关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科研活动,参与学校申请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带好学科科研队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师生互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