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素材生活化“三策略”

2018-03-12 00:19邵霞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策略习作生活化

邵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在作文方面的水平反映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习作素材是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选取习作素材,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在初中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习作素材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他们写的作文“有血有肉”。

一、引导观察生活,搜集习作素材

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搜集习作素材,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自然就能够养成搜集生活中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和感悟时让他们带着教学任务来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激发,从而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得到培养。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实践,将生活和理论联系到一起,进而使写出的文章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感想,使文章更加真实。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他们进行情景角色表演,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所要写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将与习作有关的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学生灵感,同时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将和济南的冬天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对其进行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了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搜集习作素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生活现实,积累习作素材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写作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生活来进行写作。生活好似写作的源泉,假如只在课堂上找寻写作素材,就会使得学生写作素材非常匮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增加写作素材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通过表面的观察看到事物本质,进而使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得到豐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读书,通过浩瀚的书海充实自己,进而得到写作的素材,这种方法已经被证明为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方法。当前很多作家都会将素材本带在身上,将自己见到看到的记下来,以备写作使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对生活进行观察,教给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利用课堂上的教学和课下的示范,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找到事物的独有特点,从而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找到事物存在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材料库得到积累,而且得到的认识更加准确。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从多个角度进行,例如远视和近视、正面和侧面等,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就能够有丰富的材料可以选择,而且可以从古至今、从近到远的分析,把积累的材料按照自己的写作意愿组织到一起,使写出的文章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习作素材

写作中的真实性非常重要,真实性是作文的灵魂。假如一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是凭空臆造的,那么无论描述得多么精彩,都不能和真实的写作相比,因为在亲自经历过一件事情之后,就会产生特有的情感。例如让人觉得愤怒的事情,假如没能亲自经历,就很难把自己愤怒的心情完美地描写出来。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初中生的生活体验太少,他们的经验大多来自学校,虽然自己所知道的材料能够和作文要求相关,但是在典型性方面往往比较欠缺。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写作材料选择上不再仅限于自身生活经历,而是把写作材料扩展到生活里真实存在的层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使他们可以选择的材料变得十分丰富,进而能够选择出典型性的作文材料。

例如,在对《经过这次事情,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这一题目进行写作时,写作要求指明,学生在写作时要把自身的真实经历结合进来,写作的事件要符合主题。根据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写的内容主要有:和同学在生活中发生了矛盾,在沟通过程中矛盾得以解决,学生明白了通过沟通能够将问题解决掉;或者写在买东西时被骗,学生明白了购物之前要问清楚,或者与此相似的事情等。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的评价通常是案例很真实,但是过于平淡,感染力不够。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选择材料的范围扩展到和陌生人、亲人、教师等方面,如和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了交流技巧;和教师的交流中,明白了通过沟通可以使自己的学习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要想实现初中习作素材的生活化,就需要师生一起努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使学生的感悟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基于“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给出了教学策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初中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外国语学校(214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策略习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