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常 磊
☉山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校 申明生
将问题的条件特殊化(退化),或是挖掘问题中蕴含的特殊性条件,并由此切入作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是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将其运用于对某些选择题、填空题乃至解答题结论的快速判断和获取,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一针见血、直奔结论的事半功倍的独特效果.因此,特殊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倍受师生的青睐.请看下例:
例1 已知实数a、b、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a2+b+c|+|a+b2+c|≤1,则a2+b2+c2<100
B.若|a2+b+c|+|a2+b-c|≤1,则a2+b2+c2<100
C.若|a+b+c2|+|a+b-c2|≤1,则a2+b2+c2<100
D.若|a2+b+c|+|a+b2-c|≤1,则a2+b2+c2<100
解析:本题若直接推导判断,显然难度较大;若特殊化间接解决,即选取特殊的实数代入排除掉错误的选项,则可轻松获得正确的结果.如:对于A,取c=-10,a=b且a2+b=9.6,则a+b2=9.6,显然满足条件但不满足结论,排除之;对于B,取a2+b=0.4,c=0.2,当a2=100,b=-99.6时,显然不合,排除之;对于C,取a+b=0.2,c2=0.3,当a=10,b=-9.8时,显然不合,排除之.所以正确结论为D.
可以预见,本题若用其他方法,难度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无果而终.而使用特殊化的方法,即可一扫疑云,轻松获解,又符合数学之求简主旨.
但是,若思维不慎,无理无据地贸然使用特殊化的方法,则会让同学们误入歧途,反倒加速了错误的行进步伐,如下例:
例2 若方程|x2-2x-1|-t=0有四个不同的实数根x1,x2,x3,x4,且x1<x2<x3<x4,则2(x4-x1)+(x3-x2)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解答本例时,就有学生信心满满地采用了特殊化的方法予以解答,其解法如下:如图1所示,当直线y=t向下或向上平移至与x轴重合、与抛物线顶点P(1,2)相切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式子2(x4-x1)+(x3-x2)取得最值.当直线y=t与x轴重合时,x1=x2=1-,x3=x4=1+,则2(x4-x1)+(x3-x2)=;当直线y=t与抛物线相切于点P时,x1=-1,x2=x3=1,x4=3,则2(x4-x1)+(x3-x2)=8,由于x1<x2<x3<x4,所以2(x4-x1)+(x3-x2)≠8,比较二者大小可得答案应选A.
事实上,稍加分析就不难知道以上解答是错误的.因为当将直线y=t由下向上移动时,x4-x1的值逐渐增大;而x3-x2的值在逐渐减小,所以不能判断2(x4-x1)+(x3-x2)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小.
其实,由图1可知,x1,x4是方程x2-2x-1=t的两根,x2,x3是方程x2-2x-1=-t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可得2(x4-x1)+(x3-x2)=2(2+)(0<t<2),由柯西不等式可知2(x4-x1)+(x3-x2)≤4,显然与上述结论不符.
图1
以上错解产生的原因,即是想当然、无理据的猜测所导致.因此,正确地使用特殊化思想方法解题的前提是要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确保符合数学之推理逻辑.
那么,用特殊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呢?本文试以高考题为主,谈谈笔者运用特殊化思想方法解题的若干思考.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与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限于水平,所述定有谬误,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特值剔假,间接求真
数学选择题一般是按“四选一”来设计的,即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某些选择题可用剔除法间接求得正确的选项.即选用特殊值代入只要能够判断出其中三个错误选项,那么所剩即为正确选项(如例1).
例3 (2016年全国Ⅰ卷理8)若a>b>1,0<c<1,则( ).
A.ac<bcB.abc<bac
C.alogbc<blogac D.logac<logbc
例4(2015年浙江卷(理)7)存在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x∈R都有( ).
A.f(sin2x)=sinxB.f(sin2x)=x2+x
C.f(x2+1)=|x+1|D.f(x2+2x)=|x+1|
众所周知,只要是有关函数图像的选择题,大多须采用此法.而这类问题近年来时有考查(如2015年安徽卷(理)9;2016年全国Ⅰ卷(理)7等).
2.因果互参,由果导果
对于选择题来说,选项也是已知条件的一部分,解题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某些选择题可以把选项当做条件来检验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从而逐一检验得到正确的结果.此法虽显笨拙,但终可下手.况若讲究技法,亦可以拙制巧.
A.11 B.9 C.7 D.5
解析:依据选项,从大到小验证取得.
若ω=11为最大值时,则(fx)=sin(11x+φ),依已知有且,可求得所以f(x)=显然,y=sinx在上不单调,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排除A.
3.着眼特殊,内涵突破
解题的关切,首先就是看其有无特殊性.大凡问题均有其自身之特殊性蕴含其中.抓住特性,切入要害,攻其一点,取得突破.
例6(2015年全国Ⅰ卷理12)设函数f(x)=ex(2x-1)-ax+a,其中a<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x0)<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观察函数式特点,取特殊值x=0,得到(f0)=a-1<0,所以,根据题意知x0=0即为唯一存在的整数.为此应该有(f-1)>0且(f1)>0,解得,故选A.
4.普适结论,特例亦然
普遍条件(全集)下适用的数学命题,在特殊情形(子集)下也是成立的.因此,解答一些普适条件(全集)下的数学客观问题时,只考虑其特殊情形(子集)就可以得到其正确的结果.主观题也可以通过将条件特殊化而预测到问题的可能结果.
例7 (2012年全国Ⅰ卷理16)数列{an}满足an+1+(-1)nan=2n-1,则{an}的前60项的和为________.
解析:本题未给出a1的值,说明其为任意值时不影响问题的结果.故特殊化赋值,令a1=1,根据递推式得a2=2,a3=1,a4=6,a5=1,a6=10,a7=1,a8=14,…,发现a1,a3,a5,…,a59是各项都为1的常数列;a2,a4,a6,…,a60是首项为2,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所以a1+a2+…+a60=1830.
5.以动制静,极限探究
对运用特殊化思想解题能力的考查,以2015年全国Ⅰ卷(理)的试题最为突出.除选择题有所考查外(如例7),填空题中共四道就有三道予以考查,可谓集中火力,重磅出击.
解析:线性规划问题就是特殊化思想中“以动制静,极限探究”运用的典型代表.本题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如图2,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点(x,y)与原点O连线的斜率k.于是,将直线y=kx绕O点在可行域内逆时针旋转至OA的极限位置时最大.由得点A的坐标为
图2
6.零点问题,特值破解
高考中很多压轴题(如判断零点的个数)最终的归因,即判断函数值的大小或正负,而判断的利器之一,就是寻求合适的特殊值利用单调性来间接获得.
例9(2017年全国Ⅰ卷理21)已知函数f(x)=ae2x+(a-2)ex-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f(x)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若a≤0,f(x)在(-∞,+∞)上单调递减;若a>0,f(x)在(-∞,-lna)上单调递减,在(-lna,+∞)上单调递增.(过程略)
(2)若a≤0,由(1)知,f(x)至多有一个零点.
若a>0,由(1)知,当x=-lna时,(fx)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f-lna)=1-+lna.
①当a=1时,由于(f-lna)=0,所以(fx)只有一个零点;
所以(fx)没有零点;
因为-lna>0,不妨取特殊值x1=-1,得f(-1)=ae-2+(a-2)e-1+1>(a-2)e-1+1>-2e-1+1>0,所以f(x)在(-∞,-lna)上有一个零点.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0,1).
7.特殊退化,发现本质
当一个问题难于处理时,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退”,退到特殊的又便于解决的简单情形,找出问题解决的途径或发现有用的结论,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联想与类比不断地逼近原问题,从而将问题完美地解决.
解析:由于“点P在△AOB内部运动”的条件显得较为抽象,不易下手.但是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就比较具体容易了.为此,先把问题变式为以下特殊情形进行探索,以便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
图3
上述解答过程,有两点启示:一是将向量坐标化,使问题易于描述;二是利用点P的轨迹,建立了λ,μ的相应关系.借鉴这两个优势,尝试解决原问题.
图4
如图4所示,当点P在△AOB内部运动时,延长OP交AB于点Q.设因为所以所以由于点Q在线段AB上(不含端点),所以,即λ+μ=(t0<t<1,0≤λ≤t,0≤μ≤t).
对于满足0<t<1的每一个t值,动点M(λ,μ)构成的图形是线段λ+μ=(t0≤λ≤t,0≤μ≤t).于是可知,当点P在△AOB内部运动时,点M(λ,μ)构成的图形是以(0,0)、(0,1)、(1,0)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内部.故动点M(λ,μ)构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选取特殊的角度进行探究,果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特性,形成了破竹之势,难点瞬间崩溃,问题顺利解决.
辩证法认为,观察事物,首先要注意到事物中矛盾的特殊性,从特殊入手探求一般.因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总会或多或少存在它自身区别于其他问题的特殊性.只要认真挖掘,就会有所发现;只要善于思考和利用,就会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因此,用特殊化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巧取,而不是逃避,不是不可登大雅之堂;是一种智慧,而不是旁门左道,羞于表述;是一种简约思维,而不是偶然之遇;是一种视角,而不是无为之侥幸.是探究、尝试、归纳、猜想、论证过程的前奏,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逻辑固然重要,但打开解题局面,则常常需要数学直观能力,而直观能力又来自于问题中特殊化的捕捉,由此不断升华解题境界.同时,特殊化思想既符合数学之求简精神,也符合学生之认知规律.它有利于学生大胆而审慎地破框思考,质疑现状.因此,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研究,形成一种思维品质,运用于问题解决之中.
1.李启超,潘国双.北京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数学通报,2017(1).
2.张千明.运用联想与类比开展探究性学习——用向量解决一类动点问题[J].数学通讯(下半月),2017(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