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莉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思政育人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创新,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还应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包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将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作为研究的载体和切入点,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主题班会设计理念、组织形式、效果与评估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提升以及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主题班会 设计理念 组织形式 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112-03
活动教育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智慧、能力和技巧,体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针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误区进行思考,如重技能轻理论、重就业轻人文等,以及在这些误区的导向下有些学生持有的消极思想,部分人仅着眼于生计而非人生长远发展。将大学生自身的内在提升作为着力点,从“主题班会”这个传统载体入手,以创新实践的方式,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新模式。对2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3年的探索,组织了12个班级共588名学生参与,试图从理念和行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内在素质,实现育人目标。
一、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以育人为本,全方位提升思想品德与综合素质
思想引领是思政课教师授课的首要任务,种什么样的树,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上层建筑”决定的,因此最不容忽视。在制度设计方面,思政教师团队首先要来一场“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针对学生群体的总体特点,结合学校育人发展模式、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要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计。表1为各年级主题班会安排表。
在制度设计环节,院系领导的充分重视与支持尤为重要,如此才能确保班会顺利展开,其次是制度设计的内容,即班会主题的选定。在“轻人文、轻理论”的环境背景下,本着“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组将侧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品德修养,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实现文化育人。因此,在主题班会的确定过程中,我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对其进行了分类,从表1中可以看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类,如“清明·寻根”、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孝道与感恩教育等;二是学生自我成长教育类,如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自信与拼搏、自主创业等;三是思想品德教育类,如知书达礼、学习雷锋精神、职场礼仪等。
二、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自主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制度设计好之后便进入实施环节,众所周知,一场单调乏味、刻板僵硬的主题班会,是无法激起大学生们的兴趣的,因此,班会组织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如果传统的“说教式”和“传达信息式”的班会,以及停留在室内、黑板上的班会已令人厌烦,那么,探索“情景表演”“益智游戏”“讨论式”“团体辅导式”“户外素质拓展”“辩论式”“演讲式”“亲身体验式”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擅长的事情,往往表现得最热情,最积极,也最有价值感,这是一条极具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理念。基于此理念,我们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与兴趣点,采用分组的形式对人员进行组织与分工。首先,由思政教师挑选富有责任心和号召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他学生自行选定加入的组别,每组8~10人。其次,根据任务要求,各组在主题班会结束后须提交班会策划书、班会总结、班会新闻稿、班会PPT和经剪辑的15分钟班会微视频,要求内容原创,这就确保了大部分人能够各司其职。
组织形式环节的亮点在于,学生根据分工内容,对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自行承担一项任务,完成主题班会的自编自导自演,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考量。期间涉及班会场地申请、嘉宾邀请、素材搜集和PPT制作、策划书和总结等撰写、主持人挑选、摄影摄像及后期剪辑、场地布置、预算与采购,等等。所有任务的落实全部由学生自行分工解决,各组长担任总指挥和总协调,而思政教师队伍只负责评审工作以及提供设备、场地支持等。
三、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主题班会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依据,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入竞争机制
主题班会采用“一学期一评”的方式进行考核评比,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学生根据评比结果将分数进行量化,纳入自己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中,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竞争机制设置方面,首先我们设立了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系领导、思政团队教师、学生干部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对每学期的班会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优秀作品和突出人物给予表彰。其次,为了保证评比的公正性,思政教师团队还为所有班级配套了相应指导措施,如成立班会指导小组(由辅导员、班级联系人、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及学习部的学生干部组成),负责对各班班会活动进行具体管理和工作指导、提供各类咨询等。设立宣传小组(由系团总支书记、团总支宣传部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摄影摄像等宣传器材的借还协调工作,以及将各小组提交的班会新闻稿进行审核修改并及时发布至系部网站、校广播站或学校官网,等等。
(二)制定评分标准
主题班会的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根据“主持人的表现”“班会PPT”“班会内容”“班会形式”“班会气氛”“班会设计方案”等细则进行加减分,每项细则赋予不同分值(如表2)。评委参与班会现场所给出的分数为班会的现场得分,占班會总评分的70%。
除现场得分外,评委还将结合班会微视频、新闻报道、活动策划书、活动总结等的整体质量或效果对班会进行综合考评(此项占班会总评分的30%),并给出最终成绩。评分标准的制定为评委现场评分提供了参考,同时也确保了班会评比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三)实行激励机制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作“激励因素”。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基于对激励因素的重要性的认识,结合现有条件,我们设置了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班级、个人实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根据班会效果设置了不同奖项,主要分为集体奖、个人奖和内容奖。集体奖方面设置了优秀主题班会一、二、三等奖各2名;个人奖方面设置了最佳主持人、最佳活动小组长各5名,优秀活动参与人20名;内容奖设置了优秀活动新闻报道5篇,优秀活动策划书5篇,所有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集体奖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主题班会的后续跟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质量为标准,多维度评估班会实际效果
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折射出了一个团队的智慧与协作精神,同时也让学生的能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了升华。这些带着人文育人色彩的鲜明班会主题,让学生们或受主题呼吁,或受情感触动,从意识形态层面到实际行动都使自身的内涵与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欣慰地看到,喜欢迟到旷课的学生经常出现在班会的现场,叛逆的孩子主动问候自己的父母,贫困学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经过三年的评估与跟踪,主题班会彰显出了强大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为学生主动追求进步,并在不同领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大型晚会主持人(4名)、大型活动策划者及摄影摄像指定人(共15名)、学院优秀PPT制作和视频剪辑者(50名)、院系记者团新闻撰写者(20名),以及一大批优秀文案策划者、活动组织者(如校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均由此产生),等等。同时还有来自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反馈,目前,毕业后的学生在单位岗位上总体表现出色,不少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单位评价满意度较高,而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也达到了15例。
很显然,主题班会的设置与举办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方式,为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大部分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彬彬有礼,更加富有主见,更加乐于合作。
五、主题班会的长效机制:分类收集和整理素材,因材施教,形成思政育人新特色
根据主题班会的要求,各小组在完成班会后,须提交主题班会策划书、班会PPT、班会总结、班会照片、班会新闻稿、经剪辑后的15分钟的班会精华视频共6大项材料,并按照“班级名称+月份+班会主题”的格式对文件进行命名,提交至思政教师(辅导员)处存档。
思政教师则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年级、班级、月份逐一进行归类存档。在审阅材料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反思与优化:不断开展“回头看”,分析存在的不足,探索优化途径
任何一种制度的设计与实施都不是完美的,对此,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总结与调整。我们看到,主题班会的优势在于其育人功能在班会实施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以及在意识形态层面不断渗透和延伸,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制度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或出现“能者多劳”等现象;二是班会的组织形式创新性不足,存在个别班会流于形式的现象;三是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嘉奖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针对以上现象与问题,本课题组今后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具体为:邀请名家、优秀校友或学生喜爱的教师参与主题班会,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丰富班会组织形式,鼓励室外素质拓展、趣味运动,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在策劃书中指定人员分工,组员相互监督,赋予组长更多权力;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将班会效果纳入大学生操行评定中,适当扩大奖励范围;进一步优化评价机制,加强班级学习与交流,可适当跨班级、合班召开班会,彼此互相点评,取长补短。此外还应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优化器材、场地等申请与调配工作,等等。
我们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职业精神。而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创新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也使班级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总之,主题班会的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探索,需要我们从多重维度,从学生本体出发,打破固有的僵化模式,回归到“使人成之为人”的教育宗旨,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加富有生气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珉.管理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周少斌.高校主题班会建设创新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