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虎
【摘 要】本文论述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包括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全、能力提升、学业发展、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突出学校育人主导地位、发挥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功能、体现学生育人主体作用等对策,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教育合力,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为有关部门制订网络发展政策法规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当代青年大学生 网络成瘾 危害 预防对策 网络文化 网络管理法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016-03
随着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用网可以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沉迷网中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弱化能力,破坏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目前高校在校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的现象,亟待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解决。
一、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简称为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以下危害。
(一)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低头族”基本上都是手持智能手机或坐着或站着或躺着低头弯腰长时间使用网络,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精力,而且由于身体特别是眼睛、腰部、脊椎等部位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有效的锻炼,容易出现头晕眼花,视力下降;手脚麻痹,关节痉挛;腰椎酸痛,间盘突出的情况,严重地损伤了身体的健康。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全。网络就像一块磁铁,也像一个巨大黑洞,对网瘾者,迷惑心智,吸引眼睛,消耗时间,耗费精力,扰乱生物钟,造成情绪抑郁、精神焦虑、性格急躁、悲观厌世等心理异常现象,更有甚者会产生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的心理疾病。
(三)影响大学生能力提升。网瘾者专心于网事,自我封闭,交友圈窄,与人交流和交往少,久而久之,表达能力下降,人际交往能力降低;沉迷网络者,不加思考地休闲娱乐、搜索信息、网上聊天,会弱化独立思考能力;网络依赖者,作业依赖网络搜索,答疑解惑依靠“百度”,依样画葫芦地抄袭网上的答案,会削弱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四)影响大学生学业发展。在教室或者宿舍,陷入“网事”后,不少男生疯狂地玩游戏,而一些女生则痴迷地看电视剧或电影,上淘宝购物。甚至有些大学生为网游而逃課,不正常休息等。他们不认真学习,心中“网”第一,时间基本用在网上。大学期间,不学无术,考试经常挂科,最终荒废学业。
(五)影响大学生家庭和睦。大学生沉迷网络,损伤身体,损害心理,丧失能力,荒废学业,引起家长的恐慌、父母的争吵,激发家长和孩子间的矛盾,破坏了家庭和谐;陷入“网事”,沉迷网络后,大学生可能会被网上的黄色内容刺激、暴力游戏诱导、犯罪行为启发、网贷陷阱引诱,走向了犯罪之路,给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六)影响社会稳定。大学生网络成瘾,在网上从事赌博、非法网贷、色情交易等违法犯罪的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孩子网瘾,会破坏家庭的祥和;家庭不和睦,将影响社会稳定;社会不稳定,则阻碍国家发展。
二、预防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政府重视,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规。政府应通过建章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消除社会隐患,维系人民幸福。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规是预防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前提。一是实行实名入网制度。通过实名制,需要身份证号和实名使用网络,对网络和网络使用者进行分层次的管理,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二是出台网络内容责任制。政府部门控制网络内容的入口,实施网络内容的问责制,引导网站、公司和个人发布积极向上、科学有益、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开发益智、文明的游戏软件和聊天工具供广大群众学习、休闲娱乐和交流沟通;严厉打击赌博、卖淫、诈骗、黑客入侵等网上违法行为;杜绝反动、迷信、黄色等不健康信息在网络出现和流传,为青年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平台。三是实施限制上网地点制。通过网络实名制,政府部门对不同人群用网地点进行限制,限制学生群体在教室玩游戏、看电视剧(电影、搞笑视频)等与学习无关的网事,以强制性的手段指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四是采取控制用网时间制。通过控制学生用网时间,在午休和晚休及超长用网时掐断大学生的网络,使得他们有条件地远离网络。五是贯彻依法管网制。各地党委、政府承担依法按规管理网络的领导责任;网络管理部门负责网络管理的主体责任;网站开发者对所发布的内容负责任。通过依法管网,层层落实责任,贯彻网络管理的法规。网络法规的建立健全,依法管网的实施,层层责任的落实,为大学生乃至广大群众正确使用网络指引方向,规范底线,杜绝网瘾。
(二)社会关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具有导向功能,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受到社会舆论和氛围的影响。社会密切关注,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使用舆论氛围,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关键所在。一是全社会应高度关注网瘾现象,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共同研究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和措施,开展预防和戒除网瘾的行动。二是建设科学的网络文化,通过文化育人,引导大众掌握科学的网络知识,树立合理的用网观念,形成健康的网络行为。三是在社会上人人自觉在公共场合不随意玩游戏、看视频,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大环境,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四是在社会上形成互相鼓励彼此监控用网行为的大环境,通过彼此互相劝勉,提高各自的自控力,共同抵制网络的诱惑。五是建立网瘾戒除中心,帮助网瘾者从心理、行为上脱离网瘾的毒害,重新走上健康的用网之路。社会关注,全体成员参与,健康网络文化的形成,会细雨润物悄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家庭支持,发挥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功能。高校是育人主体,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当学校的教育得到学生家庭的有力支持、有效配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效性。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青年大学生一个温馨的港湾。家长应多与孩子相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成长,构建和谐、友爱、平等和民主的家庭关系,父母亲以身作则,在家里不在孩子面前进行与工作和日常必要交流无关的网络行为,并且陪孩子一起看书、学习,构建书香家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孩子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方向及一个温馨、励志的成长环境。
2.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家卢勤指出,现在的青少年有四大缺失:童年快乐缺失、精神文化缺失、亲情沟通缺失和成就感缺失。青年大学生一般都是17岁左右,心智还不成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父母们专制的管理措施、无的放矢的教育方法、枯燥的教育手段、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不符合教育规律、大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和反抗心理,把他们推向网络世界。
人与人之间智商、情商和不同方面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认知特点也不尽相同,作为家长,应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成长。这里的“材”既是指孩子本人,也指教育的内容和时间及地点等。17、18岁的大学生虽然渐渐已经长大,但是童心依然存在,而且追求快乐本身就是人类的本能,家长可以通过成语接龙、“你来比划我来猜”等亲子活动带动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通过组织家庭成员游山玩水,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中教会孩子认知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动物植物,引导他们如何写观光旅游的作文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学的欲望,推动他们学习行为的践行。作为家长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习进步,更要对他们学习进行指导,教给他们具体的学习方法,学而有法,才能事半功倍,进而满足人的成就感,激发人的求知欲和斗志,推动人不断励志前行。古人特别重视“一张一弛”之道,它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方法,更是管理的必要手段。“张弛”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用在教育学生和孩子上,也是行之有效的。“张弛”所蕴含的严宽的道理启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既要严之以理,也要宽之以情,也就是对孩子的要求要有底线和原则,对孩子的管理要有规则,对孩子的评价既要批评,更要肯定,懂得用欣赏的手段在教育孩子中提要求和标准,但是要因时因事因势等而定,不要一成不变,更不要攀比,也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孩子们化压力为动力。当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生活即学习,学习使得生活更加充满乐趣时”,他们就只会把网络当成学习的工具,绝对不会迷恋网络。
(四)学校教育管理,突出育人主导地位。高校的职责和使命是教书育人,预防大学生网瘾也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高校应该发挥育人主导的作用,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生自育、互育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以学生协助老师做事,老师参加学生活动、指点学生成长,在教学相长中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合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通过开展网络知识讲座或座谈会,让大学生全面、正确掌握网络的有关知识,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提高预防网瘾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树立人职匹配的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指引他们追求梦想,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控力,远离网络的诱惑。通过对接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坚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杜绝网络对他们的侵袭。通过校本培训常态化提高本校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和从社会、企业聘用行业人才的方式增强师资队伍的实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投身学习,忘记“网事”。实施大导师制,即现代师徒制,通过专业老师从专业化、行业化、个性化和职业化及实践性去指导、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所谓大导师制就是一个专业的老师大学阶段紧扣“学习”负责从学习课程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评价及就业的引领等方面去指导每个年级10位左右学生成长的一种师生关系。它可以形成金字塔型的方式,专业导师负责全面指导,高年级学长可以带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大导师制的建立,有助于密切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便于专业导师在大学阶段全程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利于后进生或内向生得到关爱和有针对性地教育及引导。精准的学生帮扶,避免后进生自暴自弃而染上网瘾。通过打造党员老师、专业老师、辅导员和学生群体四支队伍开展文体活动、文明修身活动、职业规划励志活动和专业技能活动,营造文体文化、文明修身文化、励志文化和专业技能文化四种校园文化,有针对性地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结合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使他们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忘却网络。
(五)學生个体参与,体现育人主体作用。大学生虽然心智不够成熟,但毕竟也是成年人,有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要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配合学校的主导育人,预防网瘾的发生。大学生首先要有意识、自觉地去学习网络的内容,清楚网瘾的危害性和有意识提高预防网瘾的能力;主动多与师生交流,广交朋友、学友,丰富交际面;有困难或者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敢于面对并积极请教他人,千方百计排忧解难,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成绩,跟上老师教学的步伐;踊跃参加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奉献自我,展示自己,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充实内心。亦师亦友的师生情,精彩的大学生活,内在需要得到满足会使得大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网络,不会陷入网瘾。
预防和医治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责任。只要全社会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和预防网瘾的重要性,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及学生个人的教育合力,一定能培育出健康的网络文化,为科学用网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阿米娜.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