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宏
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行政事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834000
大型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从未停止脚步,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各个地区都曾做出过一些探索和尝试,虽有一定进展,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给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定了公务用车的管理标准,这对健全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有着推进作用,标志着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迈入全新时代。
公务用车是指作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从事公共事务活动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保证工作人员高效工作、顺利出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安排车辆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还能节约企业车辆管理成本。
生产用车是指企业直接用于生产的车辆,该车辆是指从事运输货物的车辆或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客货车辆,包括大、中型或其他客、货车辆等。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对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进行明确区分,只依据车辆的用途区分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在部分企业中,为了节约出行车本避免车辆资源闲置,同一车辆有时作为公务用车,有时也会作为生产用车。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档次也在不断攀升,车辆款式及功能不断更新的同时管理成本也随之增高,部分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模式仍采用粗放型管理,并没有依据企业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标准。无论是公务用车购置、保养,还是汽车的保险及维修,都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部分国企单位“公车外借”、“公车私用”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也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
虽然各企业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际管理环节严重脱节,造成车辆管理成本增加、专项管理资金严重浪费的不良后果。如企业在燃油使用和维修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利用漏洞赚取利益,不仅让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也给社会民众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在实际用车过程中,车辆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国有企业在公车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合理部署车辆资源,在保证工作人员用车需求下,提升车辆管理效率和用车效率,避免出现资源闲置。但在实际工作中,车辆超编的问题屡禁不止,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擅自增加车辆,还违反国家规定对外租借车辆,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的车辆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用车需求。虽然我国已经对公务用车数量编制制定了相关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各企业因相互攀比导致车辆超编的现象仍非常普遍。不能合理安排车辆资源,不仅会滋生腐败问题,还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秩序。
公车私用问题屡禁不止,是监管力度不到位的主要表现。企业自身监管力度不足,社会民众监管无力,都是导致公车私用问题泛滥的主要原因。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公务用车指导意见,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禁止公车私用,但国企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已经习以为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企业的工作人员常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坐上了超标车,置法律与规定于不顾。
国有企业新增公务用车数量逐年攀升,不仅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负担,还给我国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不小压力。此外,公务用车数量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的非理性增加,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行政成本,还很容易造成“四风”问题。
总之,大型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加强管理意识,积极探索管理模式。若长期置之不理,不仅会增加国家的综合管理成本,还会对城市交通、城市环境造成消极影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前进的脚步。
《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公务用车发展目标及方向,详细阐述了指导性意见。各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公车管理思路,树立正确的改革方向和管理意识,将意见中的原则性管理办法落实到位;同时,各企业应该结合指导意见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性质,依据本地管理政策,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公车管理体系,杜绝“一刀切”,不能在管理环节制造新问题。企业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之后,应先试运行一段时间,并在条件成熟阶段公布管理制度,全面实现依法管理。
降低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数量,是加强管理最直接的措施之一。企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务用车编制的管理,细化公务用车的使用标准和使用规范,以此减少公务用车的编制,合理控制公务用车数量。降低公务用车数量时,企业工作人员的出行必然会受到影响,企业一定要迅速打造多元化用车体系,采用集中管理、社会监督的方式合理配置公车资源,提升公车使用效率,确保满足每位工作人员的出行需求。
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就要不断创新现有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统筹管理。一是可在公车上加装GPS定位系统,并设置专门的监管小组,对每辆公车的出行信息和办事信息进行核对,一旦发现信息不符的现象要及时处理,进一步避免公车私用的现象。二是要严格控制统计公务车辆使用的人和事,要对使用车辆的人员定期培训,加强人员对管理规范的理解;在节假日期间,若无特殊情况,一定要收回所有公务车辆,避免公车私用。
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出行就会产生费用,为工作人员配备车辆是为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但为了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给企业的工作人员发放适当的交通补贴也是有效解决办法之一。为了制定透明、合理的公务用车货币管理标准,就要从实际情况考量,各企业应该结合当地的交通出行费用、公务的重要性等因素制定补贴标准;此外,标准还应该根据企业的运行状况和财政情况,在能满足工作人员出行需求的情况下,促进企业自身的廉政建设。可以依据员工的职位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如基层员工、中层干部、高层干部三类制定交通补贴标准,既不能搞特殊主义也不能过于平等化。
为了进一步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打造完善的监管体系,健全现有惩戒机制,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在公务车上喷涂“公车”或国企单位相关信息等内容。这种措施丰富了我国民众的监管手段,有利于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打造完善的监管体系。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可通过网络开设网络投诉平台,方便广大民众进行违规投诉,企业的专管部门应该及时处理民众的投诉,全力核实投诉内容,监管人员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依据情节轻重适当采取惩罚措施。为进一步加快国企公车改革进度,企业可以开设专门的意见通道,发挥民众的力量,调动民众参与车辆改革的积极性,将企业管理的问题逐步变为社会关注问题,让各界人员出谋划策,以此加强管理。此外,健全现有惩戒机制,细化用车责任及违规处理办法,如党内警告、停职查看、开除党籍等行政处罚,给国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移送国家司法机关,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总而言之,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在满足每位公务人员日常出行的基本要求下,还要降低公务车费用管理成本并不断健全现有管理体系。此外,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保证管理体系透明化、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我国的国企改革仍在初始阶段,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