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敏
[摘要] 目的 评价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 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行常规护理,B组行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B组护理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水平、安全管理4项护理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相对更高,B组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用于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理想,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乙肝;肝硬化;糖尿病;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136-03
乙型肝炎作為我国常见的高发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因素,一直是我国临床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乙肝具有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特点,患者一旦演变成肝硬化即可能危及生命,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则会更加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后果[1]。在临床中,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并不少见,相对于单纯的肝硬化患者而言,这类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更高,预后的风险影响因素也更多,如何根据该类患者的特点制定比较合理的护理策略,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需求,预见性护理模式因具有针对性强、护理目的明确等特点而备受推崇[2]。在该次研究中,将对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相关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4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6~81岁,平均(60.53±11.25)岁,病程1~7年,平均(4.03±1.27)年。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7~80岁,平均(60.51±11.24)岁,病程1~6.5年,平均(4.01±1.26)年。两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①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且符合肝硬化、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拒绝住院或住院周期太短而无法满足研究需要;②合并肿瘤性疾病、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精神疾病者;③临床诊治资料不完整,或不愿接受研究。
1.3 方法
A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给予常规心理、生活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护理等。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见下。
①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影片、口头宣讲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肝硬化的发病病因、进展因素、治疗方法、预后等,并定期组织患者参加专家讲座,加深其对疾病的认知。可组织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进行患者间沟通、交流,耐心解答其疑惑,提升治疗信心。嘱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支持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②药物预见性护理: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并发症状况、肝硬化程度等,结合医生所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在患者用药前讲解药物药理作用,告知定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切勿私自减药、停药,对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提前告知,讲解处理措施。患者用药后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紧急措施处理。
③饮食预见性护理:嘱患者多进食新鲜瓜果蔬菜,严禁进食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患者错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根据患者饮食习惯、血糖控制状况、肝硬化改善状况等,及时调整进餐次数、饮食量。对出现水肿的患者,应嘱其保持低盐饮食,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2 g以内。若患者出现腹水,应尽量低钠饮食,并严格控制食物中钠含量,每日应在0.5 g以内,并嘱患者禁食碱类制品。对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高不下的患者,嘱咐其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并定期监测血糖。
④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由于肝硬化易发生肝衰甚至诱发肝性脑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举止行为、性格变化、语言、睡眠、定向力等观察,密切监测其神志、定向力、计算力、大便、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者每日大小便性质、尿量、腹水量等,预防出现肝衰或肝性脑病,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严格控制液体输注量与速度,不宜过多过快,避免引发水肿,必要时可给予扩血管治疗。肝硬化伴腹水的患者容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加之合并糖尿病,其糖脂代谢方面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紊乱现象,在护理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相关水平、腹水量和电解质的改变情况等,已防治因为糖脂代谢和电解质的高度紊乱诱发比较严重的后果[3]。
⑤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其是否卧床休息还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保障患者的肝脏血流量和相关功能的正常恢复。在具体的运动原则方面,以散步、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为选择,但具体的运动量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嘱咐患者作息规律、休息充分、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考核标准包括护理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水平、安全管理四方面,各项1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以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4]对患者进行测评,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 12.0统计学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表1可知,B组护理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水平、安全管理4项护理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表2可知,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相对更高,B组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乙肝相关肝硬化因预后差、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其临床护理和诊疗一直是一个难题。护理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以更好地适用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日常护理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糖尿病作为病程长、并发症多的高发代谢性疾病,其与乙肝及肝硬化合并后可加速彼此的恶化,如何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来实现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意义重大。预见性护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3],从而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适合糖尿病合并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的风险因素护理[4]。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该护理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风险的预见性,对于降低乙肝相关肝硬化的并发症和突发危险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该次研究中,预见性护理的对象为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并发症发生风险因素等的深入分析,针对患者的作息、饮食、心理、生命特征等开展了相对全面的护理,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叶利玲等[5]研究认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锻炼护理人员观察力、执行力,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需求,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这与该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糖尿病作为高发的慢性疾病,其在乙肝患者中的占比要高于一般人群,有研究显示,約17.5%的乙肝患者会发生继发性糖尿病,与乙肝会相互促进彼此的恶化,从而加重肝脏机能甚至整个身体机能的衰退[6]。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力往往比较低下,合并糖尿病后将会大大加重免疫低下的程度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会大大提高护理的难度。针对该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乙肝相关肝硬化的患者,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肝硬化病情相关指标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等均采取了针对性的预见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荣斌. PDCA法在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青岛医药卫生, 2016, 48(4):281-282.
[2] 李珺, 崔巍.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9):153-156.
[3] 张蜀豫,马兴涛,谭蔚锋.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患者肝脏衰竭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3):38-40.
[4] 孙颖伟. 预见性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5):248-249.
[5] 叶利玲, 周丽凤. 预见性护理在抢救肝炎并发肝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3):93-94.
[6] 王晓美, 司良敏, 蔡欢. 综合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2):365-367.
(收稿日期: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