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腾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与学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是近年来教学改革当中比较有创新意义的举措。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探究“互联网+”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由易观国际的于扬提出来的,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之后在各种新闻报道中频频提起,使得“互联网+”成为我国近几年来热度不减的流行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成为人们不断在探索与热议的领域。受此启发,本文率先提出“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与创新活力。
一、“互联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人生经验基本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的水平,对于外界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平时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搜寻大量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发生背景和情感表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大量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2.提升教学效率
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减少,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被激发,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教师如果不使用互联网技术,将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教师自身知识的匮乏,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活跃课堂氛围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都较差,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师的单调讲解,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结合却可以改变这种现状,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当遇到一些比较抽象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互联网手段,使问题能够直观立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二、“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互联网+”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目标展开。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来说,“互联网+”的模式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不谋而合。首先,“互联网+”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倾向性,强调學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与习惯。其次,“互联网+”的模式改变了当前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最后,“互联网+”的模式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互联网+”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不同,它更富有感性的认识,生活化的气息更浓,语文一旦离开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要想使语文教学实现更大的提升和发展就必须使它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互联网+”的模式恰好迎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使我们生活中的情境或者自然景物都搬到我们的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体味语文的魅力。
3.“互联网+”与语文教学思维相通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与语文教学思维具有很大的相容性。互联网作为一种基本的技术工具,能够为其他行业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同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互联网+”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1.在创设情境中实现两者的融合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某些物体、道具来创设一种模拟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情境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更棒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刻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做一个故事背景,让学生自己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在表演故事情境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获得乐趣。
2.在丰富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实现两者的优化
丰富学科素养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能力、语文思维、审美发展、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培养依靠单一的课程讲授很难实现,因此互联网的优势日益显现。在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中,在声音与影像的变幻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黄山的美景,还获得了动态美、静态美以及色彩美的多元丰富的影像资料,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
3.在促进读写教学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除了培养基本的学科思维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基础的读写能力。互联网技术下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单一的阅读对象,不再仅仅是课本或报刊,学生的阅读对象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莹娇.“互联网+”时代对大语文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5(17).
[2]刘绘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之路探寻[J].内蒙古教育,2017(8):126-12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