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仙
摘 要:学校在学生的一生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人大约会有近二十年在学校中度过,这就表明在学校中所养成的习惯都会影响之后的生活,例如思维方式。而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开发智力的最好时期,在这个时期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会极大地促进他们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因而,作为老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记得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觉养成主动思考的思维,从而在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关键词:发展;学生思维;课堂效率
托尔斯泰曾对知识有过这样的认识:“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地促进学生思考,结合不同的学科特色来发掘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提问,对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进行提问,以此来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故事为由,发展学生思维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思维水平低于其他时期,对于数学题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对题目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因此,老师可以以童话故事为起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例如,在学习数字求商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讲解题目:小动物们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来到了一家饭店,饭店的主人小猴对导游大象说:“饭店中只剩9张空桌了,请随便坐。”导游大象感到很着急,说:“我们有72个小动物,只有九张桌子,这要怎么坐呀?”现在,导游大象向大家请求帮助,如何合理地安排座位,可以使所有小动物都开心地就餐?小朋友们马上会为解决导游大象的问题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适当地进行指导,帮助小朋友们得到公式:72÷9=8(张)。通过以小动物的故事为开端,提出与书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探究小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以语言为介,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虽然是一门计算型学科,但需要以语言作为介质促进数学学习,因而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锻炼学生清晰的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变得独立且深刻。小学生往往缺乏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借助日常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表达,说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进行数字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8可以如何得到?”学生在经过认真地思考和独立地计算之后,会得出许多种组合,然后向他们进行提问,使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答案:1和7可以组成8;8可以由2和6组成……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答案,老师应该对此予以夸奖,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地回答问题,让小朋友感受到被夸奖的喜悦,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維能力。
三、以质疑为法,发展学生思维
提出问题是人类进步的法宝。问题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捷径,是提高思维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阶段,老师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数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由提出问题发展而来的,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拥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但问题的产生首先应该提出质疑,只有提出质疑才可以进行探索,进而思索得到
答案。
例如,学生在学习倒数之前,可以让他们先预习,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志,在课上由老师做出解答。有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1的倒数就是1,而0的倒数却不是本身呢?”老师向他们进行专业的解释,帮助他们解决疑点。数据表明,由学生自身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往往会记忆得更加清晰。
总之,小学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所养成的思维习惯会贯穿于他们接下来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因而,这个时期的老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从学习的每节课中寻找培养思维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养成多样化的学习思维,使他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正确的解读。长此以往,多样化的学习思维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在生活中思考的正确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桂梅.发展学生思维,做到“五注重”[J].论坛交流(课堂教育研究),2017.
[2]单红.巧借言语思辨,发展学生思维[J].课堂探究,201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