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8-03-10 02:54林颖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

林颖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训练学生信息的处理、与人的交流、表达、探究、合作等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但农村中学在实施语文综合活动中存在教师意识薄弱、学生整体能力水平较低、现行教材与农村学生实际脱离以及教学条件环境限制等诸多困难。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活动?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实施和调控评价能力,包括对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能力,在实施中的指导、调控能力,对活动展示方式的研究以及对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策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处理、与人的交流、表达、探究、合作等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何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是当下语文教师应当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活动的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一)学校领导和语文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薄弱

农村中学面临生源的锐减、竞争的压力,学校必须以中考成绩说话,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校方都认为综合活动会占用学生学习其他课本知识而忽视它。即使有活动,教师也只是针对中考里出现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忽略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二)受到地区办学条件的限制

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备不足,缺乏应有的网络资源、活动场地及实践场所,信息的查阅与搜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家长以及农村文化的环境也限制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安排和实施。

(三)现行语文教材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太适宜农村学生开展

现行的教材里没有针对农村学生的系列性的实践活动主题,许多主题与农村地方资源整合不够,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使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流于形式。

(四)学生在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能力上存在不足,胆子较小,在进行活动组织、调查、交流、成果展示时感到困难,从而影响到活动效果。

二、如何使农村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

我在近几年对语文综合活动的探究摸索中有颇多的感受,现就语文综合活动的有效性策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需要做好前期理论准备: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组织理论学习,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理论、已有的成功模式借鉴、小组合作理论的学习等,还需定期教研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研讨,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反思。

具体实施要点:

(一)对语文综合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活动主题往往并不完全适合农村中学的学生,这需要教师针对农村学校的校情、学情,结合农村地方资源特点,对教材进行增、删、改、补等,使语文实践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综合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以《背上行囊走四方》主题活动为例,当“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成为流行语,而旅行对农村校80%留守儿童而言,是未曾企及的远方。本次活动,我们将重点放在“家乡风景独好”环节。学生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介绍本村中最美的风景地(地理位置、历史、名胜、传说……)、本地特有的风俗人情等,要求拍摄照片,制作PPT,配上解说词。教师提供《福清市志》,以及制作课件的指导,学生在周末利用家里的网络查阅资料,为期两周。

本环节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人文的了解、热爱,为了完成活动,他们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询问当地的宗祠理事,在实际的调研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活动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接着是“我最向往的旅行地”环节,让每组在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中择一,制作幻灯片,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完成解说,意在训练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及解说词写作的能力。第三环节是“对联的趣谈”,收集对联以及对联的故事,组织对对子竞赛,学写对联,与中考对联的考查题型训练相结合。共用三节课完成。如此处理,贴近学生实际情感生活,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强。

又如,《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活动,将其分为“我爱我家”“班级,我的家”“世界充满爱”三个小主题。其中在“我爱我家”中有一环节是让父母为自己孩子写一封信,并让学生读信、回信,这对留守儿童意义非凡。多少父母是平生第一次给孩子写信,多少孩子也是第一次收到父母的信。这些信里有对孩子的愧疚、无奈,更有期望和爱。多少孩子从文字里第一次真正理解父母,真切感受父母的爱,活动后也让孩子给父母回一封信……其实此次活动的意义已然超过活动的初衷。

综合活动主题的设计本就该是灵动的、鲜活的,应关怀孩子的内心和情感,语文学科本该也是有生命的。这需要教师的智慧、耐心和爱心去发现、挖掘。

(二)教师在实施中的指导、调控

语文综合活动主体是学生,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囿于农村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七年级,每次在综合活动前需要有具体操作方法,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适时指导,这决定了活动的最终效果。具体而言:

1.遵循小组合作理论,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活动的特点、难易度进行分组,以6~8人为一小组,组长2名,各组学习能力强弱要均衡。

2.每次活動实施前教师需制作一份“综合活动任务单”。每生一份,明确活动的环节,以及每一环节需完成的内容,组长加一份“小组活动完成情况表”,要求明确本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分工以及完成情况(旨在落实活动参与度以及活动完成的质量)。

如:《成长的烦恼》活动学生的任务单:

(1)“烦恼要大声说出来”:

①列点写出你的烦恼(可以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考虑)

②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烦恼,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③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广告词。

(2)“少年也识愁滋味”:

①倾听你组上的同学的烦恼,帮助某位同学解决他的烦恼。

同学的烦恼是什么?你对同学的建议是什么?

②为了解决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学校成立了一个心理咨询室,请你为这个咨询室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③请你写一句有关“消除烦恼”的名人名言作为激励同学们的心灵鸡汤。

④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烦恼,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请依照例句进行仿写。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时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解疑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活动的实施步骤,有时甚至也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网络资料。

如《走上辩论台》的主题活动,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辩论赛、辩论赛的基本程序,以及如何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反驳,不要求学生一定达到什么程度。所以整个过程教师需要参与指导。

教师事先分发关于辩论赛的基本操作理论,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视频,然后结合视频加以讲解,让学生对辩论赛有个基本的了解。而后,确立论题,论题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话可说的“网络对青少年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方由抽签决定。教师要了解双方的人员安排,以及指导如何为自己的论点收集相关资料,如何针对对方的论据找出对方的弱点进行批驳。

第一次活动最好由教师来做主持人,既是主持,同时又是解说员,可以结合辩论过程,讲解辩论赛注意的要点及操作规范,同时可以对辩论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冷场及时进行解决。此次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很难有效进行。

另外,很多时候,教师也需要对各组选择的小课题的可行性进行指导,协调各小组之间与活动有关的其他细节。

(三)对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的调动是难点,因此整个活动的操作需要一系列的评价制度,这是活动能规范、有效、提升、充满活力的保障。

每一次活动都以百分计,每一环节都有一定的分值,小组成员需共同努力完成活动,小组的活动总分即每一位成员的成绩,并将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当年的期末语文综合成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比分中,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至少要占总分的30%,否则活动可能成为优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所以在小组分工时,就要求组长依据每一位组员的特点、能力的大小,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小组评价。每一位成员都有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教师也需进行自我反思,并在教研集备活动上进行交流。

(四)教师对活动展示方式的研究

活动最终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也是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以展示。

活动展示可以是手抄报、演讲、辩论、解说、课本剧、作文、诵读,甚至可以和学校的大型活动相结合。

如,在完成《少年正是读书时》实践活动时,正值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于是,将二者结合拟定了主题为“同读一本书,共筑书香梦”读书活动。活动在三个年段举行,历时一个月,共阅初中必读名著《水浒传》。首先,每个年段每个班级由语文教师先组织全体学生阅读两周,而后,进行笔试选拔,每个班级选出5位学生代表年段参赛。一周后举行年段比拼赛,共分为抢答、必答、互相抽题答、品人物、情景剧表演等环节。再结合专题赏析课,写读后感。我以为此次活动亦可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推广读书的模式。

另外,专题活动还可以结合节日灵活设置,不必囿于教材的进度。如《献给母亲的爱》活动,可以安排在母亲节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制作贺卡、写祝语,为母亲做一件事,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等,更具时效,亦更有意义。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也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训练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组织、合作、交流、信息收集处理、对问题探究的能力。

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有教师投入浓烈的情感、无限的创意和真诚的心,才能引领学生浇开这朵语文学科里奇幻的花,让我们沉醉于她的芬芳里……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廖先亮.綜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曾琦.学会合作[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