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霞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措施
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又需要对很多的理论性概念进行熟记,这便使得数学呈现出了一定的枯燥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加强对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一、多样化教学法的应用
(一)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兴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符合学生喜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当以教学方针和内容安排为基础,对每堂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规划,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喜好为出发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与民主的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要使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最大可能实现情境的有趣性以及合理性,要在教学情境当中最大化地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譬如在“乘方”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张纸进行对折的时候,最多能够折叠多少次?”通过这种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得学生调动自身情绪,投入到问题情境当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大胆猜想,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尝试寻求答案。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探究当中发现:一张纸所能折叠的次数是有限的,这张纸折叠的次数,与纸张的大小并没有任何的联系。理论上将一张0.1mm厚度的纸张进行对折时,当其对折100次之后,其总体厚度便可以达到31万亿个地月距离。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开展乘方相关知识的教学工作。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单一性,与新的教学方式相比,难以取得非常大的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应当不断进行探索,深入发掘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工作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成形以及不断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出现。譬如,教师可以开展户外教学,以加强学生实践为核心思想,开展实践课堂以及互动课堂等等。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测量校园中建筑物的高度或者距离。在学生进行测量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突破自身的学习难点。这种教学方式利用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2]。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魅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的纯理论知识有限,仍旧停留在计算、数字的学习上,所以初中阶段的数学理论对于他们而言是全新和未知的,虽然数学教学开展的意义是让学生能掌握这部分知识,但是由于知识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数学理论教学开展的同时,更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概念形成中,学生对知识有深入了解以后,对数学思想的认同度会随之增大。例如,初中二年级学习“中心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手画出中国联通的标志,并让学生观察中国联通的标志有什么特点,通过此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使整堂課的效率得到提升。又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数学解题时,很多时候依靠逻辑思维进行搭建,很难对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解,但是若能借助图形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展现出解题的重点,提升数学解题效率。
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设十分重要,能在摈弃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培养。且能将数学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能从心底真正喜爱数学、探究数学,这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海燕.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5):12-13.
[2]张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2-1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15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创新课堂从有效迈向高效的模式探索》(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559)。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