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芳+张家海+杨正理
摘要:从深化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专业特点和當前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并针对目前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具体情况,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实习模式探索、教师队伍培养、考核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习 深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89-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专业知识更新快,强弱电跨度大等特点。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改革一直是难点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电气工程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们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实习作为专业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利用实习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从实习中获得实践知识,提升理论知识,是本次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
我校的校企合作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合作方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学校与企业有一定的横向课题合作。这种合作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但是学生在前期仍然要按照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而实践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主要由教师完成,学生不能深入地了解实践工作,理论和实践脱节。在本次校企合作改革中,探索使用新的合作模式,打破传统,深入合作。
二、结合工程的理论教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个专业,学科交叉性比较强,加强专业中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协调,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学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目标。实际上,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难以达到相辅相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在合作中从最根本的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具体环节入手,实现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是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采用“请进来”办法,引入工程实践意见。在合作中,在进行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中的专家请进校园,与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建设目标,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由企业专家与教师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到由企业与教师共同编写教材、教学大纲。利用企业资源在学生的课程中增加大量的贴近于实践的实例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部分专业课程中更是在课程的内容中直接讲解和分析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结合。改革之后,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的修改,使其更加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拉近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通过以上方式深入合作,达到学生学习中理论知识体系改革的目标,为学生的实践环节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三、改革实习模式
(一)实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往的专业实习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限制,学生经常无法直接操作,或者只知操作不懂理解,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在深化校企合作后,从实习模式上采用“双师”合作指导制度,即将学生分组后,每一组由一名企业导师和学校的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体的工作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共同分配和指导,在实践的过程中由理论老师讲解和解答学生在深层理解上的问题,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加实践工程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习带创业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毕业生努力开拓的新方向。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未离校或即将离校这段时间里,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个人或团体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过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 号),通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对有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开设相关创业策划、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等课程以及邀请知名创业人士进行创业知识讲座、授课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理论水平,但是实际企业运作很多细节和经验是从理论学习中无法得到的。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全新的实习模式,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一个企业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运筹过程,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生产检验再到包装出厂、推广销售、售后维护等等环节。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计划,在校企合作中让一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到企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深度实习,为学生的创业计划增加砝码,积累经验。
四、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教师队伍
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有很多教师偏重于教学,对于工程实践接触较少,在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教学的指导中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如何培养双师型人才,满足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双重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将教师分批次输送到企业中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实践工程经验,同时通过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细致的观察和全方位的接触,解决企业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五、建立健全实习考核制度,完善奖惩机制
强化学生的实习认知并避免实习流于形式。校企双方应共同制订实习考核方案,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由实习基地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其考核结果与实习津贴及业绩奖励结合起来,并在实习结束时将综合实习成绩作为对校企双方进行奖惩的直接依据。此外,高校和学生也要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以促使其指导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结语
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做到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迎接市场挑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娄岳海,王循明,林洁.基于产学合作工作站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39-42.
[2]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曾鸿鹄.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4.
[3]陈金忠,郭树青,郝晓辉.关于创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5):157-160.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