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成自主的作文学习

2018-03-09 16:39赵长河
中国教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文学类自主性题目

赵长河

作文教学的低效乃至无效,仍是我们至今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教”而言,目前仍没有一套有序合理、便于一线操作的教材。教师黑板上的即兴命题、本子上的套话评语,仍是由来已久的“教”的现状;就“学”而言,没有一个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得学生被迫接受命题指令,凑满字数是由来已久的“学”的现状。这就让作文的教与学在一个无效、低效的虚假状态中运行。本文试图从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作文学习方式改革,探讨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努力追求“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作文教学境界。

所谓自主学习,应该是这样一种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前能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学时能自我监控,调节学习进程和方法;学后能总结、评价,补救学习结果。自主的作文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且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贯穿整个作文过程的始终。

一、作文规划中的自主学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出现了重视“模仿”“思维”“过程”“兴趣”等旨在探讨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成果。时至今日,作文教学的序列性探讨却进入一个失语期,由于缺失统一的作文教材,作文教学序列是各持己见、各自作为。列举两种代表性的作文三年规划,有人教版教材式的,按能力点序列从“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开始三年作文教学;有按“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新课标阅读文体序列,详细分解,交叉三种不同文体的能力训练要点,对三种文体进行三年交叉作文教学。笔者认为,上述两类作文规划都有失偏颇。人教版教材的作文教学,仍作为阅读教学附庸的面目出现,大多是静态陈述性写作知识,多维互动的程序性、策略性写作知识几近阙如;周晓天的规划,没有突出高中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三年规划作文训练点共36个,其中文学类训练点就达23个。其实,上述两类代表性的作文教学序列更主要的偏颇在于,只是着眼于教师一厢情愿地教作文,没有或者说很少着力于学生真实地学作文。

作文教学的三年规划,首先要有课堂教与学的三年规划。就作文能力训练点而言,高中阶段应以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为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实用类(计划、总结、调查报告、求职演讲)写作为辅。虽然做这样的分类有交叉分类和不同类分类的尴尬,但主要是基于目前作文课堂教学中实际内容和变革内容并存的教学现状。目前,作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仍是因袭传统的记叙类文章和议论说明类文章的“老三篇”,但其变革内容已经关注到文学类和实用类的写作教学。事实上,记叙类、议论类写作是文学类、实用类文章写作的基础,记叙类、议论类文章的写作应体现新课程的共同基础性,文学类和实用类文章的写作应体现新课程的多样选择性。

笔者在学生高一入学时,就以表格的形式下发作文教学能力点的三年规划。高一偏重记叙类文章写作;高二偏重议论类文章写作;高三综合提炼,着重从高考考点进行训练。这是课堂教学重点,也是课堂作文自主学习前的规划引导。课堂作文之外的周末和长假练笔,可以穿插进行文学类、实用类文体的合作性、探究性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的三年规划,要有课外学习的三年规划。在尊重学生多样选择自主性的基础上,笔者做了以下引导。

第一,名著阅读内化写作能力。从切身的作文教学体会出发,笔者高度认同“多读比多写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的论断。高一学生刚入学,即以表格登记全班同学文学类文本阅读情况,包括新课标规定的十部名著在内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表格中要求登记的有书目、拟读完的时限等,读完以后至少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但除规定的十部名著外,读什么,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应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自主性。笔者规定学生要有逐日的美文摘抄,深有感触还可附上一两句点评,每两周检查一次。这一部分,学生自选动作和教师规定动作相结合。

第二,文学讲座激发写作热情。每月举办一次文学写作指导讲座,或请作家、文学社教师亲自上阵,择优打印下发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这一部分偏重学生的自选动作。

第三,素材积累驱动激扬文字。自主的素材积累,既为课堂作文教学服务,又为周末、长假自由练笔服务。教师可以引导素材积累的大方向,如按“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笔者任教江苏省兴化中学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时,每日在黑板报左侧张贴《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和《泰州晚报》的“每日时评”。此外,学生还可通过每日的新闻联播和每周一次的阅览室浏览获取素材。每日有“每日百字简评”,时间实在不够的话,要有“每日一句话新闻”,每周末有“一周千字观察”。至于素材来源,应体现各人积累、整合的自主性。

这样的作文三年规划,体现了几个结合,如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作文课堂教学和周末长假练笔相结合,大小作文相结合,记叙、议论类作文和文学、实用类写作相结合。高一学生一入学就“公示”这样的规划,让学生的自主作文学习有方向,容易养成习惯。

二、作文过程的自主学习

作文过程包括题目命制、素材收集、提纲拟定、写作成文、修改润饰、定稿成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在教者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题目命制

20世纪9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主编了一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反作文”系列丛书,其中一个环节让笔者启迪良多,即他发动学生命制精选出1000多道好题目。确定题目是画点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体现作者独特的构思。为此,对于每届学生,笔者先会发动学生浏览收集报刊、书籍里吸引人眼球的好题目。具体到作文课堂教学和周末、长假练笔时,有时笔者命制题目,有时仅仅提供题域由学生自主命题。无论是笔者命制题目还是学生自主命制题目,都要求一个“新”字。俗套的题域,往往因亮丽的命题而先成功一半。

2.素材收集

笔者会从多个渠道激发学生自主的作文学习意识。一是借助网络,确定题域、题目后,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索筛选相关素材。二是借助自我整理的资料,前述“每日一句话新闻”“每日百字简评”“一周千字观察”就派上用场了。三是借助报刊。笔者所带的班级常备的报刊有《语文教学通讯》《作文素材》《报刊文摘》《扬子晚报》(“扬子时评”)和《泰州晚报》(“每日时评”)等。

3.拟定提纲,写作成文

高一学年的学生作文,笔者都明确要求课后完成,这里面有个提纲要请教师、同学提出参考意见的过程。强制学生当堂交稿,有时会出现赶鸭子上架、涂鸦交差的情形,使得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高二年级时,作文题目仍是提前布置,但写作成文原则上要求在规定的两节课内完成。完成不了的,要写书面申请,写明理由,如构思偏离、行文卡壳。此时,教师要宽容学生的迟交。高三的所有作文都是当堂布置题目或题域,学生必须在两节课内完成,但正文前要见到写作的构思提纲。这既是考试需要,也是两年作文学习自主性培养成自然的习惯。

4.修改润饰,定稿成篇

写作就是重写和修改。这是笔者反复向学生宣讲和现身说法的道理。筆者是一个写作业余爱好者,常常把自己作品的初稿和定稿(常常是发表稿)对比印发给学生,这样的现身说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地修改作文。此外,笔者规定每学期每人至少有1篇能发表在班刊(一学期两期)上的“成品”。“成品”意识是笔者一入学就激发学生养成的作文意识,即一学期不在于追求作文数量的多,而要有反复修改而后“成品”的自主作文过程。

5.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过程是一个互动对话的过程。能否自觉地与各个读者群互动对话,体现的是作文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设置恰当的互动对话情境,以激发学生作文学习评价反馈的自主性。

互动对话的读者群包括教师、同学甚至家长,这是第一层级的读者群。学生用心地习作后,我们会附有“老师互动对话”“同学互动对话”“家长互动对话”等栏目。在“老师互动对话”后还有“后续对话提示”,这是教师为引导各个读者群和同学互动对话所做的提示。这样的提示,既能体现此次训练能力点的基础性,又会体现这篇习作的个案性和特殊性。在所有对话后有“作者反馈”栏,是为对话的持续而设置的栏目,是为了强化作文学习评价反馈的自主性。因此,习作者要树立写作的读者意识,这是习作互动对话的前提,也是作文学习评价反馈自主性的体现。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类自主性题目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