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权+李晓玲+杜超琛
【摘要】 目的 分析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8例接受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手术, 观察患者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果 对58例患者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后, 有2例患者出现脑水肿、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58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未出现异常波动现象, 术后第2天便可自行坐起, 下床活动, 无一例患者出现失语情况, 未对患者肢体的自由活动造成限制。58例患者麻醉前(基础值)、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38.21±4.15)、(38.14±3.13)、(39.16±5.14)、(41.25±3.14)mm Hg(1 mm Hg=0.133 kPa), 麻醉前、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心率(HR)分别为(76.50±7.15)、(76.23±5.17)、(74.16±6.12)、(75.18±6.13)次/min, 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16
功能区脑肿瘤主要是指对患者的语言及运动功能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的肿瘤, 一旦患者患有该种肿瘤, 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了帮助功能区脑肿瘤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关的医学人员针对该项疾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探究出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 能够将患者的脑肿瘤最大限度的切除掉, 降低了患者术后后遗症发生率。本院对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58例功能区脑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来本院接受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 其中男28例, 女
30例, 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42.5±7.8)岁。有32例患者的脑肿瘤位于脑部左侧, 26例患者的脑肿瘤位于脑部右侧。对所有患者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前, 需将该项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以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 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情权。纳入标准:①无滥用药物史;②无嗜酒史;③对阿片药物不过敏;④适应证符合治疗标准。排除标准:患有肝、肾、心、肺疾病患者。
1. 2 方法 手术前, 对58例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 通过麻醉深度监护仪了解患者麻醉的深浅程度, 以便能够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有基本了解, 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 及时做好处理工作,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性。手术时,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做好严密的监察及观测, 用皮质电刺激仪对脑肿瘤患者的脑皮層进行刺激, 为患者做好相关的肢体指导, 通过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形式, 深入了解患者脑肿瘤的具体位置, 确保肿瘤切除更具针对性。在切除过程中, 应该尽量扩大切除的范围, 但是在切除时, 要小心谨慎, 防止对功能区造成严重的损伤。手术后, 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及中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该项工作结束后, 对患者再次实施麻醉, 关闭患者颅脑[1]。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脑水肿、恶心呕吐、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患者麻醉前、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MAP及HR。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58例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58例患者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后, 有2例患者出现脑水肿、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58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未出现异常波动现象, 术后第2天便可自行坐起, 下床活动, 无一例患者出现失语情况, 未对患者肢体的自由活动造成限制。
2. 2 58例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 58例患者麻醉前、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MAP分别为(38.21±4.15)、(38.14±3.13)、(39.16±5.14)、(41.25±
3.14)mm Hg, 麻醉前、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HR分别为(76.50±7.15)、(76.23±5.17)、(74.16±6.12)、(75.18±
6.13)次/min, 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作为神经外科中的一项重要疾病, 手术主要是将患者的脑皮质及颅内病变切除掉, 以起到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防止患者语言功能出现缺失, 对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5]。相关的医学研究报道显示, 在脑肿瘤治疗中, 应用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 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一系列不良反应,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性[6-8]。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主要原则是及时就诊患者的休克状态, 帮助患者迅速止血, 确保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 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已经证实, 通过实施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 解决了保留神经功能和切除脑肿瘤之间的矛盾, 降低了对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所引发的负面影响, 有助于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健康[9]。endprint
在手术过程中, 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 在切除患者肿瘤时, 要对患者大脑中的重要功能区加以保护, 确保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患者出现失去语言功能、瘫痪及复发的可能性, 以提升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同时, 由于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恢复时间较短, 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实现了对患者心理的干预, 降低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恐惧及焦虑心理, 确保患者血糖、多巴胺、肾上腺激素等生理指标的稳定性, 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大大提升[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对58例患者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后, 有2例患者出现脑水肿、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1例患者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58例患者在术后生命体征均未出现异常波动现象, 术后第
2天便可自行坐起, 下床活动, 无一例患者出现失语情况, 未对患者肢体的自由活动造成限制。58例患者麻醉前、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MAP分别为(38.21±4.15)、(38.14±3.13)、(39.16±5.14)、(41.25±3.14)mm Hg, 麻醉前、开颅即刻、颅内手术、关颅即刻的HR分别为(76.50±7.15)、(76.23±5.17)、(74.16±6.12)、(75.18±6.13)次/min, 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在脑肿瘤中应用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未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下降, 说明该项手术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光宇, 周超.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59):250.
[2] 刘彦群.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38):79, 83.
[3] 杨文凯.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5):760.
[4] 王禹. 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3):45-46.
[5] 周键, 陈奇翰, 邓刚, 等. 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重庆医学, 2017(A02):228-229.
[6] 王涤宇, 刁芳明, 陈忠平. 术前磁源成像定位功能区脑肿瘤
36例的临床应用分析. 广东医学, 2010, 31(2):191-193.
[7] 张九良, 张炳发. 脑功能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7, 19(z1):102-103.
[8] 王丽娜, 冯红燕, 高宝琴, 等. 全程清醒开颅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16例.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8):637-638.
[9] 胡先超, 张少军, 韩易, 等. DTT成像聯合神经导航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7, 22(3): 119-122.
[10] 阿里木江·克里木, 塔依尔, 杨小朋, 等. 立体定向辅助下经脑沟入路切除功能区肿瘤(附24例临床分析).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1, 24(2):95-96.
[收稿日期:2017-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