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要】 目的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0%(17/25)、92.0%(23/2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ysteroscopic electric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submucous myoma.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uterine submucous myoma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laparotomy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ysteroscopic electric resection fo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68.0% (17/25) and 92.0% (23/2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postoperative off-be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ysteroscopic electric resection shows confirmed clinical efficacy in treating uterine submucous myoma, and can shorten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ysteroscopic electric resection; Uterine submucous myoma; Clinical efficacy
子宮黏膜下肌瘤(uterine submucous myoma)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 目前全球的发病率在30%左右。作为妇女健康的一大杀手, 该疾病会引发严重的贫血, 还会导致不孕, 一旦恶变, 直接威胁妇女生命。为了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诊疗》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下腹硬块(可能)、疼痛或者压迫(少数)、盆血等症状, 经B型超声或子宫镜检查观察到患者子宫增大, 质硬, 宫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或变形, 做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有赘生物。其中0型患者22例、Ⅰ型患者18例和Ⅱ型患者1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48岁, 平均年龄(40.00±2.67)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2~50岁, 平均年龄(41.00±3.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视病情程度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于患者下腹部正中行一直切口, 暴露子宫, 实施肌瘤切除术, 给予常规止血, 并采用1号可吸收缝合线对肌瘤残腔创面行“8”字形缝合, 并对腹壁切口予以缝合。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治疗, 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 对会阴阴道给予碘伏擦洗, 采用扩张器将宫口扩张至11号, 并采用0.9%氯化钠实施膨宫处理, 将电切镜置入, 对宫腔及肌瘤大小予以观察, 明确有无蒂部。针对存在蒂部且体积较大的子宫肌瘤, 可实施表面切割;对于体积较小的肌瘤可采用电切环对蒂部实施电切, 并采用钳夹摘除肌瘤, 将残余子宫内膜切除。若子宫肌瘤无蒂部, 应先切开肌瘤包膜, 然后取出肌瘤、切碎。若子宫肌瘤深入到肌壁, 切割需从瘤体突起部位开始, 配合使用缩宫素, 直至到达子宫内膜水平, 给予电凝止血, 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给予3~5d的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 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观察10 d后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做好随访记录。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康复:患者肌瘤消失, 无恶变;显效:患者肌瘤无恶变, 但未康复;复发:患者病情在稳定后, 再次复发。总有效率=康复率+显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資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0%(17/25)、92.0%(23/2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特点 因子宫异常收缩, 常会引发痛经, 并伴有月经不调(量多、周期紊乱)等情况。肌瘤的进一步发展, 还会对子宫腔周围器官形成压迫症状, 一旦肌瘤变性蒂扭转时, 可产生剧烈腹痛。临床统计数据显示, 有超过半数的患者伴随不孕症状。因患者脏腑功能失调, 出现气滞血瘀, 肿瘤组织中的雌激素过高, 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 激素代谢水平失调, 细胞遗传学的异常病变, 引发肌瘤。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继发性贫血(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悸), 部分患者无任何明显症状, 多数患者并发卵巢病变, 甚至和子宫体腺癌和子宫颈癌同时存在。一旦没有及时治愈, 血源性感染极为常见, 直接影响受孕, 甚至造成流产或早产。
3. 2 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尽管能够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进行清除, 然而其手术切口大, 术后会留下大面积瘢痕, 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宫腔镜电切术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宫腔镜作用下, 手术视野清晰, 无需进行开腹, 手术创伤小, 能够促进术后恢复, 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与此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大增强。
宫腔镜下电切术肌瘤切除术, 不但切口小, 还避免了术后预后不良现象。作为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最优选择, 不仅保全了患者子宫, 还以微创技术, 减少了患者疼痛和住院时间, 术后避免盆腔粘连形成[1]。但是目前医学研究表
明, 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较大的黏膜下肌瘤(>5 cm)患者时, 并不能通过该手术实施[2-4]。宫腔镜下电切术, 尽可能将暴露的肌瘤进行切除, 术后对月经量的恢复和宫腔形态体征恢复状况良好。目前对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评价最高的是宫腔镜下电切术的应用, 可以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 将对患者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经宫腔自然渠道, 以微创不开腹手法, 实现了对患者的满意治疗。尽管该手术的实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但是与保守治疗同样无法估测复发率。手术实现了对暴露组织的切除, 但对一些隐蔽的病变组织, 必须在术前做好风险评估, 需找手术适应证, 以确保发挥微创手术功效。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而言, 可避免传统人工流产中的“盲刮”而致的子宫内膜不可逆损伤, 利于保留内膜的正常功能[3, 5-10]。且行宫腔镜下电切术, 不仅有利于医生找准病变组织部位, 且能够清晰的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术后给予3~5d的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 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 威胁患者健康。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0%(17/25)、92.0%(23/2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宫腔镜电切术, 以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实施效果, 实现了对患者的安全、微创治疗[11-15]。为确保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预后效果, 必须严格手术适应证, 选择适合病例,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做好妇科常规检查和血检查, 以确保手术的安全高效, 预后良好(无感染和并发症), 为患者带来福祉。
综上所述,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确切,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萍, 陈芷青.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35):3925-3927.
[2] 张国琼.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河北医学, 2013, 19(1):71-74.
[3] 董建春, 马艳秋, 王晓雷, 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73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11):1-4.
[4] 郭兆荣, 王忠叶. 缩宫素预处理在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中的临床研究.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9(5):632-635.
[5] 王晓雷, 李丽宏. 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9):548-550.
[6] 孙华, 张勇, 郑建, 等.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72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3):198-199.
[7] 胡超峰, 何纳新, 钟超, 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65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3):219-220.
[8] 禹爱琴, 刘薇, 岳青芬.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
83例.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 24(2):165-167.
[9] 邱春萍, 胡小英. 宫腔镜电切术对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 2010, 14(8):956-957.
[10] 孙晓波, 赵宏辉, 纪秀娟, 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附52例报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5):387-388.
[11] 吴志军, 许园姣, 古岳东.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22):83-85.
[12] 刘勘平.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3):4749.
[13] 自燕. 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6):135-136.
[14] 彭玲.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 36(1):71-73.
[15] 尚梦玲.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2):38-39.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