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实验教学中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2018-03-07 02:41颜劲松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科学探究创新精神

颜劲松

摘 要: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实验教学尤其要突出学科特色,通过实验探究、教材、资料搜集等建立核心概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创新精神;求异思维

国家领导人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各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我们所处的合肥地区也正高举“创新高地 大湖名城”的旗帜。在此背景下,合肥市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陆汉锋工作室”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展了系列的交流研讨。其中精彩的篇章,如2016年5月,合肥29中葛亮老师和42中蒋敏老师“同课异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分组实验教学、实验说课比赛、自制教具和对教材实验的创新改造等。引发了全体观摩同仁的强烈共鸣与深思:如何打破常规、突破定式思维和教材局限,改变以往实验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笔者以“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例,谈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知其所未然”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重视“知其所未然”的科学精神

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知其所未然”的科学探究精神,首先,要明确以下三个概念。

知其然(know what):能准确完整地描述事物的形态或过程以及观察或感受得到的结果,是一种感性认识。

知其所以然(know why):能够正确地解释相关事物发生的一切正反现象,而且可以准确地预测结果,是一种理性认识。

知其所未然(know how):在不断实践、积累、深化的基础上,在横向学科的启发、影响下,对相关事物的新认识,是对教师和教材内容的质疑、拓展和完善,是创新教育最华彩的篇章,而且这个阶段应该是无限的。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未然”转变。

二、实验教学案例

例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第二节,教材中提供了3个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应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1.“知其然”: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读数,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中插入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相对较高。

·亲身体验,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后,变浑浊了。

·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气体,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经过1天的放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入后,会熄灭。

·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预期现象”。(什么原因?)

2.“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由。

·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了能量。(化学能→热能)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相对较高。(辅助性质实验,化学知识交叉)

·呼吸作用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有的实验现象有差别,未收获预期的“结果”。(操作失当或不熟练;气体过快泄露;实验选材的差异等)

3.“知其所未然”:引导学生质疑、创新、求异、应用。

·3个实验的流程安排是否可调整?(更好地符合认知规律)

·创新、改装实验用具。(更加简易环保,更易操作、掌控)

·教材中的3个实验都是种子作為探究对象,是否只有植物的种子有呼吸作用?(具备活的植物细胞,设法验证)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选植物的不同器官,如花和叶;或同一器官的不同时期,如幼叶和衰老的叶。力求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对照实验。(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的“单一变量”)

·动、植物有呼吸作用,微生物会呼吸吗?(怎样选材,选择单一变量,如何控制?)

·设置什么形式的成果应用。(撰写调查报告:《身边实例是怎样实现“抑制/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等)

4.教学理念创新:推进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与教学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特色微课提供“规范性”操作参考,背景或前概念介绍,辅助性知识铺垫。

·核心概念归纳,核心素养升华。

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作为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必然要结合学科优势,永葆创造性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问题,围绕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找多种方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使所学知识灵活多变,及时迁移、应用。

三、分析与结论

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发展理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总的说来,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思辨能力,理论结合现实,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大学.课堂教学创新中的三大转变[J].化学教与学,2014(3).

[2]梁亮亮.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7.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科学探究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