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师旺
摘 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采用情境法进行教学,尤其初中数学教师应用更为广泛。究其原因在于其不仅巧妙地转化了数学具有的逻辑性强的学科特性,还创设了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迅速地融入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初中数学具有逻辑性强的学科特性,因而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关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喜欢听经典的故事,尤其是初中生。因为初中生是一群天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玩性十足的孩子,所以往往有趣的故事更能够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因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适时地给学生讲一些经典的小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使其学习的激情达到沸点。
比如,我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时,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的:古时候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象棋并把它献给了国王,国王为了向这位大臣表达谢意,便问大臣:“想要什么赏赐?”大臣说:“那就往这个棋盘上放些麦粒吧!第一格放2粒,第二格放4粒,第三格放8粒……就是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数必须是前一个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格放满为止。”国王听后哈哈大笑说:“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粒!”大臣说:“我就怕您国库里没有这么多麦粒!”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生都摇摇头,但更加渴望知道答案,因而在之后的整节课中,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当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设置游戏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情境可以很好地转化数学枯燥无味的学科特性,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依据教学内容,还要确保其有较强的操作性,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游戏。
比如,我在讲授“方差”时,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我选择两组男生,每组四人,并且每组的平均身高相同。唯一的不同点是,第一组学生身高差异较大,第二组则较小。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让学生将讲台看作是演唱会的舞台。我具体是这样操作的:让两组学生扮演同一个明星的组合,演唱同一首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两组“明星”演唱完后,我询问学生:“哪个小组唱得好?”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第二组。我接着问学生:“两组学生平均身高相等,可是唱出来的效果相差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呢?”大部分学生陷入了沉思,我适时地将方差的定义及方差计算的方法进行导入,学生听课的热情一下子被點燃了。在这堂课中,我充分运用学生喜欢明星的心理作为课堂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带着目的去听课,进而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巧设问题情境,吊足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置问题,吊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也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教授“过三点的圆”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它们的相对位置未在同一条直线上,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水厂的距离相等,此水厂应该修在何处?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说:“你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思考,把水厂看成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到周边三个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而这个点在一个图形的中心,你们思考一下这会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小明说:“这个图形应该是等边三角形!”我说:“你的假设符合这个答案的特殊情况,可是实际上这三个厂子位置并不会这样特殊呀!谁还有更好的答案?”我接着启发性地说:“你们想一想,这个点到任意一个点的距离都相等。你们可以在纸上画
画!”紧接着,我看见小华画出了圆,便问小华,她说:“我感觉是个圆,因为圆心到任意边的距离都是半径!”小华话音刚落,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说:“对,小华说得很正确,但你们知道这个圆是如何画出来的吗?”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今天要讲的题目!”
有效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其思维。而创设情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更在于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究。因而教师在教学应不断反思中,逐渐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情景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飞.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Z1).
[2]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