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增成 马瑛
摘 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常见的多媒体滥用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应该在语文课堂,课外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平心静气,认真阅读,亲近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文本;情感体验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有的语文课堂变了味: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甚微。学生,再也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本了。
而亲近文本,认真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对学生品读感悟是多么的重要。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从语言的角度看,文本的每个词语,都有一定的意义,每一个句子都有一定的形式,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对它们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感知和积累的过程,并不是靠老师在大屏幕上的分析和精彩的动画或视频来完成的。只有通过潜心阅读文本,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在阅读中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就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与保护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生成自己的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与内容相关的情景问题,围绕问题设计交流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韦秘史”(鲁迅语)。因此,如果离开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的阅读也就不存在了。然而,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内容和与心中所想总是存在着一定距离,留下了許多的空白,这为阅读教学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可以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向文本的更深处探寻,从而丰富自己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丰富自己对人生的初步理解。就此而言,文本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可以任由学生思想驰骋,而不是拘囿于固定的课件中,失去了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
三、在阅读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启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阅读不仅在于对文本的理解、接受,还在于对文本的质疑、挑战、发现,对文本的再创造。通过阅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阅读,发现文本深处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悟。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我设计了一些围绕主题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尽情地碰撞,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为何单单抓住父亲的背影去描写,有何深意?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不同情境中父亲的背影,特写镜头。全文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围绕父亲的背影共写了几件事?那一件事最令你感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一步步启发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经过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大都会选买橘子这件事。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写买橘子的段落,为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做好铺垫。在这儿教师乘胜追击继续设计问题“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在经过交流讨论后,顺藤摸瓜,感受到了深沉浓烈的父爱,自然围绕父爱有说不完的话,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释然,思想得到了升华。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四、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不仅是人的认识活动,而且也是人的情感活动。课本上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血和情感浇铸的,需要读者全身心地去感受,那里有风花雪月,有喜怒哀乐……只有阅读,才能引领学生去拥抱自然,去交往伟人,去做一次探求真理的跋涉,去做一次放飞心灵的漫游。学生通过静静的阅读,迸发思想的火花,理解作品的内涵,体味生活的意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总之,阅读是学生和文本、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课件的设计,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惜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这样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一种形式。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时间,就是剥夺了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因此,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回归书本,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在墨香中让心灵绽放。
我们会发现:语文,是如此美丽。
参考文献:
[1]何泽.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姚远.1∶1网络环境下语文思维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周子房.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