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春
摘 要:学案是一种方案、一个设计,不是简单知识、多个题目的简单堆积。“教育必须是有导向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导向才有效。”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物理课堂的设计和构建,努力改变现行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内涵、深度,让物理教学精彩纷呈。
关键词:学案;预习;合作;精彩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很多教师尽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做了探索和尝试,但还是受教学思路和教学任务的限制,课堂上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关注学生。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设计学案服务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个明确方向,而又充满活力。
一、精心备课是创作学案的保证点
学案主要包括两大块: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导航,那么学案就得有条理性、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不同课型就应运用不同的导学方式、让学生事半功倍。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复习教学时,先出示一个普通的足球,然后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对球松手后,球会落向地面?
问题二:为什么拍足球时手会疼?
问题三:请在黑板上画出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通过这几个简单问题的引导探究,力的复习便水到渠成了。将学习目标定于对生活知识的理解,问题设置就应以开放性情景为主给予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不难发现,“授人以渔”既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又包括对方法的思索与探讨。
二、课堂预习是做好学案的关键点
预习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部分学习内容,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如果预习内容不具体、不规划,那么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是一句空话。因此,物理学案既可促进学生课前预习,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学案的预习导学的设计上要注重知识结构的梳理、探究活动的构思,这应该是学案的核心所在,教师一定要备教材、备学生,预设问题既要源于教材又不能照搬,做到科学规划指导学生的预习,让学生不盲目,有体验、思辨、表达,乐于
其中。
三、合作学习是抓实学案的推进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容易理解的概念,如质量、功、功率等,这些物理概念看似简单却非常容易混淆,有时学生不认为自己有理解的错误,纵使你多次强调和讲解,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被充分挖掘,终究难以领悟。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因此,对于定义、物理意义、符号、单位以及公式都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在导学案上。如《功》这节课设计了三个问题: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符号及表示的物理意义。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基本上都能完成,为了检验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认识,然后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来讲解这些概念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可以说得更少,而学生却可以懂得更多,学得更好的教学理念。
四、合理实验是优化学案的检验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许多结论的得出都需要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现在新教材中一般没有直接给出结论,如果我们的学案仅仅局限于学生填结论,那么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而不知其所以然,丧失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学习用品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观察生活,明物知理。比如,讲《大气压》这一课前时,要求学生在家用纸巾去做覆杯实验(平口苹果醋玻璃瓶),并告知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大气压的神奇所在,激活学习兴趣,转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初步掌握物理知识。再如在预习《压力和压强》时,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活动:用中指分别用力按住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的两端,说说感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效果明显,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然后让每一个学生也都亲自动手实验一下,亲自感受实验。教师合理的要求,学生简单的实验,使学案达到超出预期的效果。
五、精心选题是完美学案的核心点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学案中设计的习题要多选用中考试题或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依据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由物理走向生活,动脑思考。调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素养。如2017中考题,“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60dB B.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C.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让学生通过估测,提高感性认识,回归物理。再如2017中考题,想象在乒乓球比赛中高抛发球时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其机械能如何变化?(2)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请说明理由。同学们对这类习题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一定清楚最高点——速度为零=平衡态?,通过精心选题,学生就可以参与到学习中,体现了“我自信、我成长”的课堂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