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
【摘要】文章论述了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戏曲的核心价值。鉴赏和学习戏曲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践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积极实践活动。
【关键词】传统文化;戏曲课程;戏曲社团;戏曲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利用优秀戏曲剧目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SKL-2018-237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戏曲把生活和艺术划分为两个不同性质的范畴,生活是实,艺术是虚。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精髓,不仅包括孔子、老子、庄子留下的光辉灿烂的思想,而且包括后代的文学家、艺术家浩如烟海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0月24号文艺座谈会上讲道:“文化是民族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因此,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是对民族振兴、民族精神传承的一种积极实践活动。
一、中职戏曲在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功利、实用化观念等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阵地和文化精髓正在一点点地丧失。
(一)中职学生缺乏通过戏曲了解传统文化的意识
调查发现,当代中职学生对戏曲艺术虽不排斥,多数学生也听说过一些著名戏曲,甚至会唱一些戏曲名曲,但对戏曲的起源、种类、内容及特点等知之甚少,以至于鉴赏戏曲艺术的能力普遍缺失。因此真正喜欢戏曲文化的学生就屈指可数,大都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戏曲文化,也就不可能通过戏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可能让学生通过戏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职学校戏曲艺术教育普遍缺乏
调查在问及“是否接受过传统戏曲普及性教育”时,有39.6%的中职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戏曲活动,50.2%的学生偶尔接触到戏曲活动。在戏曲社团建设方面,各中职学校也不均衡,大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对戏曲课程的开展不够重视,支持力度小,专项经费少,又缺乏戏曲专业教师等,成立戏曲社团不多,甚至没有。
(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用化、功利化观念盛行,一些中职学生认为学习戏曲毕业后不太好就业。由于戏曲教育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就业及学校排名等关联不大,戏曲选修课程与戏曲社团在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中没有得到重视。近两年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对戏曲有所重视,但是地方政府对戏曲进校园在政策、经费上支持力度不够,对戏曲文化传承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职学校戏曲普及教育的缺失。
二、创建优秀戏曲剧目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原则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戏曲进校园的政策,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招聘戏曲专业教师,并监督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遵循规律,育人为本
中职学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有戏曲教育活动,成为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
(三)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与戏曲相结合
在戏曲教学或者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严把艺术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多措并举,统筹协调
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戏曲名家进校园、戏曲展演展示、戏曲赏析(讲座)等群体性活动,成立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参与文化(艺术)馆等举办的学生戏曲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戏曲熏陶中了解传统文化,办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学校。
三、戏曲在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成立戏曲名师工作室
成立戏曲名师工作室,邀请省内外知名戏曲专家、演出机构专业人士、戏曲评论家开展讲学、戏曲名家收徒传艺等工作,通过面对面口传心授的形式培育戏曲师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鼓励学校发掘地方优势,邀请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的剧团演员入校传授、帮助和带领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熏陶,通过戏曲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设立戏曲专业,开设戏曲课程
戏曲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让戏曲走进课堂内,对于普及传统文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学生的戏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素养,提升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为此,中职学校应开设戏曲专业、戏曲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等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戏曲知识、表演技能以及传统文化。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设立戏曲选修课程,计入学分与学业考评。
(三)成立高水平的戏曲社团
学校领导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本校戏曲名师和聘请的校外戏曲名家做好社团课程的計划、招募、组织工作,并按照计划有质量地实施,做好每次社团活动的记录工作。每一学期末进行汇报演出,由校领导给予指导评价,并做好梳理、整合、存档等工作。学校应积极支持学生戏曲社团,聘请戏曲专业人员定期做“戏曲表演”讲座,以此提高戏曲社团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开展戏曲演出实践活动,利用小剧场,丰富学生的生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定时录制优秀的剧作,在学校进行展播,评出等级并给予奖励,以此推动戏曲在中职学校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四)建设校园戏曲文化
学校戏曲教育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教师与学生资源、校内戏曲交流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可开展以戏曲文化传播为内容的校园戏曲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和完善校园戏曲文化墙、教室、走廊、橱窗等硬环境,设计以戏曲元素为内容的绘画、海报、雕塑、脸谱、服饰设计、舞台表演等文化活动,评出等级,给予奖励,有效利用一切对戏曲教育和戏曲课程有帮助的传统文化知识、信息、物质和人力等戏曲教育资源,为创建戏曲校园服务,为普及传统文化服务。
(五)编撰戏曲校本教材
学校组织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本校教师编辑出版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材。教材既要体现戏曲专业和戏曲发展进程,又要渗透传文化。并配备相应的配套光盘,为开展戏曲的学习、传唱、舞台表演等活动,普及传统文化给予理论支撑。
(六)走出去
让在戏曲方面表现优秀的师生和团体参与校外的演出,或参与相关的综艺节目,扩大戏曲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同时让戏曲走进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戏曲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进而不断提高戏曲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强师生的荣誉感,为通过戏曲普及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动力。
(七)效果检测
1.有奖知识竞赛。可开展知识竞赛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与戏曲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才有可能让学生走进戏曲世界,从而爱上这门艺术和通过戏曲了解传统文化。
2.问卷调查。可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戏曲的喜爱程度及意见反馈,进而对以后的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的普及教育提供素材和参考。
3.论文答辩。可在学期末安排学生写有关戏曲和传统文化的论文,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了解戏曲的发展现状,同时可以让学生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创新和普及提出自己的见解,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中,使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不断传承下去。
4.演出对垒。可让不同的社团或学生演员在固定的时间内或在文化节中进行演出,然后可通过专家点评、学生微信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戏曲节目”, 通过课堂讲台、演出舞台、网络平台“三台”联动,以此来推动校园戏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 26号文件)[EB/OL](2017-08-03)[2018-11-20].http://www.gov.cn/xinwen/2017-08/03/content_5215739.htm.
[2]郭强.当代豫剧的生存状态与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
[3]王磊.戏曲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大舞台,2013(10):13-14.
[4]王蒙.探究中國儿童戏曲的发展方向[J].文化艺术,2012(09).
[5]曹冬,邵珊珊,冯磊.弘扬传统文化,探究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江苏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4(11):51-53.
[6]刘忠.甘肃省戏曲进校园工作咨询报告———关于推进甘肃省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思考[J].发展,2017(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