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卿 程文红 王咪咪
【摘要】在知识时代的发展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我国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并且最重要的是大学生群体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和需求度不够。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研究与改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知;需求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2017年度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R417033。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即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和开拓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策划商业活动、从事某项事业活动规划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逐步过渡,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当代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从大学到社会都已逐步认可这一教育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的创业创新项目目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大学生对创业创新教育的认知度低和需求不高是一个重要问题。
浙江省近年来实施了多项举措、政策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国家以及浙江省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以此为基础,我们小组对浙江省的十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认知和需求角度,深入了解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十所高校分先后两次进行了调查,先对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红鹰大学以及宁波大学六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再对温州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学院四所高校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
1.相关政策认知度较低。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对于“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这一项政策有89.2%的同学有所了解,可以从侧面看出大学生对该项政策的认知度比较高;对于“简化企业登记制度”“创业社保补贴”“推行”“专业+创业”等政策,大多数同学都集中在不太了解以及不了解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三项政策的认知度较低;对于政策“启动创业导师培育工程,统筹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不太了解以及不了解的有54.6%;对于政策“缺乏创业资金的在校大学生,可申请不超过30万的贷款”,不太了解以及不了解的有35.8%;对于政策“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54.6%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
综上,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只对个别政策的认知度较高,总体的认知度仍较低。说明这些学校在这些政策上的推行力度还太小,不能够充分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推行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无法独立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工作。
2.教学措施认知多样化。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措施知晓度以课程的开展、创新创业社团的创立、信息交流平台为主;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红鹰学院的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措施知晓度以创新创业导师跟踪指导措施为主。其中,浙江工商大学采取的措施中,大学生对学校创立的创新创业社团的认知度高达95%,侧面反映出浙江工商大学在社团方面对于创新创业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极大一部分学生均有了解。
各学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中,较为丰富地给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帮助,采取了多方面、多渠道的措施。
(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度
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校友经验分享非常需要的人数占比较高,分别占25.4%和22.5%;大学生对于学校是否能提供创新创业培训课程非常需要的占比42.1%,将近一半的同学表现出对其的需要程度较高;大学生对于资金支持资源比较需要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45.4%,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融资渠道比较需要的人数为31.7%。
實践基地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和进行实践,实践出真知;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累积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而创业校友的经验分享也能给当代想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带来经验,让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刺激大学生产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大多数同学认为创新创业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补给,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融资渠道的丰富多样将为创新创业的实现提供很大的便利。
(三)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
从“创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中明显看出,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温州理工大学、嘉兴学院以及浙江师范大学中,大多数人表示对此项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在浙江工商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说明创业老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并不足够;温州医科大学由于主要是医学专业,不清楚的同学占大多数。
从“学校资金支持”方面来说,浙江大学的同学有32人选择了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看得出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浙江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在其余三所学校中,同学们认为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并不能够完完全全跟上所需,大多数处于比较满意以及比较不满意的阶段。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以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
在“场地支持(如创客吧等)”中,四所高校的同学大多数都表示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说明各高校在场地支持方面做得还不错,能够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基本满足创业需求的场地,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目前一些高校建立了如创客吧一类的小型交流场地,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交流,推进大学生的创业。
三、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不清晰
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参与过的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大多数是以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讲座或者选修课出现的,很少有同学会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主修课程来看待。并且我们发现,现在高校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目标是不明确的,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利益的获取,并非是对自己经验或者履历的丰富,甚至有人将创新创业当作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通过调查可以得出,现在各大高校并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做一个明确的规划,为其设置一个合适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没有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的学科教育中,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只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创新创业方面知识的补充,无法真正融入“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潮流中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实践环节
从调查问卷数据来看,现在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了大致三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太过于注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教育。被调查者中有58.9%的同学说自己学校开展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有66.9%的同学说其学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但同时又有64%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度不高。看得出大部分高校还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办法将理论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依旧停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第二种,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各种创业大赛,设立创新创业社团等,但大赛等都还止于撰写报告或者手头、口头等,过于表面化,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第三种,一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添加了实践元素,比如很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创业园等。但通过访谈发现,在被调查者中有69%的同学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从侧面反映出这种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并没有在大学生中间得到普及。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创业园,但是这些实践基地更多的是给有创业项目的同学使用,很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进去,这些学生没有实践的经历,就不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深刻认知,更不要说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需求了。
(三)缺乏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
创业教育现在已经不单纯是学校的行为,更多的是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共同合作的结果。从现在的发展来看,近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较快,江浙沪的创业氛围较之前浓厚,但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整体的创业环境依旧不乐观,几千年来的守旧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束缚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虽然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各个学校对政策的落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政策只是短暂的、非普遍性的,目前还未形成一整套能够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体系。
四、对策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分析了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对比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得到浙江省教育发展启示,提出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以供参考。
(一)把握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只是针对少数人的教育,而是面向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在各大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再一味地注重文化课的教育,让全体学生真正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过去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适当地缓解就业压力,现在我们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为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
(二)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各种创新创业教育竞赛、沙龙等,还有很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但是从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各大高校应该依靠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比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让理论与实践形成高度的统一,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创新创业的魅力。
(三)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更大众化
第一,高校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更加大众化,将创新创业课程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设立相应的学分,不再让学生觉得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让学生和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引起重视,从曾经的对少数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进行创业教育转变为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第二,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受益者变得大众化。正如前面所述,每个同学都应该实实在在地参與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浙江省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较高,并且发展得较好,但仍缺乏优秀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不只包括当代的大学生,还包括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以及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对他们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思维培养和能力锻炼。将创新创业教育做好,不仅能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且将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现状。充分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建立大众化、高成效的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王桂林,杨志强.美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经验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31):151-156.
[2]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7-20.
[3]谢丽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J].教育探索,2010(10):146-148.
[4]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69-73.
[5]鲁淑华.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6]庄一民.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黎民职业大学为例[J].黎民职业大学学报,2012(06):46-51.
[7]屠春飞,卢佳芳.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03):116-119.
[8]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01):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