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平台 实现家校共育

2018-03-07 11:53刘文静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互动网络平台

刘文静

摘 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平台高效、便捷、承载量大的特点实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家长间互动,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平台;互动;家校共育

在教育过程中,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家校互动方式有电话交流、家访、家长会等。但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如互动的时间与地点受到限制、互动的频率不高、家长与教师之间不能充分交流等。这些不足已经明显制约当前家校互动的深入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构建家校互动的新模式,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从而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营造出家校共育的新气象。

一、利用网络平台快捷、和谐地进行家校沟通

1.利用平台反馈学生在校情况

刘正荣在《一线班主任工作法》提出家校合作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协调配合阶段、共事双赢阶段。做好“分享信息”是家校合作的第一步,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的各项情况第一时间发送给家长。很多家长看到信息,都及时给我们留言“会严格督促孩子学习”“谢谢老师关注孩子的成长!”等。这种及时的反馈,既方便家长有针对性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更有助于培养双方的合作意识。

2.利用平台建立班主任工作信箱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完全科学。而来自各个行业的家长也各有所长,他们的许多见解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了集思广益,我们在网络平台上设立了班主任工作信箱,家长朋友们可以随时向我们提出教学及管理的建议,而我们则根据信件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工作邮箱的设立极大提高了我们班级管理的效能。

二、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持续地关注学生成长

1.利用平台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为了留下学生的成长足迹,展示学生的特长,我们在网络平台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括“家长寄语”“老师的期盼”“闪光的足迹”“学期综合评价”等内容。我们用心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并汇录成册。家长通过老师的评语既可以全面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因势利导,促进孩子主动发展。而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激发出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

2.利用平臺创立师生学习交互论坛

师生交互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创立“师生学习交互论坛”,定期上传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每课一练、单元检测等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随意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生还可以随时给我们留言,提出学习中的困惑。我们则能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种交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利用网络平台深化、探索家长学校教育活动

1.利用平台推送科学教育理念

为了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解决育儿困惑,我们通过网络平台不定期向家长朋友们推送系列文章,例如:“如何面对‘初二现象”“教你8招,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这位心理学妈妈这样做”等;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向家长朋友们推送了“孩子从磨蹭到自觉,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聪明家长都这样检查孩子作业!”等文章。深受家长好评。很多家长纷纷留言,对我们的分享表示感谢。

2.利用平台促进家长交流学习

我们还通过网络平台积极组织家长成立“家庭互助苑”,自我教育实践,提升素质,解决家庭教育的难题。

我们让家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负责人,不定期由家长主持,开展有关家教热点问题的讨论。论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学习态度问题;(2)孩子的心理问题;(3)培养孩子的能力问题;(4)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等。每期的讨论,许多家长们都会积极发言,谈自身的体会、谈自己的见解,而许多“金点子”就此产生。

许多家长将“互助苑”中学到的办法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与孩子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面对孩子的坏习惯不再手足无措。

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校互动的困惑

1.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对教师而言,利用网络开展家校互动最大的阻力来源于自身的时间与精力问题。许多家长都是选择在上班时间或晚上下班时间与老师进行家校沟通。这对于教师而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与家长进行交流,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搜索、推送优秀文章才能保证网络家校互动的频率与深度,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2.家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够

家长们较为习惯自己作为互动的支持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很少意识到自己是“共建者”的角色,所以他们习惯“接受”与“学习”,即对于浏览教师上传到资料的兴趣较大,而自己主动发帖与建言相对较少,而这又反过来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虽然在前进的路上仍有许多困难,但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家长间互动,从而产生教育的“共振”作用。是教育的远见,也是教育的智慧,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不会畏难止步。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2]刘正荣.一线班主任工作法[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0.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互动网络平台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