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贤波
摘 要: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中,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一直是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从初中班主任的角度对当前农村教育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带来帮助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人口迁徙的趋势,农民为了实现收入增长,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由此得以出现。从当前的农村初中教育效果来看,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农村初中教育来说意
义重大。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流动频繁
学生流动频繁是导致农村教育效果偏差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许多学生会跟随父母到县城生活和就读,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他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适应,有些家长觉得在县城发展不好会选择回村种地,这又需要学生再一次适应学习环境,这种频繁的学习流动,让学生很难真正静下心来学习,学习效果因此而不够理想。最近10年,我校学生數量由原来1000多名学生的“乡级大初中”,变成了现在仅有300余名学生的初中,中考成绩也十分不理想,2017年我带了一个初三毕业班,初一注册报名37人,毕业时32人,仅有5名学生考上县一中(最低分数线491分),16名学生考上县二中(最低分数线390分),教学成果与学校、教师付出的心血存在较大差距。
2.家庭教育缺失
从当前的农村教育模式来看,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完全由学校一方承担,教育效果因此不够理想。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双亲外出务工,家中只有祖辈,因为文化水平和年龄的限制,爷爷奶奶无法完成对学生的学习监管,家庭教育因此丢失;其二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每天工作很累,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监管和辅助学生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因此而遇到问题。
3.学生动力不足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于学习的认知程度、学习动力、志趣等,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在我带过的学生当中,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自信,有问题不好意思问老师,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困难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后进生,甚至是放弃学习,放弃了自己上高中的信念。学生这种学习自信缺失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自身性格内敛,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家长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精神支持,认为考不上高中,去中职学技术,能有一技之长,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让他们自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放弃学习。
二、改变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1.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构建良好教学氛围是改变农村教育问题的基础措施,针对进城务工的家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来与家长沟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留在户籍所在学校,避免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用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初中三年稍纵即逝,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意义重大。另外,学校、班级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体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科学的体系下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生回家学习后缺乏指导,学校可以向教育局申请在学校开设“自习室”,自习室由各科教师轮流值班,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地接受指导,解决学习和安全等问题。
2.落实家庭教育地位
在初中教育环节中,落实家庭教育的地位,让家庭教育能够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从而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通过剖析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来让家长真正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以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性。针对一些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以弥补此类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他们的学习进步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赋予他们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信念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他们的优点予以扩大,让学生能够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从而形成他们的自我认可。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为他们的学习进步打下基础,也为他们健康的人格构建带来帮助。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教育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尽全力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进步,为他们以后的精彩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盛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李烨.例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7(6):1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