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玲
摘 要:当前社会尤为注重创新型人才,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具有的抽象性、实践性与科学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良好的作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出一批“会思考”的创新型人才。主要分析了发散思维的涵义,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在当前教育改革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能获得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想象力的培养。本文就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发散思维的涵义
发散性思维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在研究思维结果与思维模式中提出来的,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定义,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比如西方心理学者认为,其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也可以指思想的爆发。本论文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以已有信息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寻求多种解决方案的扩散式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中最高级的表现方式。从广义上来讲,创造性思维指有意义的、能够产生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活动。狭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通过思维活动创立新观点、新技术、新现象、新假说。创造性思维建立在丰富的想象力、多种思维形式的基础上。
初中生正處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得到扩展。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特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展学生思维[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情境应结合实际,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比如,根据学生爱看小说、爱玩游戏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讲述“电子邮箱之父——汤姆林森”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在当前科学技术的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十分有必要[3]。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学生对这些语言通常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对专业术语进行加工,以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讲解一些概念知识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表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平铺直叙的方式,这种枯燥无味的方式将直接降低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设计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比如,在讲解“Windows”的基本知识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之后再设计问题。比如,桌面是什么?桌面中的文件保存于内存还是外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思考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发展发散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图文并茂的知识,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图形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比如,在Word自选图形的绘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看图猜成语”的思维热身游戏。教师在大屏幕中展示用Word制作的精美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想到的成语。大多数学生被图片吸引住,并主动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开展头脑风暴。片刻之间,学生就说出了大量与图片相关的成语。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成语猜测,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起着一定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有一定差异,想到的成语也有所不同。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能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图片所代表的成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提高创新教学的整体水平,为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妍.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策略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3-87.
[2]谢忠新,曹杨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16-120.
[3]蔡广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4(1):102-10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