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
摘 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朗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也一直提升教学效率,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农村教育教学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城市教育相比,仍处于落后的阶段。小学语文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传承我国文化的主要教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学生实际
由于农村教育设备受到限制,很多教学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导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标准。农村的教育相比较城市而言,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然而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十分高,所以相关的教育部门有必要高度重视农村的教学模式,以达到促进教学目标高效完成的目的。语文朗读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这就使得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究
朗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語感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长效作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往往忽略朗读教学,这个问题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大家认为朗读在考试中不考,与其在朗读上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不如多讲点知识,于是朗读就变成了公开课中的点缀。这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不正确的观念。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朗读教学这一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式提高重视。
二、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现状
1.对朗读教学认识不充分
虽然语文是一门主要的课程,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对于朗读教学更是不够重视。假如一节课40分钟,教师一般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忽略掉阅读环节,通常让学生通读一遍,甚至自己对课文进行朗读,从而导致一堂课学生的朗读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无法体会到文章真正的含义。由于时间的束缚,学生只是大概浏览一遍课文,对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不利。
2.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朗读内容时,只根据所要学的课文让学生进行朗读,但是对朗读的标准却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建议。这就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看似认真,实际缺乏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十分生硬,还有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朗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兴趣,这就使得语文教学课程不能够顺利地完成。所以说,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十分重要。
3.教师的训练意识不足
在教学中,教师在朗读练习过程中常以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为主,却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缺少整体提升学生朗读的意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对学生应一视同仁,这一点在学习中尤为重要。偏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会让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出众的同学感受到不公平,从而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同时也对学生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没有好处。
三、改善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的策略
1.完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会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故教师应当完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的基础硬件设施,为语文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示范朗读的情感表达,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最后,农村教师要多与城镇教师沟通教学经验,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来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经验。
小学的学生大多好动,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学生的思维就无法得到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朗读。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增加朗读的内容
在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朗读,并且根据课文有层次地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课文内容和含义。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对于学生阅读后给出的答案,要逐一分析,正确地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教材知识。让学生能够有广阔的阅读空间,从而充分扩散思维,达到联想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十分重要。只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元超.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1(6).
[2]岑益女.浅谈课堂朗读引导[J].网络财富,2009(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