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明
摘 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和爱好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更好、更积极、更快乐地学习。新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关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未来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说明。
关键词:引导;传授;激发
一、使学生对语文课本感兴趣
比如,通过讲解课本寓言、成语故事来吸引学生。寓言成语故事都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然后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要,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人人都爱听故事,而通过讲解寓言成语故事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在现实和幻想之间自由往返,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
如《神笔马良》一文讲的是马良在穷苦困顿的生活环境中坚持学习,最终感动上天获得神笔造福百姓的故事。开文先介绍了马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学习,与现代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应更加努力學习。好的故事结局更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唯有不懈努力,方能像马良一样得偿所愿。然后在讲解完后和学生一起分享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再比如,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草船借箭》,我们就可以提问对战的双方是谁?诸葛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最后借箭成功了吗?如此就可以让所有学生自动去寻找,提问这些问题,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还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二、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性格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性格普遍天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他们总会有莫名的兴趣。但是对读物的辨解能力又较差,不懂得甄别哪些课外读物适合自己,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推荐。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小画书着手,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阅读这些彩绘读物既可以借助书中的拼音让学生习得更多的生词,又便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每个故事都会在结尾有介绍写作的背景或寓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虽然小女孩是如此的不幸(孤立无助、饥寒交迫),但她在濒临死亡的那一刻仍然充满了对美食、温暖和亲情的渴望。通过美好梦境和残酷现实的强烈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深恶痛绝。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本文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诉说自己对本文的看法。通过这种方法既增加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授之以“渔”,教导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注意—记忆—想象。通过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眼、口、手的实践操作去感知知识。然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无意向有意过渡,开始集中精神地学习知识。通过系列的讲解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记忆知识。最后,积极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完美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想象、创造。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愉悦地读书,快乐地读书,同时也应教会学生从所读文章中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古语有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教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读书需记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大致分为“摘要式”“评注式”“记载式”和“心得式”四种。而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记笔记时,完全不必统一形式,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方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因此读书笔记不应拘于一格而是应更好地成为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所思所想的空间。读书时,在笔记上记下篇名或阅读日期,读到好文章,记录下好词好句,读到精彩片段时记下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读累了,在本子上写下自己此刻所思所想。这样通过日积月累会发现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会通过实践、思考,真正地获得知识,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自己的阅读感受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是一个人文采的体现。美好的事物总会给人带来快乐,这就是阅读无可取代的地方,更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指导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才可以让学生更快乐主动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李欣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