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

2018-03-07 09:46王凤梅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校园文化传统文化

王凤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鉴赏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气贯注于学生,让中华传统文明的特质熔铸学生,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关键词:传统文化;成语对联;古诗文;校园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领孩子们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接触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必将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与思想交锋,智慧与智慧碰撞,精神与精神共振,灵魂与灵魂相拥。可以说,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一、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好的教育是德性优美的教育。”[1]的确,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时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涤荡下,经历水花相荡的涟漪,享受石火对击的灵光。

比如让孩子们搜集对联或春联。春节期间让每位学生收集最少五副春联,开学后展示、交流、欣赏,并进行分类,如按字数归类,按地点归类,按内容归类……还可以要求孩子们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的顺口溜、歇后语、俗语以及过年过节时的传统习俗,适当搜集,加强积累,以便运用,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还比如让孩子们熟记成语,并且了解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让“学用结合”的理念贯彻在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全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孩子们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比如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或者组织开展诸如“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回味传统文化,在快乐中体验传统文化,从而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二、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文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蕴十足的古诗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诵读古诗文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们利用教材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梳理出一条知音文化的血脉,巧妙地将熟读成诵融入其中,让我们深深地沉浸于“斯人虽逝,精神长存”的文化氛围中。同时,通过进一步的诵读和反复品味,理解到:失去“知音”的孤独伤感是在所难免的,但绝望深处的进发正是希望的所在,对“知音”的寻寻觅觅将是生命永恒的吟唱。

瞧!在经典诵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不仅仅是爱国情,就是一些小的诸如文明礼貌方面,学生也能从传统文化中学到不少。有家长说:“孩子确实长进了不少,自理能力增强了,懂礼貌了,不挑食了。我们教不会的东西,老师有办法哩!”这一举措,把孩子的视野引向了经典诗文的美丽田野,使其感受到了古诗文世界的高雅之美,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了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

三、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鉴赏传统文化

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春雨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孕芳华”,经过对校园环境每一根经脉的深情触摸与打造,那种与内里勃郁而出的活泛与张力才被一点点开掘出来。尽管在这个越来越习惯于“用数字说话”的时代,学校难以以“形象的言说”和“诗意的表达”去获得认可,但不管如何,班级和校园可以涵盖传统文化,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蕴含传统文化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比如,学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杨氏之子》之后,可以从《世说新语》导入,扩充谢道韫的故事,拓展徐孺子、孔融等名士的故事,以此把相关内容(包括搜集到的故事,包括孩子们自己写的读后感或相关作文,包括孩子们搜集到的在古诗文中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展示到教室后面的“學习园地”中,以此打造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班级特色新时空,以此引发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更多兴趣和热情,并从中习得知识技能,得到沉甸甸的精神滋养和锻造。

很多校园文化装饰都“要有光,能够点亮儿童的生命”[2],从孩子们生命成长最需要的精神“维生素”入手,使其弥散出“真教育”的芬芳和温度。有什么理由把这些掩埋在泥沙和尘埃之中呢?裸露出的这些校园文化的“划痕”,这样的富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一度照亮和复活了我们的灵魂,这样一个美的所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潜在课堂”,无疑为学生孕育创新意识之芽,培植道德品质之根,提供了丰厚的沃土。语文教师应该是这样的“潜在课堂”的推动者、守护者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蔡兴蓉.什么是好的教育[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1):37.

[2]徐冬梅.回到常识的儿童母语教育[J].教师月刊,2013(4):54.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古诗文校园文化传统文化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