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展眉
摘要:在新《会计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行调整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培训、实习实训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 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56-02
一、新会计法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革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公布,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新《会计法》删除了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规定,规定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违法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或者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等,其中取消了对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这是会计领域贯彻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促进会计人员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此法律一出,在广大中职会计专业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会计专业的师生来说,这远非一本会计证是否取消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中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关系到今后会计专业教学方向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在这个重要的转折期,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进行探讨。
二、中職学校会计教学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关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过去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校也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取得会计证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然涵盖会计证的考试科目《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划重点,讲考点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和内容。课后复习采用题海战术,力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并通过考试。
这种培训班式的教学方法,或许可以提高考试通过率,但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带着应试目的进行学习,往往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短时记忆,一旦通过考试,所学内容也都抛诸脑后,更不用谈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了。
(二)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实践能力
由于长期受“持证上岗”要求的影响,师生普遍有一个误解,认为有了会计证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从而疏忽了对适应会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中职学校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对会计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投入不足,虽然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等实践课程,但是实际上教学方式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仍存在较大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考取了会计证,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时不知从何入手,到了工作单位需要“师傅”手把手教,一切从头学起,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无疑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也增加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心理负担。
(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招聘,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思想活跃,有工作热情,但是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验,这势必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教师无法结合亲身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也无法将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人际关系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经验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不是“双师型”的教师带领下,能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获取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干货”,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师也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四)学校实训条件简陋,难以满足理实一体化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校把较多的投入用于理工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往往被忽略。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一叠凭证账簿和点钞券等,就构成了会计实训室的全部内容。看似会计实训的工具样样齐全,殊不知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工具,这些工具会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却无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难以满足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学生们需要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这些并不是靠一桌一椅一账一本就能实现的。
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经济管理学科,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新《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认定,看似降低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准入要求,而实际上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指引了方向。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平稳衔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会计专业人才,对中职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定位
取消从业资格考试,意味着中职生无需考取会计证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原本因为暂时拿不到会计证,以为与会计工作无缘的学生,现在看到了从事会计工作的希望,对他们来说,重新有了学习上岗技能的信心与动力。教师应该把握机会,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管理中不再片面强调分数,摒弃培训班式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把学习目标从“考证”向“上岗”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会计实训教学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改革,有证即能上岗的时代已过去。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加看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即指会计人员实际的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比如:手工账,电算化,报税,报表分析等等。
因此,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实训课的比重,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由应试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引用与该知识相对应的实务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务有机结合起来。
(三)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让专业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教师们有机会“走出去”,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观摩先进教师的授课方式,交流探讨专业教学经验,并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会计岗位工作经验,增加教师的“底气”,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对理论知识娓娓道来,也能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信手拈来,做深入浅出的分析,带领学生在理论与实务中自如衔接,使教学更生动更实用。
(四)加快会计模拟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企业难以为在校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即使到企业实习,能接触到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因此,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思路,加大对会计模拟实训基地的投入,同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把“企业”搬到校内,在实训室中模仿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实际工作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缩短今后上岗的“磨合期”。这对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来说,将是“三方共赢”的。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各方共同努力,方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解元元.有关财务会计课岗证深度融合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7(7):40.
[2]胡玉萍.根据企业需要,积极进行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J].经济研究导刊,2016(33):130-131.
[3]熊英.新形势下会计从业资格的现状与会计员的出路探索 [J].财会学习,2017(15):107-108.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