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导向的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研究

2018-03-07 05:19吴迪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吴迪

摘 要: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国也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必须要培养出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外贸经济持续增长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导向,并基于我国外贸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培养英语专业有思想、有能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了各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英语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1-0158-02

引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加快,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两大必然趋势,多哈回合陷入困境,经济全球化趋势遇到阻力。基于这一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空间。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RT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自进入21世纪以后,以平均每年10个甚至10个以上的速度增长[1]。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发展情况

我国是一个进口大国,同样也是一个出口大国,在参与对外贸易活动时,必然会需要大量的有很高英语素养的人才。也就是说,外贸企业在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的同时,对人才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情况来看,外贸企业的英语人才大多为本科生和大专生,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非常少。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外贸企业注重实践性的性质决定的,即追求有能力的跨文化交际的英语专业人才,而并不将能力与文凭挂钩,实现市场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何雪莲(2012)等对衢州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被调单位中将近一半的人表示所在企业缺少外贸人才,仅有不到一成的单位认为未来几年内不需要引进英语外贸人才。同时,在需引进外贸人才的单位中,要求应聘者学历为大专的占50%,本科学历则占46.7%,而要求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仅占3.3%,也印证了上文提到的外贸企业注重实践操作性的特点。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定位原则

为加强外贸导向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其商务实践水平,使之成为能够从事对外经贸、商务洽谈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需要地方高等院校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英语人才的定位原则,从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模式转变、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入手,培养出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2],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英语实践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能力。

英语专业人才建设要紧紧围绕“英语”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主心骨,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英语专业水平高、职业素养高、道德水平高的“三高”人才为目标,切实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要为自己负责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一方面,他们缺乏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了解,认为自己“学不会”;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本土文化”因素,对于“异己”的学习内容有排斥的心理。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对未来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深入地去了解英语长难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三)进行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

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来源于课堂,因此,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地方院校要建设科学、合理的、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课程体系,把控好教育源头的质量,这也是院校自身发展的不二法则。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提出了“三个平台”的课程体系改革模式,即从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三方面为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3]。

高校除了通过开设英语文化课程外,还可设立科技英语、商业英语等选修课程,通过这两种课程设置并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加大校企、校校合作力度,努力培养全方位人才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重在实践。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要将其安排到一定的岗位上,在与外国经贸人员洽谈的过程中学习、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強与地方企业的联系,让企业接受学校的实习生或者顶岗实习,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企业实习英语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有利于企业的生存,或者通过“订单式”“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发展定向的外贸人才。

不仅仅是校企之间,高校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学校之间可以通过学科交流、开展英语专业教师研讨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换式学习等方式,扬长补短,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并实现资源互补,让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独立上岗的英语水平和较高的行业知识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加强高等院校与地方的联系,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要主动、科学、合理地适应地区发展模式,根据以往就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分层次地培养人才,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每个院校形成其特有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甚至是对口行业优势[4],在经济上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社会创造人才。地方政府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本土化,进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培养教师在不同行业的英语交流、应用能力,以适应不同就业导向的学生群体,或者通过外聘企业技术骨干的方式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发展。

结语

对英语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即要求其在相关行业岗位上,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能力和行业知识储备,与同行业外贸人员进行交流与商务洽谈,在英语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一技之长。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相应教学阶段合理、科学的安排[5],更要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挂钩,为社会培养更多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毅.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经济学家,2015,(1):94-104.

[2] 何雪莲.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4):464-468.

[3] 覃晓琪,周柳琴.区域经济环境下的创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120-122.

[4] 凌晓靖.基于区域经济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124-125.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责任编辑 刘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有何冲击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政治协同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欧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助力石家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中跨国法律协调机制前瞻
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背景下赣鄂省际边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