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群文阅读固然有技能的训练,但并不限于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训练。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阅读题材、主题、手法等相同的一组文章,引导他们从具有同一性的内容中寻找其差异,借此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本文拟就基于教材展开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同中求异作些探讨。
一、同一作者,不同风格
风格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作者本人遭遇的变化以及客观描写对象的变化,关注的生活和创作的思路会发生变化,作品主题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主题影响作品风格,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就有了不同的风格。经常引导学生对同一作家的作品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能在加深对作品理解的同时,感悟作家作品的各种表现技巧,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此外,有些作家会有不同体裁的作品,因体裁不同,风格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以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为例,他的小说善用白描手法和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他的杂文语言简练、深刻、富有象征性,他的散文语言泼辣、犀利、多用反讽技法。
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去年的树》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讲述了一个既感人又悲伤的故事。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冬天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和树约好了春天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等小鸟回来树却不在了。小鸟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的是一团灯火。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虽然听歌的并不是树,但每个读过这个童话的人都被小鸟感动了,因为它实现了对朋友的承诺。整篇童话笼罩着“淡淡的伤感”。一位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立足作者的不同写作风格,为学生准備了新美南吉的另外两篇童话作品《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去年的树》一文中 “必须”“看”“一会儿”等词语的研读,品味出“淡淡的伤感”,在简单作小结后,让学生阅读另外两篇童话,并强调作者就是《去年的树》的作者,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想:童话中还能读出“淡淡的伤感”吗?学生从《大鹅过生日》里 “鼬鼠放屁”的一连串描写中感受到的是“有趣、好玩”;在《猴子和武士》里,从“砍猴”到“不砍猴”的对比描写中感受到的是“幽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感悟,找到了同一个作家在不同作品中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加深了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提高了分析、比较的能力,思维也得到了开拓。
二、同一人物,不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了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人物的个性是丰富复杂的,语文教材中人物众多,但由于课文篇幅所限,往往只能表现人物丰富个性的某一侧面。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个人物的不同个性,有助于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面理解人物形象,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复杂多变,提升对作品的理解。教学中,可以立足同一个人物的不同个性,启发学生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中分析比较。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对个性稳定性的形象描述,但随着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物的个性有时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故乡》,文中的主人公闰土是一个少年,在“看瓜刺猹”“海边捡贝壳”“雪地捕鸟”等一系列故事中,他表现得聪明勇敢、天真活泼。可小说中的中年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色”“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变得迟钝、麻木、愚昧,与少年闰土的形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教学这一课时,可节选《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聚焦人物个性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作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感受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巨大差异:从外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淳朴天真、可亲可爱,中年闰土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从动作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勇敢、活泼开朗,中年闰土笨拙迟钝、胆小怕事;从语言的比较中,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中年闰土迟疑麻木、痛苦难言……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不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丰满了,而且对造成人物这么大变化的原因能够有所领会,对作品语言表达水平的领悟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三、同一手法,不同形式
写作方法,也称表现手法,是指文学作品在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主要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衬托、首尾呼应等。每一种手法在运用中常常会依据表达需要而有不同形式,例如借景抒情就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三种表现形式。教学中,遇到课文里有运用某种手法的精彩片段,就要做有心人,精选同一手法的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与课文组成群文,探究某一手法在不同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信任》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我”在公路边一块告示板的指引下驱车到一片桃林亲手摘了两篮桃子,并自觉地按留言上的提示在钱箱里投进两篮桃子钱的事,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被信任是一种喜悦。课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告示板、留言、小狗、小猫等的描写,表现出主人的朴实、真诚和对客人的信任,属于侧面描写中的以物衬人。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另外找来了两份阅读材料,一份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陌上桑》的白话版,一份是描写昭君出塞途中南飞的大雁为昭君之美而折服的小短文《落雁》。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三则材料,找一找三篇文章在侧面描写时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经过读书、交流、比较,学生发现三篇文章在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时,《信任》是以物衬人,《陌上桑》是以人衬人,《落雁》以景衬人,既有效提高了阅读欣赏水平,又训练了分析比较能力。
四、同一主题,不同表达
热爱祖国、懂得感恩、崇德向善、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等主题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能找到相应的选文。同样主题的文章由于作者不同、描写的对象不同、故事情节不同,往往在表达上也截然不同。教学中,可以以课文主题为拓展点,精心选择表现同一主题但在表述上各具特色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将《新来的王老师》和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写的《我最好的老师》与课文同时呈现。《新来的老师》写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表现了王老师的循循善诱。《我最好的老师》写作者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赞扬了老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做法。三篇文章都写出了“难忘的启蒙”和“深深的怀念”,但每篇文章的表达又各具特色:《师恩难忘》擅长于“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新来的王老师》抓住人物的外貌和人物间的对话来描写王老师;《我最好的老师》则“一事一议”,采用的是从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的写法。引导学生领悟这些表达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分析比较能力的提高,又利于学生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基于语文教材的小学生群文阅读的同中求异还有很多切入点,如“同一作家,不同文体”“同一情感,不同表现”“同类人物,不同命运”“同一背景,不同故事”等。只要做有心人,善于开拓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在群文阅读中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定会得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