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学校的教育教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教学媒体功能,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环境,促使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重构评价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无论是在工业、农业、军事、航天等领域,还是在人们的生产、学习、生活以及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信息技术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渗透教育领域,使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和感悟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了教学媒体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渐渐改善了教学环境,使教学媒体的集成性、综合性不断提高,更是为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多样的选择。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渐渐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环境,我们必须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的内涵与规律,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重构评价体系,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模式和形式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涉及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价[1]、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为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1.教师教学观念的重构与创新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实现教学全面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丰富资源助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重新建构。
(1)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资源平台的呈现,为学生的学习开拓了一片宽广的天地,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机会大大增多,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主动转变观念,快速变换角色,从一味的“教”转向以“导”为主,“教”“导”结合,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从教师和课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真正成为学习自主者。如此,才能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2)建构“开放式教学”观念[2]
“封闭性”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這种封闭性,主要表现为“课堂”的封闭、教师间的封闭、学生学习的封闭以及学科间的封闭等方面。教师苦练内功,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形成“满堂灌”,学生学习集中在课堂,课外学习不被重视,走出课堂一身轻;教师的教学自成一体,缺少交流,甚或文人相轻;学科间的界限,十分严密,不易跨越,一切都处在封闭状态之中。而“互联网+”则以巨大的冲击力,打破了“课堂”的壁垒,使教学空间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亦不断向课外延伸。教师的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资源得到共享,经验得以交流。学科间的界限迅速得以突破,文理渗透,多学科知识、技能通过信息技术得以融合,形成了一个课内课外结合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教学世界。这些显著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3)建构“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裂变更新犹如“一日千里”。各种信息的呈现可谓铺天盖地,目不暇接。面临这样的时代,教师凭一己之力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依其能力和精力所及,应重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下功夫。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是要引导学生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封闭型、单向型、内敛型的思维方式向开放型、系统型、发散型的思维方式转变[3]。二是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迷信权威、不拘泥经典[3],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敢于突破陈规、发表新知新理。三是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要促进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教会他们对各种知识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融合。要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处变不惊。让他们以过硬的本领和灵巧的方法,在瞬息万变的科学世界里自由翱翔,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中任意畅游。
2.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通过网上查询,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新的教学信息资源,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得到不断充实与更新。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单靠教师的口授、板书,也不单是纸质文本或文字形态,还可大力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文字、音频、视频、图表、图形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为展示教学内容服务,显得格外丰富与生动。
3.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极大地冲击着学生旧有的思维习惯,促使他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他们在注重课堂学习的同时,更注重课余时间的网上学习。这种学习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不仅使他们视野开阔、耳目一新,也使他们能够见多识广、思维拓展,对学习的内容包括各种知识信息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并能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注重完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化与积累,而且也更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的提高,追求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未来从事职业工作的需要。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内容有很多,但笔者认为重要之处在于废除“灌输式”,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重点突出师生互动、教与学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过去由于课时限制和教学任务繁重,使得互动交流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而且多在少数学生中进行。而“互联网+”则为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教师完全可将在课堂不能一一完成的知识讨论、作业评阅、问题答疑、习题练习、方法指导等环节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endprint
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重在为课堂教学营造优美的环境和生动活泼的气氛,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很多抽象理论,包括一些复杂的演算和推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另一方面又较好地突破了单一的教学呈现方式,它集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多种元素为一体,这不仅大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与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由教师“一讲到底”的高频率刺激带给学生的身心疲惫,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明晰道理的同时,还能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4]。
5.考核方式的创新与评价体系的重构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考核方式的创新和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也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成绩考核,以标准化的闭卷考试为主,并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与差的硬性标准,很少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改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革除其传统考核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弊端,建构一种新的考核模式和较为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在对学生的学习考核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信息档案,详实记载其学习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取得的各项成绩,受到的各种奖励(或处罚)等,为最终的学习成绩评定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2)扩大考核范围
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呈现,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学习的考核,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应延伸到课外,如网上学习、社会实践等。尤其要注重和加强学生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情况的考核。
(3)考核方式创新
在考核方式上应灵活多样。比如: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机试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考核。
(4)考核内容创新
在考核内容上,要打破受制于题库和“标准化”试卷束缚的传统模式,题型及内容都无需面面俱到,试题内容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把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尽量少考那些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及概念、定理之类的“死”知识,应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综合性运用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5]。
(5)考核评价创新
在学习成绩评价上,要摒弃过去一张考卷论英雄、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模式。应坚持“全面考核、科学评价、综合评定”的原则,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由课堂表现、自主学习、闭卷考试、网上讨论、作业练习、创新实践、实验实习等辅助教学活动组成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重构
1.教学改革必须具有融合性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不是简单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也不是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而是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根据各学科的特色及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摒弃不合适的因素,融合多方面特色,创新教学形式。教学改革必须是实时性、开放性的,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发展的特色。其次,教学改革必须是多元化的。信息化教育在当前多元化社会的环境下,对各种价值体系不断冲击,在这种价值重构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样的发展形式与多重的发展结构,使教学改革必须具有融合性。
2.教学改革必须具有前沿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教学改革必须具有前沿性就是要明确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要对教学改革方案有预期的目标,要对现有教育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定位,明确其改革最终目的。其次,教学改革要敢于突破一切不利因素,消除一切阻碍因素。再次,教学改革还要相对准确地掌握好时间跨度。也就是要把改革进程控制在可操作的时间范围内,要对当前形势进行预测,看改革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改革思维要不断向前延伸,对不同时期进行改革指导,从而真正实现教学改革前沿性的价值。
3.教学改革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教学改革是一个久远且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工程,这就要求教学改革必须具有可持续性。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涵上的改革,要将教学改革的本质和“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大环境结合起来。教学改革要积极服务于教学、有效地指导教学,要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对预期的目的进行评价。
综上,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廣泛应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它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当今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重构评价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教学”“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重构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把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 田秀萍.高职教育信息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4).
[2] 郭晓琴.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创新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4(12).
[3] 成良臣.教育思考与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4] 范悦.以人为本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 张忠莉.变“小课本”为“大天地”---自然课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2003(13).
[作者:朱艳(1980-),女,四川资中人,四川文理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