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本阐释策略的选择

2018-03-07 17:04张瀚墨
人文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阐释老子语境

张瀚墨

内容提要 跟其他有争议的章节不同,人们对《老子》今本第四十一章关于上、中、下士闻道后不同反应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下士之大笑之所以成为道之为道的标志,源于下士无法理解道之幽深的本质。但细检各家注释,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是注家对不同语义刻意选择的结果,而不同的、更加合理的解释仍然存在。这种新的理解之所以优于先前各家注释,在于它在解释上、中、下士的闻道反应时,充分考虑到第四十一章乃至《老子》文本的整体语境。这种突出《老子》文本本身语境的方法,相对于《老子》阅读的两种基本方法——“求理阅读”(reading for truth)和“求意阅读”(reading for meaning),更符合《老子》的文本性质,因而理应在《老子》阅读研究中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

关键词 《老子》 阐释 语境 求理阅读 求意阅读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7)08-0010-12

考虑到《老子》影响之大,下面这一章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A)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PB1)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PB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PB3)道隐无名。(PC)夫唯道,善贷且成。(PD)此为王弼本《老子》第四十一章,见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第111~113页;括号里的字母是为讨论指称方便、根据稍后《老子》本章内容的分析而添加。

这是王弼、河上公、傅奕等本《老子》的第四十一章,严遵本《老子》的第三章,北京大学藏西汉简本《老子》的第四章。造成这种章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老子》不同版本所包含“道经”和“德经”部分抄写顺序的不同所致:此章在王弼等本中顺序靠后,是因为“道经”部分排在“德经”部分之前,而在严遵本和北京大学藏西汉简本中,本章靠前,是因为“道经”部分被排在“德经”部分之后。④参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73~174页。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也是“德经”部分在前。帛书《老子》本章残留内容,参考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见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壹》,中華书局,2014年,第141~143页;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18~26页。这一章的文字,尽管在不同的版本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基本框架和内容差别不大。④传统上对本章文字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对个别字词音义的解释存在争议,各家注释在整个章节思想和内容的理解上基本趋同。

根据其结构和内容,这一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上士、中士和下士闻道之后的不同反应为第一部分(PA);建言里对道、德等所作的看似矛盾的一系列描述(PB1、PB2、PB3)是第二部分(PB);“道隐无名”,也就是归纳PA、PB得出的结论,是第三部分(PC);“道隐无名”也可以看作是PB的第三小部分PB3的有机组成短语,但考虑到这个短语与PB3部分其他短语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其与PA、PB整体上的语义关联,本文视其为一个与PA、PB并列的成分,为归纳PA、PB描述现象而得出的结论。最后一句,“夫唯道,善贷且成”,是第四部分(PD)。从这四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来看,第四部分似乎不是本章的主体,与前几部分联系并不紧密。注家历来对此部分之“贷”字解释纷纭,对其含义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望文生义。于省吾根据敦煌《老子》戊本“贷”作“始”字,认为“贷”“始”乃声之转,因此“善贷且成”实为“善始且成”。于省吾《老子新证》,见于省悟:《双剑誃诸子新证》,中华书局,2009年,第1214页;敦煌本《老子》“贷”作“始”,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25~26页。于氏这一说法亦被出土的马王堆《老子》所证实,因而广为接受。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26页;李水海:《帛书老子校笺译评》,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56页。但朱谦之认为“善贷且成”也可以讲得过去,或许属于另外一个文本传承系统,北大藏汉代竹书《老子》亦作“贷”(北大简此处的“贷”没有“亻”)。在此特别感谢好友林志鹏教授的提醒。朱谦之的观点详见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2000年,第172~173页;亦可参考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肆》,中华书局,2014年,第11页注25,第199页注17,认为“始”与“贷”音近,可通假。如果是这样,尽管大部分《老子》版本都显示第四部分属于这一章,但从文意来看,将这一部分下读似乎更加顺畅。诸传世本《老子》中,这一章第三部分的这句话后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河上公本所说的“道化第四十二章”的首句;因此PD这句话意在描述道善始善成的特点,恰与后接描述道之生化成万物的“道化”章首句符合。马王堆帛书乙本将通行本置于“上士闻道”一章之前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河上公本之“去用第四十”)放在“善贷且成”之后。即使这样,“善贷且成”跟“去用”的这段话的意义联系也比与其自身所在章节的前两部分联系更为密切。无论怎样,这一部分与之前两部分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因此不作为本文讨论的要点。参考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26页。而本章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从文法来看,应该是两个由连词“故”连接的内容上有机关联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士、中士和下士对待道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第二部分则是由这一对比引出的建言中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在现有的各种解释中,闻道之后,上士的“勤而行”与下士的“大笑”反映了二者对于道的不同理解,而下士的“大笑”则暴露了世俗世界对于道之玄妙所知甚少:如第二部分建言里所描述的那样,真正的道,不为下士之俗眼所识,而且往往与流俗所见之道截然相反,各家代表性批注见李水海:《帛书老子校笺译评》,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4~58页。并由此引出第三部分“道隐无名”的结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阐释老子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漫画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智者老子
诗性的追溯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