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时代意义

2018-03-07 17:11张生勤
文化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报谈话同志

◎张生勤

(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 山西 太原 030012)

1948年毛泽东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以下称《谈话》)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文献。70年过去了,这篇谈话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对指导新时代的新闻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历史背景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斗争的领导者,更是一位战略思想的缔造者和革命理论的开拓者。他在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不同凡响的战略布局中,不仅涉及政治、军事领域,还包括宣传思想领域,尤其重视党报的重要作用。20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之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党报。

1948年3月24日,毛泽东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4月1日到达吕梁兴县蔡家崖村晋绥分局所在地。4月2日毛泽东会见了《晋绥日报》采编人员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同志们,并作做出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主要围绕当时晋绥边区的土改宣传问题展开,但谈话的重要意义在于无产阶级党报如何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篇谈话是党新闻思想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从较长的历史期间看,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党正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党的新闻舆论思想也开始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转移1。这篇讲话是我党新闻史上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代表着我党对党报性质、任务等新闻观的基本成熟。

二、毛泽东《谈话》对我国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

(一)明确了党报的作用和使命

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党报的作用和力量非常强大,它能够让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方法迅速而广泛地与群众见面2,切实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

(二)提出了调查研究的新闻实践观

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因此,他在本次《谈话》中同样指出,“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4,这一提法明确了党的新闻实践观,是对其一贯倡导的深入调查研究作风的继续和发展。

(三)明确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谈话》指出,要通过报纸让群众认识到党的政策和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要“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5,将群众团结起来,为群众自己的利益奋斗。只有“齐心来做”,才能够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贯彻好。

(四)提出党的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毛泽东特别强调党和人民群众对办报的重要性,广泛增加人民的参与度,不能关起门来少数人办报,办报纸就是进行群众教育的办法之一。“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工作过程中不可小看且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五)提出办好党报的风格要求

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6因此,提出了“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7的办报风格,要求“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

三、毛泽东《谈话》对中国新闻史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次谈话是在我党由革命向执政转变的关键时期、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开始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转移阶段形成的一篇经典文献,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次谈话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基本形成。毛泽东同志本次谈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对党新闻事业的使命任务、功能作用、指导方针、工作原则、报道策略与方法以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

这次谈话内容成为中国新闻史发展的重要文献,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本次谈话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党报思想的三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真实性原则、坚持群众性原则),成为我国新闻工作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本次谈话也是我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队伍,进行的第一次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对新闻队伍建设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四、《谈话》对新时代新闻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尽管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谈话发表于70年前,但现今重温谈话依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这次谈话能够深刻领会其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这对新时期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闻思想,做好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闻思想与毛泽东《谈话》精神一脉相承

习近平指出:“党的主要媒体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8这与毛泽东当年谈话中强调的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团结群众,获得群众的认同、拥护与支持,激发强大革命力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9。这正是对毛泽东同志在《晋绥日报》谈话中新闻思想的强调和重申,表明习近平总书记与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思想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就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10,这与毛泽东同志在谈话中提出的“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是完全相符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非常生动鲜活的语言,其文风和讲话风格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习近平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找准坐标定位,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当年讲“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11。尽管相隔68年,但两次讲话强调的对象完全一致,都是在明确新闻工作宣传的对象是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12,要求新闻工作要依据事实反映事实,在报道个别事实的同时,也要把控全局并反映事件以及事实的全貌。这一表述也与毛泽东同志在当年谈话中强调的“我们必须坚持真理”13完全吻合。

(二)毛泽东《谈话》精神仍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

1.《谈话》所提出的三大原则依然是新时代指导党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毛泽东本次谈话指出的“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真实性原则、坚持群众性原则”至今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柱石,其科学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了更为充盈的内容。这篇谈话所讲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强调的党报和实际的关系、新闻工作者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对指导新时代新闻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谈话》所提出的群众路线仍然是当前新闻工作的方向

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仍然要将报道的空间留给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最大程度地反映群众意愿,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着力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愿,书写弘扬新时期主旋律的优秀新闻作品,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谈话》指出的“实践思想”仍然指导着新时代新闻发展的新课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进入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要不断发展,必须要结合当下的实际,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因此,毛泽东同志谈话中提到的实践精神,正是新闻工作者应当长期坚持的原则。我们要弘扬其党报思想的实践原则,研究时代变迁的实际,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永远用实践精神指导时代发展的新课题,总结新闻事业实践的新经验。

4.《谈话》所强调的文风问题仍然是新时代新闻风格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进程中,党的新闻事业逐渐调整为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元化结构。媒体的形式极大丰富,舆论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从媒体服务对象来看,传播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分众化、差异化、草根化趋势。要更好地适应于今天的新闻宣传形势,毛泽东同志在70年前指出的风格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文风问题,指出“要学会用群众语言说话”,并用自己的实践为新闻工作者做出榜样。正因此,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在语言风格上有了显著变化,明显更加贴近群众。

5.《谈话》所提出的媒体人素质要求仍然适合新时代要求。毛泽东同志在《谈话》中指出,报纸工作人要向群众学习,要深入基层,通过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新时期新闻工作队伍逐渐壮大,许多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管新闻事业如何发展,新闻工作者依然要俯下身、沉下心,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依然需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反映出时代特色的宣传报道文章。

总之,毛泽东的这篇《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我国新闻理论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在新闻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历经70年风雨,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指导我国新时代新闻工作仍然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指导价值。

[注释]

(1)《70年,这篇谈话仍熠熠生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4-1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第1318 页。

(3)同上书,第109页。

(4)同上书,第1320页。

(5)同上书,第1319页。

(6)同上书,第836页。

(7)同上书,第P1322页。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第332页。

(9)同上书,第332页。

(10)同上书,第333页。

(1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第1318页。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第333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1322页。

猜你喜欢
党报谈话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OVER THE RAINBOW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严良堃同志逝世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