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峰
(江西省会昌县博物馆 江西 赣州 342600)
自晚清因为鸦片发生中英战争后,通过战争侵夺、考察盗掘、走私等方式,流失到欧美日等地的中国文物多达1000万件。达到国家二级以上的文物超过100万件。根据联合国统计,流亡到47个国家的200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件中国文物,私人收藏更是达多倍,涵盖古籍、绘画、陶瓷、古铜器等文物类别。
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内忧外患,文物流失海外十分严重[1]。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掠夺的文物不计其数。1860年,英法联军抢烧圆明园,历代奇珍异宝被抢走和毁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包含清朝官修丛书在内,众多清宫珍宝被列强洗劫一空。自此,宫廷“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开始疯狂掠夺中国的研究院、文化场馆遗址,抢走北京猿人头骨等大量珍贵文物。
19世纪末,大批外国考古探险家,未经允许擅自进入中国非法盗掘、走私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俄国人勃奥鲁切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大谷考察队等,擅自在中国西北发掘古文化遗址,肆意盗窃文物。如敦煌石窟,宝藏无数,几经劫难,经卷遗书,所存无几。
全球掀起中国文物热潮加速了文物流失海外,造成的文物损害令人触目惊心。同时,流失到海外市场的文物价格飙升,促使文物贩运与黑市交易异常火爆。巨额利益刺激下,文物贩子不惜冒险,偷窃、偷掘、倒卖、倒斗等文物犯罪组成产业链。据统计,进入1990年后,跨国间的文化财产黑市交易已经成为利润最丰厚的非法贸易之一,并与军火及毒品走私并称为当代三大非法国际贸易[2]。
法国收藏机构藏有约260万件中国文物,主要是通过战争掠夺。现分布在卢浮宫、巴黎市博物馆、图书馆等众多馆内,藏有海量的陶瓷器、青铜器、敦煌文物等珍宝器皿。
美国藏有中国文物230万件套,包括各大博物馆收藏的20万件珍品,主要是1980年通过文化财产黑市贸易所得。文化场馆收藏了众多雕刻、书画、铜器、陶瓷、玉器等珍品。
日本藏有200万件中国文物,通过中日战争掠夺。根据中国官方数据,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共侵夺我国1879箱文物,毁坏700处文物点,日本官方数据是抢走360万件。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中国珍品9万件,涵盖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等。
英国收藏机构收藏中国文物约130万件,主要通过近代侵华战争劫掠。大英博物馆藏有3万件,包括书画、玉器、铜器、陶瓷、雕刻等珍稀国宝。
德国各大博物馆藏有30万件中国古代文物。这些中国文物主要是通过侵华战争抢夺和考古盗掘获得。包括的壁画、文书、纺织品、钱币等。
俄罗斯把掠夺的中国文物藏匿在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机构,包括圆明园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以及敦煌遗书1.2万件。
加拿大收藏机构收藏20万件中国文物,主要通过考察盗掘获得。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追回的主要方法是回购、捐赠和征集追索,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流失文化财产的国际追索,包括民间非诉讼途径、外交政治途径和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途径[3]。
购买流失文物,是近期中国追回流失文物的重要方法。2002年,中国开启了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财政部拨款用以回购流失国外的珍品文物。购买流失海外文物是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中国大型文物收藏机构,如保利集团等在回购文物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国际市场上的流失文物,价格高的离谱,少则1000万,多则几个亿。对此,《谁在收藏中国》的作者吴树更是以“阴谋”来比喻海外文物高价回购。他说,2005年以2.3亿元人民币交易成功的“鬼谷子下山纹元青花大罐[4]”,把中国文物价格炒到天价。这些炒作促使黑市贸易活动频繁,导致文物流失海外更加严重。回购,学者称之为“再次被掠,二次被盗”。
通过捐赠的方式回归的文物也有一些。2001年4月14日,加拿大国家艺术馆将馆藏的龙门石窟的唐代罗汉石雕归还给中国。2015年,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4件金饰片,被退还给捐赠人法国皮诺家族,其将该文物通过中国驻法大使馆无偿归还给中国。捐赠让文物回归是喜闻乐见的事情,却也是艰难的方式。如此珍贵的文物归还中国,需要多高的思想境界,因而捐赠的行为显得极其稀有。
通过外交和法律手段追回文物热度高,征集追索文物的国际条约对流失文物的回归有些帮助。1954年《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5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相继发布,然而这些国际条约实际操作性不强。国际公约口号“把文化遗产还给它的创造者”说的好,却留了两个“后门”:一是追溯期限最多75年,流失时间在75年以上的无法追溯,对于侵华战争时期被掠夺的中国文物毫无效力;二是公约缺乏普遍的约束力,必须是签署公约协议的国家之间才有效。
针对文物流失海外分布情况,文物流失历史等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完备流失文物归属我国主权的法理依据。总结文物回归成功案例,为同类流失文物追索提供“因循先例”的成功依据。从流失文物备案、国民文物意识、国内文物立法、司法、追索机构、国别追索策略、文物追索国际组织,全方面进行流失文物征集追索战略的顶层设计。
完善文物出入境审查制度,填补流失文物征集追索的法律空白,补充相关的文物追索司法解释,推进国内法院对流失文物的国际审判,以适应兴盛的国际文化财产贸易,树立中国司法在文物征集追索领域的国际权威。如倒卖团伙把中国的流失文物带回国内,被海外非法藏家起诉,但要审判流失文物归还中国原地。这样判,能得到海外文物流失国的积极响应,提高中国司法的国际威望。警察、海关加强文物倒卖、国际黑市贸易的全面执法,与文物部门紧密合作,对文物盗窃、黑市贸易者判处重刑,从源头上解决文物流失海外问题。
成立文物追索局,牵头各部门,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全权负责追索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紧盯国际各大拍卖行和文物展出售卖信息,追踪文物盗窃、走私团伙,一旦锁定为流失文物,准备文物数据证据,运用外交、司法等手段交涉,进而追索流失文物。搜集西方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中国文物,与流失文物数据库比对,针对西方收藏机构和私人收藏家进行追索,施行“先礼后兵”对策。如对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青铜器、敦煌壁画等提出归还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随即与其终止文物、考古合作交流,并实施制裁措施[4]。
文物流失国,加强外交、司法、数据合作,共享流失文物信息,形成流失文物征集追索国际联盟。形成联盟,提高追索力度,扩大流失文物追索成果。鉴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文物流失最严重,探讨在中国成立专门的文物国际司法机构,对解决文物归属主权争端,进行公正审判,提高中国司法的国际权威。在中国主导的区域合作组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合作国家,实现文物追索归还的合作成效,改变文物追索被西方国家控制的局面。
流失日本的中国文物,上文已经进行详细叙述,共计360万件之多,品质和精美度都是世界第一。自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掠夺和彻底毁坏。但是,相比其他侵略者,日本一直未归还中国文物。同时,作为日本侵略受害国的韩国,经过不断追索,已经彻底解决了流失日本文物的回归问题。因此,中国制定对日本追索文物的政策措施,是维护中华民族自尊,延续中华文明的荣耀使命。
综上所述,征集追索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反思,更是实现中华文明传承的崇高使命,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通过有效的对策,不懈的努力,征集追索回国,是无数爱国人士的热切盼望。未来,中华儿女将不辱使命,上下而求索,誓要将流失国外的珍贵文物悉数收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