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
——以福建主要旅游景点导游词为例

2018-03-07 11:46吴晶晶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游词导游译文

吴晶晶,徐 琪

(福建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第六部分“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对各省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予以明确,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1]。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连续38年居全国首位,大气和水源连续多年全部达标,福建致力于打造 “清新福建”这一本土生态旅游品牌,以福建土楼、武夷山、鼓浪屿等世界级旅游产品为核心,突出“生态旅游”这一福建旅游“金字招牌”。随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与福建旅游蓬勃发展不相符的是市面上针对福建旅游的优质英文导游词较少,2014年6月出版的 《福建省主要景区旅游景点英语导游词》正是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是福建省旅游景点英语导游的重要参考书籍。书中的英语导游词不乏佳作,是翻译人员与旅游从业者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但其中也有一些段落与文字值得商榷。因此,本文选取该书的部分主要旅游景点导游词进行分析,从顺应论的视角下探讨导游词的英译策略,从而希望为福建旅游导游词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传播福建文化,也为“一带一路”这一宏伟战略建设添砖加瓦。

一、顺应论在翻译以及旅游翻译中的研究现状

顺应论是由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于1987年首次提出,其核心概念是语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决定语言结构各个层次可能选择的范围;商讨性指的是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做出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核心和目的。顺应论认为,语境指与话语相互顺应的一切因素或影响话语处理的一切因素,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又包括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社交世界(social world)、心理世界(mental world)和交际双方(utterer and interpreter,后者则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2]。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积极顺应具体的语境和具体的语言结构,一方面,要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语言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语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语言的选择同样会影响乃至构成新的语境。语境是动态的、发展的,交际双方处于语境的中心,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与语言结构互动从而动态的生成话语意义。这就是顺应论的核心,所谓顺应的动态性(dynamics of adaptability)[3]。

国内学者中最先提出用顺应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的是陈喜华,她认为语境制约着语言及语言的使用,同时也制约着作为特殊交际的语言翻译,由于语境具有动态生成这一特性,因而在翻译中,译者就要注意不时地顺应变动中的语境[4]。戈玲玲提出,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中,翻译是一种对原语的语境、语言结构之间做出动态的顺应的过程。其中,“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完全可以为翻译标准的“信、达、切”新三字原则提供理论上的支持[5]。顺应论在旅游翻译研究中,杨司桂、冉隆森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提出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6]。赖娟华从翻译的语言“变异”本质出发,分析在旅游翻译中运用顺应理论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应语料库在旅游翻译中应用的优越性和具体方式[7]。杨劲松、曾文雄则指出在旅游翻译的实践中有时要打破源语的语言规则以顺应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规约和文化融合的趋势,将修辞学运用到翻译学中,探讨修辞偏离操作在实现顺应性翻译美学传真中的作用[8]。全娜以桂林导游词英译为例,提出导游可选择顺应旅游者需求、顺应语境关系、顺应中西文化差异等策略翻译导游词[9]。

目前关于福建旅游的英文导游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以《福建省主要景区旅游景点英语导游词》为研究语料,从社交语境顺应、物理语境顺应、认知语境顺应、语言语境顺应等角度,探讨英译导游词的翻译策略,助力福建旅游的发展。

二、顺应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分析研究

(一)社交语境顺应

在言语交际中,语言选择应顺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交际原则和准则。译成英语的导游词通常是供导游员在途中、景点、娱乐场所、商店或餐厅时进行口头讲解服务用的,故又不同于即兴发挥的“现场导游”(on-the-spot introduction)和“途中导游”(onthe-way introduction)。根据旅游者的要求和期望,好的导游词应包括 informative(内容充实)、intriguing(生动有趣)、realistic (真实可信)、practical (实用性强)、cultural(文化性强)、educational(启迪受益)、humorous(幽默风趣)等要素[10]。

虽然书面导游词是预先准备好的,但旅游者是通过听觉来接受导游词中的信息,因而导游词应从语音、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服从口头表达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使导游讲解浅显平白,轻松、活泼、平易近人,容易被旅游者所接受并理解[11]。试举两例:

例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省会——福州。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小王。在我身旁的是林师傅。今天,我们将陪同各位游览参观,希望大家能玩的愉快!

译文:Hello,everyone!Welcome to Fuzhou,the capital city of Fujian Province.I am Wang,your tour guide from Sunshine Travel Agency.Our bus driver is Mr.Lin.We hope you will have awonderful journey with us.Today we will visit…(p.15)

例1是常见的导游欢迎词,英文译文全部由简单句构成,简洁明了,且运用众多的口语表达,如hello,welcome等,语言富有亲切感,游客易于接受。

例2.平潭岛与大陆之间隔着海坛海峡,以前一直靠轮渡,给岛上居民造成不便,也限制了平潭的经济发展。

译文:The island is separated from themainland by the Haitan Strait and it used to rely on ferry services to keep connected,which both inconvenienced its residents and restricte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p.49)

例2英文译文的句子结构略复杂,有些表达较为正式,如inconvenience,如果用作导游词,应在句子结构和用词上作出调整,使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以便旅游者更容易理解。

试改译为:The island is separated from themainland by the Haitan Strait.The residents had to take ferries to commute between the island and the mainland,which troubled them a lot and restricted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在导游服务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一直进行着口语交际的活动,在语言选择上应改变使用长句、复杂句的习惯,多使用简单句,并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以顺应导游服务社交活动的需要。

(二)物理语境顺应

物理世界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时间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空间指地点指示关系,它包括绝对空间关系和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说话人的空间及交际双方所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与言语行为有关的体态语等。因此,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导游词的语言选择,试举一例:

例3.此情此景,不仅让人想起东晋时期的陶渊明… … (P.151)

译文:As peaceful and idyllic as what’s portrayed in the pastoral poems by Tao Yuanming,a Chinese poet of the fourth century…

东晋,这个古代中国朝代距今已有将近1700多年的历史,绝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东晋这个时间是毫无概念的,也不太了解陶渊明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派诗人,因而在英文导游词中,不仅对陶渊明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把东晋时期直接介绍为“公元四世纪”,使得这个时间概念更加的直观明确,通俗易懂。

例4.这些“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乡绅为躲避太平军而建造的。(P.181)

译文:Local gentries in the Qing Dynasty built these“castles in the air”during Emperor Xianfeng’s reig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to escape the Taiping Rebellion.

在这个例子中,英文导游词增加了“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这个具体时间,体现了“咸丰年间”所处的年代,但太平军是外国游客不熟悉的,因此建议改为“to escape the Taiping Army,who fought with the Qing Dynasty in amassive civilwar in China”, 运用音译加上注释的方式,对该历史事件给予一定的解释,能够更加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使得英文导游词更加顺应物理语境。

(三)认知语境顺应

顺应不是一味地为照顾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力,而删除原文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信息,而是要本着宣传源语文化的宗旨,来扩大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理解源语中的特有文化[12]。试举三例:

例5.大家看下“王母娘娘蟠桃园”外面的那条青蛇。青蛇让我们想起了《白蛇传》里面的小青,她辅助白蛇在人间与许仙续得情缘。

译文:Please look at that great snake outside“Wangmu Niangniang’s Peach Garden”,or “Heavenly Queen Mother’s Peach Garden”.The green snake reminds us the supporting role of Xiaoqing or Green Snake in the legend entitled Madame White Snake.Both Xiaoqing and Madame White Snake are legendary snakeswho have been practicing Daoism over amillennium to become immortals.Xiaoqing supports the White Snake,the leading role,to seek romance with a gentleman named Xu Xian.(P.225)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为顺应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运用增译法,在译文中增加源语中隐含的文化知识,如用拼音注释了 “王母娘娘”,还用“Heavenly Queen Mother”进行补充解释,将王母娘娘这一传统中国神话形象呈现给外国游客。而在青蛇的例子中,中国游客对《白蛇传》里的几个经典角色耳熟能详,因而在中文导游词中可以点到即止,博得众人会心一笑,但在英文导游词中,译者对《白蛇传》以及几个经典角色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例6.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的历史知识:1773年12月16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恭喜你,答对了!是波士顿倾茶事件!……为美国独立铺平道路的茶现在就摆在大家面前。那342个箱子里装的正是安溪的铁观音!

译 文 :Well,here’s a quiz on your knowledge of American history:what happened on December 16,1773?Yes,you are right!The Boston Tea Party!...The tea that kind of paved the way for American independence is right here on your table!It was Anxi’s Tieguanyin Tea in the 342 crates!(P.117-118)

在这段对安溪铁观音茶的介绍中,运用关联法,将西方的历史事件同东方文化建立起联系,顺应外国游客的文化接受度,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同时也让外国游客对铁观音茶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起到文化传播纽带的作用。

而在对鼓山的灵源洞的中文导游词中有一段对摩崖石刻的介绍:

例7.这些题刻汇集了行、草、隶、楷等各类字体,宛如一座天然的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宋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宋皇族赵汝愚,宋理学家朱熹,当代诗人郭沫若等名人的题咏最为著名。

译文:The calligraphy styles of the inscriptions vary fromcursive,rapid cursive,official to regular script,forming a natural treasu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These Cliffside inscriptions,reputed as the“tablet forest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are under state-level protection.Themost famous inscriptions were written by some distinguished calligraphists.They were Cai Xiang,a stateman of the Song Dynasty;Zhao Ruyu,an imperial kinsman of the Song Dynasty;Zhu Xi,a well-known Neo-Confucianist of the Song Dynasty;Guo Moruo,a contemporary poet.(P.47)

这段对摩崖石刻的介绍中,包含了许多文化信息,如中国的各类书体和古代、当代的书法名人等,原译文采取了直译的方法,但这些文化信息,对外国游客来说相对陌生,在景点介绍中不利于旅游者的理解,故建议采用适当保留文化信息、省译等方法来处理。通过对原文语境的理解,在不改变原本意思的情况下,将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或表达方式的词省略。试将该介绍改译如下:

The calligraphy styles of the inscriptions vary greatly.Reputed as the“Tablet Forest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they are the natural treasury of calligraphy under state-level protection.The most famous inscriptions were written by some distinguished calligraphists more than 1000 years ago.

英文导游服务不仅仅是导游同旅游者之间的一个交际活动,同时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变更语言的形式,克服语言的障碍,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连接和交流。而认知语境顺应,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译、减译、与其他文化建立关联等方式,宣扬中国文化,也满足外国游客的求新求异的旅游期待。

(四)语言语境顺应

在运用目的语对源发语文化进行阐释的过程中,译者要在语言形式方面做出顺应性的选择,要在语言结构层面顺应语码和风格,顺应来自话语构建的全部要素(包括语音结构、语素和词、短语和句子、命题结构及各种超语言单位)[13]。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和具体表达上有着众多的区别。如中文中讲究的“形散神不散”,讲究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主观抒发往往多于客观描述,而英文用词简约,重逻辑理性,需要形式上的连贯性。英文表达中,在很多情况下,景物描写往往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实再现自然,让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14]。如:

例8.林进屿岛上,到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头,千奇百怪,形态各异,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译文:On Linjin Island,volcanic boulders in various sizes and shapes are everywhere.They may look like anything if you use your imagination.

这段中文导游词运用了四个四字短语对火山喷发形成的石头进行描述,没有使用任何的连接词,读起来郎朗上口,悦耳动听,这是典型的中文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而英文导游词则采用缩减法,做出了适当的调整,选择了语义简洁的表达方式,对原文本内容进行取舍,传达出源语中的主要内容。

例9.九曲两侧,山岩奇峭,林木繁茂,碧水丹山相映成趣,是地地道道的一幅山水画卷。

译文:On both sides of the stream stand fantastic crags and dense forests.The clear and deep steam forms a delightful contrastwith red rock cliffs,creating a reallife traditionalmountain and river landscape painting.

在这句英文导游词中,译者采用直译的手法,将原中文文本完整地表述出来,但不太符合英文表述习惯,表达中语意有一定的重复,如crags,cliffs,试改译为:

Grotesque peaks,dense forests and the crystalclear Nine-bend Streamtogether make it a real-lif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改译文本中,为顺应英文导游口语语境,多用简洁的口语化表达,也把中文中“相映成趣”这类“触景生情”的表达略去,以突出重要信息。英语深层意蕴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就隐含在句子的字里行间,因而同义重复、用词累赘是英语表达之大忌,词汇的过多堆砌只会使结构臃肿松散,语义啰嗦凌乱,反失其自然流畅之美[15]。因而在英文导游词中,应采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用法,契合英语文化的审美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顺应论的角度来说,语言的选择过程是话语与语境互动的过程,不同语境因素可以左右语言的选择,本文以《福建省主要景区旅游景点英语导游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社交语境顺应、物理语境顺应、认知语境顺应、语言语境顺应等角度探讨英译导游词的语用翻译策略,欣赏研究佳译,同时也就个别译文处理进行探讨,发表一家之见,绝无诋毁之意,但求为 “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以及为福建省旅游文化的传播做出一番小小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2015-04-01].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 l.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1-293.

[3]廖晶,施红梅.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J].求索,2005(6):167-169.

[4]陈喜华.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8-160.

[5]戈玲玲.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3):7-11.

[6]杨司桂,冉隆森.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8-90.

[7]赖娟华.谈顺应论关照下旅游翻译语料库的建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1):48-51.

[8]杨劲松,曾文雄.旅游翻译中的修辞偏离操作及其顺应性美学传真[J].上海翻译,2008(4):37-40.

[9]全娜.顺应理论视角下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以桂林导游词英译为例[J].广西教育,2013(3):136-137.

[10]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69-73.

[11]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4.

[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72.

[13]李占喜.语用翻译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52.

[14]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和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308.

[15]贾一村,单宇鑫,贾文波.应用翻译简明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128.

猜你喜欢
导游词导游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译文摘要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颐和园导游词
I Like Thinking
网约导游